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杂交中粳徐2优1号亲本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杂交中粳徐2优1号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确定最佳抽穗期;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花期相遇;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栽足基本苗;加强肥水管理,建立高产群体;适时割叶,适量喷施赤霉素;加强病虫害防治,严格去杂保纯,确保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92.
以干菊花、黄豆、红枣、低筋面粉、大豆油、绵白糖等为原料制作酥饼。通过感官评定结合模糊评判的方法对菊花馅饼品质进行评价,并利用正交试验对馅料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干菊花用量6 g,红枣用量18 g,黄豆渣用量180 g为最优配方,在此工艺条件下制作的菊花馅饼菊香浓郁、色泽均匀、酥脆细腻。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氯霉素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方法]以大型溞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浓度氯霉素对大型溞急性和慢性毒性。[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氯霉素对大型溞的48 h-EC50值为175.846 mg/L,属于低等毒性。21 d慢性毒性试验中各浓度处理对大型溞生长繁殖相关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子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畸形现象。[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氯霉素水生生态毒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采用径流小区与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北安市红星农场3°坡耕地进行不同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水土保持和节水增产效应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处理的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干物质积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分析表明,深松、深松+秸秆还田、深松+秸秆还田+垄向区田、深松+垄向区田四种模式均有一定的水土保持与节水增产效果,其中以深松+秸秆还田+垄向区田的效果最好,相对于常规耕作减流量、减沙量分别为95.12%、90.30%,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5.47%、31.91%。  相似文献   
95.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在奶牛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物联网在奶牛生产中的发展实践,以期促使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奶牛生产中进一步推广应用.通过对奶牛个体识别、体重测定、产奶性能、发情监测、精准饲喂、环境控制等方面数据采集技术和物联网设备的分析,论述了物联网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奶牛生产规模化、集约化达...  相似文献   
96.
伴随我国市场对鸡肉以及相关附属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养鸡业的规模已经得到大量发展,养鸡户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但是各种病害也随之而来,尤其是鸡新城疫,一旦养鸡户出现这种疾病,常常会让养鸡户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更为严重的有可能还会对公共安全产生危害。主要探讨鸡新城疫的流行特征、临床研判以及中医防治策略,给养鸡户和相关技术人员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97.
以广西玉米种业为研究对象,从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专利、地理标志、农业转基因生物等知识产权保护角度梳理广西玉米发展现状,为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和利用提供参考。利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查询系统、农业农村部网站查询获得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专利、地理标志、农业转基因生物等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通过深入对比分析发现广西玉米知识产权发展中存在玉米植物新品种授权率低、专利申请数量少、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缺乏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提高玉米种业产品质量、深入挖掘优势玉米品种、加强育种新技术攻关、注重研发人才及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与团队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8.
在设施条件下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光照与自然环境条件下存在着不对称现象。运用现有研究成果和新型材料资源,提出了优化设施结构,提高采光数量、正确选用农膜,改善光照条件、安装补光设备,优化光照光质、调控光照,防止"午休"、选用耐弱光品种,提高光能利用率、维护农膜,强化透光、选用新型材料,改善光照环境等光照调控技术标准及操作方法,在合理运用光照资源方面,初步完成了理论与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