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11.
【目的】为揭示黄土丘陵区煤矿开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为扰动区的恢复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地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测定并计算长河流域内0-20cm /20-40cm/ 40-60cm深度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机械组成、有机质等指标,对煤矿开采对土壤理化性质扰动的统计变化规律、空间结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扰动区与未扰动区对比,(1)从平均值变化结果来看,土壤容重、砂粒、有机质含量增大,孔隙度、粉粒、粘粒含量减小,其中容重在0-20cm和砂粒在0-60cm处显著增大(p<0.05),孔隙度在0-20cm、有机质在0-40cm和粉粒在0-60cm处显著减小(p<0.05),其它各层没有显著变化。(2)煤矿开采导致孔隙度、容重和有机质的空间依赖度减弱,其中有机质由强空间依赖变为中等空间依赖,煤矿开采使砂粒、粉粒和粘粒的空间依赖性得到增强,其中砂粒由中等空间依赖变为强空间依赖。(3)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在三个土层空间分布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长河两侧土壤理化性质含量高低分布较为明显。煤炭开采对土壤的破坏分为显性破坏和隐性破坏,并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地表产生的沉陷和裂缝会致使土壤板结,改变地表形态,促进土壤空气与大气空气交换,从而使扰动区内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结论】研究发现扰动区和未扰动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差异,为小流域采煤扰动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及其成因提供一定的系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纹理特征是提取沙地信息的关键因素,数据融合可以弥补二者的不足。利用主成分变换、乘积变换和比值变换3种不同的融合方法,对Landsat ETM+遥感影像进行自身空间分辨率融合,并对融合结果进行主观目视判读评价和客观数理统计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比值法效果最好,光谱失真较小,空间纹理特征明显增强,主成分变换次之,乘积法最差。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吕梁山地区气候、地形多变,常绿植被分布较多,其物候对环境变化敏感,提取和研究常绿植被物候能为全球变化和常绿植被的其他研究提供基础.利用MODIS NDVI数据,通过Savitzky-Golay滤波和动态阈值法提取吕梁山常绿植被物候,并运用趋势分析法定量分析了植被物候在空间和地形的差异.结果表明:(1)吕梁山地区常绿植被生长季开始日期(SOS)在第95~130天之间,生长季结束日期(EOS)在第280~320天之间,生长季长度(LOS)在第160~230天之间.(2)研究区常绿植被物候与纬度关系密切,随着纬度由南向北升高,植被SOS显著推迟(R2=0.9265,P<0.001),EOS显著提前(R2=0.8656,P<0.01),LOS显著缩短(R2=0.9620,P<0.001).(3)常绿植被物候在地形上的差异明显.海拔升高,植被SOS显著推迟、EOS显著提前、LOS显著缩短;坡度变大,植被SOS显著推迟,EOS显著提前,LOS显著缩短;各坡向的植被物候差异明显,植被SOS最大相差2.6 d,植被EOS最大相差3.6 d,植被LOS最大相差5.2 d.所提取的吕梁山地区常绿植被物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近,植被物候在空间和地形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多光谱遥感数据是沙地动态监测的数据源,从中提取的沙地信息是监测的基础数据.波段是否为最佳组合,直接影响沙地信息的提取和地物的分类.本文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单波段信息、波段间的相关性和OIF指数的分析,研究了提取物及其背景的特征,获得提取沙地信息的最佳波段组合为波段3、4、7.该组合形成的彩色图像地物信息丰富,...  相似文献   
15.
多光谱遥感数据是沙地动态监测的数据源,从中提取的沙地信息是监测的基础数据。波段是否为最佳组合,直接影响沙地信息的提取和地物的分类。笔者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单波段信息、波段间的相关性和OIF指数的分析,研究了提取物及其背景的特征,获得提取沙地信息的最佳波段组合为波段3、4、7。该组合形成的彩色图像地物信息丰富,沙地信息突出,易于目视解译,效果良好。波段的组合研究为后期数据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北方冬麦区小麦产量潜力及增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准确地分析北方冬麦区的小麦产量潜力,找到限制因素,探寻相应的调控技术,提高小麦生产力。归纳了本地区模型模拟的冬小麦产量和高产记录,比较分析了模型模拟和高产纪录产量水平的差异,总结了限制小麦产量差缩小的主要原因与可能的调控技术。得出当前模型模拟结果低于高产记录是因为数据采集年份和数据量的影响;产量性能理论是定量化分析产量差异原因的有效方法;指出北方冬麦区限制小麦产量差缩小的主要原因和调控技术。认为小麦产量提升应从产量差确定、产量性能分析、集成技术等3个方面依次开展。  相似文献   
17.
周淑琴  吴发启  荆耀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50-8551,8573
监测毛乌素沙地边缘的植被覆盖状况,为治理沙地提供科学的数据。以1986和2000年的TM影像为基础,利用RS、GIS技术和植被指数,动态监测毛乌素沙地南缘的植被覆盖度,揭示陕西省靖边县植被覆盖格局的变化趋势,并且利用ERDAS IMAGIG 8.6软件实现了植被覆盖度模型的建立及该模型输出图像的分类。1986~2000年间靖边县的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低度和中度覆盖度的区域分别减少了57 155.31和27 997.92 hm2,高度覆盖度的区域增多了85 153.23 hm2,这与靖边县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有重要关系。1986和2000年的植被覆盖度比较表明,靖边县的生态恢复呈现了良好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3S技术的精河林场森林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的精河林场,占地面积大,它的管理发展与整个县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科学合理的森林资源区划有利于整个林场的管理和发展。采用3S技术手段,对精河林场的森林资源进行调查、基础数据的处理,并进行合理区划,探讨了3S技术在森林资源区划中的应用方法。经过统计分析该林场国家公益林总面积27 588.7 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7 363.4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2.94%;疏林地914.3 hm2,占3.31%;灌木林地9 311.0 hm2,占33.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