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RP—HPLC法测定青果鲜果肉中的没食子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色谱柱为Nucleosil C18反相柱(250 mm×4 mm),流动相A为体积分数20%的甲醇,流动相B为体积分数30%的乙腈,A和B流动相用体积分数50%的磷酸调pH至3.2±0.05,流动相C为乙腈,三元梯度洗脱,流速 0.8~1 mL/min,柱温35 ℃,分析波长272 nm条件下,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广东产15个品种青果鲜果肉中的没食子酸含量.结果表明,没食子酸线性范围为0.390 6~25.000 0 μg/mL,标准曲线y=62.662x-16.805,相关系数R2=0.999 6.标准品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61 4%和2.773 6%.标准品回收率平均数为99.09%(n=5),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为3.298%.15个品种青果果肉中均含有没食子酸,含量在57.958 4~230.737 3 μg/g 鲜质量之间,以土纳甜种品种的含量最高,香种含量最少,相对标准偏差为0.060%~1.938%.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反相HPLC法对杨梅和黄皮果肉中的氨基酸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从杨梅和黄皮果肉中分别检测出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和酪氨酸等14种氨基酸.其中每1g杨梅鲜果肉中的氨基酸含量为0.0379~1.7326mg;每1g黄皮鲜果肉中的氨基酸含量为0.0050~3.7692mg.两类水果不同品种之间的氨基酸含量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探讨现阶段以香蕉菠萝茎叶为原料生产复合生物有机肥的工厂化生产技术,重点研究以生物发酵为核心的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要点,并提出工厂化生产生物有机肥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和技术指标,利用自主开发研制的复合发酵菌剂和发酵设备,并结合造粒技术的应用,可构成流水工艺,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优化工艺条件下,香蕉菠萝废弃茎叶经生物发酵处理生产出的有机肥产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4.
菠萝黑心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菠萝黑心病是菠萝采后的主要病害之一。黑心病病果通常无明显的外部特征,难以在外观上与正 常果实进行区分。菠萝黑心病的初期症状是果心基部附近出现半透明的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果肉中逐渐 开始出现黑褐色色素沉着,并逐步蔓延整个菠萝果实。近年来,由于滥用赤霉素壮果等原因,过去不易发生黑 心病的菠萝夏果中也可见相关报道,给整个菠萝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内外学者已对菠萝黑心病的潜 在机理进行了长期研究,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因此,总结现有的菠萝黑心病研究进展,对于研究菠萝黑心 病的内在机理,培育抗黑心病品种以及提高菠萝产业的生产效率均具有积极作用。 总结了影响菠萝黑心病发生 的采前与采后因素及其相应对策,并结合相关激素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菠萝黑心病发生过程的可能模型。 模型分为 3 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细胞凋亡执行阶段和褐变阶段。低温胁迫是菠萝黑心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在 起始阶段起到诱导活性氧产生、损伤质膜的作用;赤霉素信号在低温胁迫信号的下游,即黑心病细胞凋亡执行 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多酚氧化酶在菠萝黑心病褐变阶段催化的褐变反应是一种次级反应,多酚氧化酶的表 达水平与黑心病的发生率并无直接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荔枝综合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荔枝是我国南方的特色大宗水果,种植面积大,约有72万hm^2,仅广东省2003年产量就有97.76万t。荔枝盛产于夏季高温季节,采后极易腐烂和褐变,贮运极难。广东省目前荔枝加工比例只占总产量的5%左右,每年果实腐烂损失达到20%~30%。加工产品只局限于价格低廉的带壳荔枝干、糖水罐头和荔枝酒等几种传统产品。目前,我国荔枝贮藏保鲜加工技术尚未取得突破,如果不及早解  相似文献   
16.
