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PEG浓度(0%、5%、12.5%和20%)对茴香生长、精油含量和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EG浓度处理对茴香的生长(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鲜重、干重、根冠比和干物率)有抑制作用,而对茴香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可溶性糖、蛋白质、SOD、POD、MDA、精油含量和成分的影响却不同,其中5%浓度有利于提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地下部的精油产量和MAD含量,20%浓度增强了茴香地上部和地下部的SOD和POD活性,提高了地上部的MDA含量和精油产量。茴香地上部精油鉴定出16种成分,其中反式-茴香脑含量为46.30%~62.94%,柠檬烯17.28%~33.16%;地下部鉴定出9种成分,其主要成分莳萝芹菜脑含量为35.26%~58.77%,肉豆蔻醚含量为7.55%~36.36%,γ-萜品烯含量为11.0%~26.01%。反式茴香脑、肉豆蔻醚和γ-萜品烯含量随着PEG浓度的提高而降低,柠檬烯和莳萝芹菜脑呈相反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精油产量与全株鲜重、干重、可溶性糖、蛋白质、反式茴香脑、γ-萜品烯和肉豆蔻醚正相关,其中与全株鲜重正相关显著,与SOD、POD、MDA、柠檬烯和莳萝芹菜脑呈负相关,其中与SOD和POD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克隆小白菜铵转运蛋白基因(BcAMT1;2),检测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并验证其功能,为深入探究BcAMT1;2基因在小白菜NH4+吸收和转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小白菜品种上海青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克隆BcAMT1;2基因,通过对其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cAMT1;2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并在拟南芥中超表达该基因以验证其功能。【结果】克隆的BcAMT1;2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539bp,编码512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54.90 kD,理论等电点(pI)为8.03,无信号肽,有9个跨膜结构域,定位于细胞膜上,为稳定的两性蛋白。BcAMT1;2蛋白归属于AMT1亚家族,具有AMT1的特征结构域(DFAGSGVVHMVGGIAGLWGALIEGPR),与拟南芥AtAMT1;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1.21%。BcAMT1;2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下同),根和叶柄次之,而在茎中几乎不表达。在0.25 mmol/L NH4+处理下,超表达BcAMT1;2基因的3个拟南芥株系的生物量(地上部鲜重和地下部鲜重)、主根长度和植株内NH4+-N含量较野生型均显著增加,而在20 mmol/L甲基胺(MeA)下,超表达BcAMT1;2基因的3个株系的株鲜重较野生型显著降低,且表现出植株叶片黄化、根系生长受抑等毒害效应。【结论】BcAMT1;2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可调控NH4+及其类似物甲基胺的吸收和转运,表明BcAMT1;2蛋白在小白菜对NH4+的吸收和转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柑橘皮色素提取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确定柑橘皮色素的最佳浸提条件。[方法]以韶关市乐昌产温州蜜桔果皮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柑橘皮色素提取工艺中浸提环节的最佳参数组合。[结果]在35~65℃范围内,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浸提液的吸光度值升高。在0.5~1.5h范围内,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吸光度值增大。当液料比为201∶(m l/g)时,柑橘皮色素的提取效果最佳。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和浸提次数的增加,吸光度值增加。各因素对柑橘皮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浸提时间。[结论]柑橘皮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50℃,乙醇浓度95%,液料比201∶(m l/g),浸提时间1 h,浸提次数2次。  相似文献   
14.
镉处理对薄荷植株生长及镉吸收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镉浓度(0、0.1、1.0、5.0 mg/L)处理对薄荷生理指标及薄荷对镉的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处理后,薄荷的株高均低于对照,且0.1 mg/L镉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均随镉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两者5.0 mg/L镉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地上部鲜重和干重以1.0 mg/L镉处理最小,5.0 mg/L镉处理最大,而地下部鲜重和干重则与之相反.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基本上随镉浓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且5.0 mg/L镉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镉处理后,可溶性糖含量和全碳含量均高于对照;全氮含量除了1.0 mg/L镉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2个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而C/N比除0.1 mg/L镉处理显著低于对照外,其余处理差异均不显著.随着镉浓度的增加,薄荷地上部和地下部对镉的吸收累积均显著增加,但薄荷地下部对镉的吸收累积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应用薄荷进行镉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时,需带根收获,以提高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消解处理样品,以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茶树体中重金属元素镉和铬.结果表明,镉和铬在茶树体内的含量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异,由高到低,铬的分布次序为:吸收根>老叶>生产枝>嫩叶>嫩果,镉的分布次序是:吸收根、生产枝>老叶>嫩叶>嫩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n=11)镉为0.003 7 μg/ml,铬为0.002 4 μg/ml;回收率为98%~10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5%,茶叶标准物质的分析结果与所给参考值基本一致.本实验方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6.
薛海军  肖艳辉  何金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057-10058
介绍了山苍子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利用途径,为推动山苍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何金明  肖艳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86-11187
以园艺专业为例,系统阐述了我国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查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韶关山苍子果实挥发油含量与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韶关山苍子果实为供试材料,分析了其挥发油的含量与组分.结果表明,每100g鲜样韶关山苍子果实的挥发油含量为7.93 (±0.25)mL;挥发油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22种组分,主要组分为α-柠檬醛(36.44%)、β-柠檬醛(29.53%)、柠檬烯(12.41%)、β-蒎烯(2.82%)、乌鞭草烯醇(2.71%)、顺式乌鞭草烯醇(1.52%)、石竹烯(1.51%)、芳樟醇(1.21%).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锌对茴香生长发育和次生代谢产物要要精油组分的影响及茴香植株对锌的吸收累积特性,研 究了不同锌浓度(0、5、10、20、30、40、50 mg/L)营养液对茴香植株生长、锌的吸收累积及精油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院 5 mg/L 锌处理能显著增加茴香植株株高和地上部鲜重,而高浓度锌处理不利于茴香植株株高、植株地下部鲜重、地 上部和地下部干重的累积;锌主要累积在茴香植株的根部,随锌浓度增加,茴香植株地上部锌含量和锌总含量均呈 先增加再降低趋势,并均在30 mg/L 锌处理时达到最大,地下部锌含量呈先急剧增加再缓慢增加趋势,而迁移系数呈 降低趋势;各处理精油中均检出化学成分24 种,且精油主要成分均为反式-茴香脑,反式-茴香脑含量在10 mg/L 锌 处理最高,而其余锌处理的反式-茴香脑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因此,在锌污染土壤上种植茴香来修复土壤,当锌 离子达到一定浓度后,茴香植株对锌的吸收累积开始下降,但并未对茴香精油的品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草莓为试材,用50 kV/m、100kV/m高压静电场处理草莓果实30 min后,在4~8℃低温,RH为90%左右条件下贮藏12天,研究高压静电场处理对其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压静电场处理的草莓果实腐烂指数、丙二醛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花青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其中以100kV/m处理30min的效果最佳.另外,高压静电场不利于保持草莓果实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