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7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206篇
农学   164篇
基础科学   289篇
  194篇
综合类   1218篇
农作物   147篇
水产渔业   148篇
畜牧兽医   662篇
园艺   201篇
植物保护   106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盐碱地水稻种植是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土利用的一种主要方式。为明确克盐碱水溶肥缓解水稻盐碱危害的效果,在秸秆还田下,分别于水稻移栽前和分蘖期施用克盐碱水溶肥,调查其对东北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地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对照相比,在分蘖期施用克盐碱水溶肥的水体pH和EC分别显著降低3.80%和4.93%,土壤EC显著降低11.65%,在灌浆期施用克盐碱水溶肥的水体pH、EC和土壤pH、EC变化不大;施用克盐碱水溶肥的水稻籽粒产量较常规对照显著增加21.94%,有效穗数显著增加26.51%,结实率增加2.51%,每穗粒数降低8.18%,千粒重显著降低3.68%;施用克盐碱水溶肥的水稻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常规对照均呈下降趋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显著降低33.49%和54.95%,食味值略有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有所降低;施用克盐碱水溶肥的纯收益为813.86元·hm-2。综上所述,施用克盐碱水溶肥可以显著降低生育前期水体的pH和EC以及土壤EC,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72.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盐碱地改良的首选粮食作物。为提高水稻耐盐碱能力,明确水稻耐盐碱机理,本文概述了寒地水稻对盐碱胁迫的响应,并总结了水稻耐盐碱的生理机制,包括在盐碱胁迫下水稻体内脯氨酸积累、可溶性糖含量、相对电导率、膜脂过氧化水平及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等。提出挖掘寒地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应用常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在寒地进行耐盐碱水稻育种。  相似文献   
73.
为了探讨苜蓿种子萌发对低温胁迫的响应,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设置不同温度(4℃、4℃/18℃、18℃/25℃、25℃)处理,比较分析7个苜蓿品种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和根长的变化,进而鉴定苜蓿种子萌发期耐寒性。结果表明,低温下所有苜蓿材料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和根长均呈下降趋势,萌发高峰期随温度降低而后延。品种间简化活力指数、根长和发芽率差异显著,且与萌发时的温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价指标鉴定萌发期苜蓿的抗寒性。经模糊隶属函数评价得出各品种的抗寒强弱顺序依次为:龙牧801>草原3号>公农2号>皇后>敖汉>420>赛迪。  相似文献   
74.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依从性与疾病的认知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取问卷法对我院就诊行抗痨治疗和贺普丁抗病毒护肝治疗的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85例作了调查.结果 对肺结核和乙型肝炎不同认知程度的了解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优于一般了解组、不了解组;一般了解组优于不了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提高治疗依从性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5.
<正>异育银鲫“中科3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CASⅢ”)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培育的鲫品种,因其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出肉率高、营养丰富、养殖效益好等特点,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1-2]。但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会增加其疾病发生的风险,研究发现[3],苗种培育期是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疾病易发期。目前,关于异育银鲫“中科3号”对于药物敏感性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现采用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开展了铜铁合剂、敌百虫、甲醛和聚维酮碘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急性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76.
详细描述了鞘翅目步甲科3属6种,等天敌昆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简述了天敌昆虫的生活习性、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77.
水洗处理在不影响生物质炭性质的前提下,可以去除附着在其表面的热解副产物,从而保证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能力。以小麦和玉米秸秆为原料,比较两种秸秆类生物质炭对溶液Cd2+和Pb2+的吸附解吸特点及其水溶性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Cd2+和Pb2+的吸附过程均更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方程。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Cd2+和Pb2+的最大吸附量达12.82 mg g?1和9.91 mg g?1,为玉米秸秆吸附量的1.31 ~ 1.76倍和1.06 ~ 1.53倍。洗脱水溶性盐分可以降低生物质炭对Cd2+和Pb2+的吸附,水洗后小麦秸秆和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对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降低42.36%和60.13%,对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降低29.47%和62.72%。水洗处理提高了两种秸秆生物质炭对Cd2+和Pb2+的解吸率,其中小麦秸秆生物质炭提高幅度较大,由原来对Cd2+的解吸率为1.84% ~ 13.05%提高到7.88% ~ 20.19%,对Pb2+的解吸率为1.57% ~ 11.82%提高到6.34% ~ 16.94%。因此,可溶性盐分在秸秆生物质炭吸附Cd2+和Pb2+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该研究结果将为制备高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质材料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8.
设施菜田不同施氮处理对硝酸盐迁移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设施菜地条件下,研究了氮肥减施及配施抑制剂处理在黄瓜生长期对土壤NO3--N迁移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减施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表层和整个土体的NO3--N含量。常规施氮量时0~40 cm土层的NO3--N含量均高于其它处理,减氮30%后0~40 cm土层未出现NO3--N显著积累现象;氮肥配施抑制剂处理不同程度降低了土壤NO3--N含量,且抑制硝态氮向下层土壤淋失,其中抑制剂组合的效果最好。氮肥配施抑制剂,可以有效控制NO3--N在土壤和植物体内的过量累积,减少硝态氮淋溶损失。  相似文献   
79.
以余杭青菜地潮土、红壤为例,选取未施加沼液、正常施加沼液以及加倍施加的土壤剖面各3条,研究沼液施加对土壤和植物磷(P)分布的影响,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瓜果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沼液施加能够提高表层土壤的总P含量,而对深层土壤的总P含量影响不大;(2)沼液施加后,土壤中的Fe-P含量会有显著增加;(3)青菜茎和叶中的总P含量随沼液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叶增加的趋势最明显。  相似文献   
80.
以春小麦品种‘陇春27’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法,以裸地平作为对照,研究半干旱区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和全沙覆盖平作对小麦田土壤水分和产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裸地平作(CK)相比,全膜覆土穴播(PM)和全沙覆盖平作(SM)小麦田0~40 cm土壤水分条件明显改善,尤其在干旱年份,能满足小麦前期生长,同时促进小麦出苗后对0~200 cm土壤水分的利用;种植第1年PM在60~80 cm土层耗水量最大,SM和CK在40~60 cm土层耗水量最大;种植第2年PM以120~180 cm土层耗水量最多,SM和CK则以60~80 cm土层耗水量最多。连续种植两年后,PM耗水深度从120 cm延伸到200 cm,SM耗水深度从120 cm延伸到140 cm,CK耗水深度无变化;小麦田休闲效率PM最大,SM次之,CK最小,但是各处理休闲效率随种植年限增加而降低。可见,PM和SM能改善小麦前期生长水分环境,促进出苗后耗水,并加快小麦对土壤深层水分的利用,因而与CK相比,PM产量增加48.77%~815.79%,SM产量增加49.41%~702.24%。但随种植年限增加,耗水深度加大,休闲效率降低,多年种植可能对土壤水分生态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