利用柑桔类果皮中果胶酯酶制备低四氧基果胶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鲜柑桔类果皮内的天然果胶酯酶未经提取而在弱碱介质中被激活,将高甲氧基果转化为低甲氧基果胶,其脱甲氧基作用,处理新鲜柑桔类果皮明显优于处理成品果胶。试验结果表明,在处理时间,底物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处理温度40-60℃,pH值为7.5-8.5,激活剂浓度0.06-0.24%的金属盐激活柑桔类果皮中果胶酯酶活性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7.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01份橄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绘制指纹图谱。从96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橄榄资源圃和潮州市果树所资源圃内101份资源进行分子标记,使用UPGMA聚类分析橄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从10对引物中挑选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核心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橄榄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10条ISSR引物对101份橄榄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136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35条,多态率为99.26%,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得到条带13.60条,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得到多态性条带13.50条,表明供试材料间遗传多样性较高。通过UPGMA聚类分析可知,101份橄榄种质资源样品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58~0.97,表明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近。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68时,可将101份橄榄种质资源分为5组,第1组包含种质48份,第2组包含种质45份,第3组包含种质5份,第4组包含种质2份,编号C74的大纳甜橄榄单独为第5组,说明该品种与其他样品相比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变异。利用筛选得来的6条核心引物组合成功构建了橄榄DNA指纹图谱,为供...  相似文献   
18.
利用香蕉菠萝废弃茎叶制备颗粒有机肥的粘结剂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寻有机粘结剂在商品有机肥造粒上的应用优化,为颗粒有机肥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以香蕉、菠萝茎叶堆肥为原料,采用3种有机粘结剂进行造粒试验。结果表明,3种有机粘结剂在添加量适宜的情况下,都能将香蕉、菠萝茎叶有机肥粉料团成颗粒,其中,酵母废水浓缩液、玉米淀粉和聚乙烯醇的浓度分别为70%、6%和2%时,造粒效果最好,成粒率可大于97%,返料率低于7.93%。通过颗粒性能的分析比较,3种有机粘结剂中以2%的聚乙烯醇最适宜,其所造有机肥肥颗粒粒径分布均匀、抗压强度达7.4N、吸水倍率达到2.97、平衡水含量也达到76.98%。6%玉米淀粉和2%聚乙烯醇粘结剂所造颗粒崩解率低,可作为缓释肥材料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以‘粉杂一号’粉蕉为材料,研究了薄膜包装(MAP)和不同处理后在常温(25±2)℃下贮藏保鲜的效果。采用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袋包装,以52℃ 1 min热水、400 mg/L施保克、自主研发的乙烯吸收剂等对果实进行单一或复合处理。结果表明:采用施保克 乙烯吸收剂保鲜效果最好,贮藏时间达到30天,好果率高,果实后熟色泽风味好;其次为采用热水 乙烯吸收剂,贮藏时间也达21天。两者与对照或单一处理相比,明显保持果实的品质及延缓硬度下降、果皮变黄等。常温下用热水或施保克处理后加入乙烯吸收剂,用BOPP薄膜袋包装,可延长粉蕉贮藏时间3倍以上,该技术操作简易、可行有效,适合广大果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薄膜包装(MAP)对粉杂一号粉蕉在常温22(±2)℃货架期贮藏品质的影响,采用0.03 mm聚乙烯(PE3c)、0.05 mm聚乙烯(PE5c)、0.07 mm聚乙烯(PE7c)、0.03 mm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袋对用保鲜剂和乙烯利处理1 d后的样品进行包装,加入自制乙烯吸收剂,形成自发气调包装。结果表明:BOPP薄膜袋包装形成高CO_2浓度(7%~12%)、低O_2浓度(5.68%~7.53%)的微环境,抑制了果实乙烯生成和后熟进程,明显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和果皮变黄,抑制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上升和有机酸增加以及维生素C减少,失重率小,好果率高,货架期达到12 d以上,较好保持粉蕉的常温货架期品质;其他包装的效果大小依次是PE7c、PE5c、PE3c。BOPP薄膜袋包装优于常用的聚乙烯薄膜袋,可用于粉蕉催熟后的常温货架贮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