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62篇
  8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大棚土壤剖面EC25℃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使用多年10个大棚土壤剖面测定.结果表明,90%的大棚土壤全盐量>1g/kg,出现盐渍化,但其上蔬菜生长良好;EC25℃则80%<1.0ms/cm.全盐量及各离子含量与EC25℃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定点定期测定,EC25℃以0~10cm土层变化最大,土层愈深,变化愈小.一年中,4~5月份较高,6月份下降,7~8月份又增高,这和施肥、灌溉及蔬菜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52.
旨在应用自杀质粒重组技术,构建阴沟肠杆菌乳酸脱氢酶突变株,为进一步提高乙偶姻的产量和扩大菌株选择范围奠定基础。利用双酶切的方法将同源片段插入到自杀质粒pKR6K中,构建出ldh基因敲除质粒,然后利用细菌接合的方法敲除E. cloacaeldh基因。成功克隆出两段E. cloacae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同源序列,长度分别为526 bp,通过序列比对分析,E. cloacae乳酸脱氢酶基因序列相似性为100%。通过对E. cloacae进行乳酸脱氢酶基因的敲除,成功构建一株ldh缺失重组菌株E. cloacaeldh,同时2,3-丁二醇提高6.8%,乙酸提高了24.3%。E. cloacae乳酸脱氢酶缺失工程菌株构建成功,对利用微生物法工业化生产乙偶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3.
为了获得潜在高产2,3-丁二醇的酿酒酵母菌株,探究不同菌株生产2,3-丁二醇的潜力。通过对不同供试菌株进行形态观察、产物耐受性检测、关键酶活测定、乙偶姻产量以及发酵试验,筛选出一株生产2,3-丁二醇最有潜力的菌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W141。结果表明,发现W141菌株生长迅速,能分别耐受13%(w/v)乙醇和0.8%(w/v)乙酸,具有较高的乙醇得率(0.593 g/g)和碳源利用率(发酵24 h葡萄糖消耗率为100%),关键酶α-ALS、BDH的酶活力较高,分别是0.046 U/mg和0.040 U/mg,2,3-丁二醇途径关键中间产物乙偶姻含量较高,可达0.246 g/L。说明该菌株在发酵工业中具有一定的改造空间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在东北酸菜中发现的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HD1.7发酵液中含有细菌素Paracin1.7,凭借其较广的抑菌谱,有潜力成为新型的食品防腐剂,本研究旨在提高细菌素Paracin1.7的产量。以副干酪乳杆菌HD1.7为出发菌种,利用发酵罐高密度培养进行单因素发酵条件优化和正交试验设计,提高细菌素Paracin1.7的产量。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最佳接种量为3%,最佳接种龄为18 h,最佳装液量为2 L/3.7 L,最佳初始pH 5.5,最佳通气量为0 L/min,最佳转速为400 r/min、最佳培养温度为35℃、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在上述优化条件下,获得的发酵液中细菌素Paracin1.7的效价由优化前的863.01±39.77 AU/mL提高到978.46±7.16 AU/mL,是原始的1.13倍,菌体密度达到1010 CFU/mL。通过优化发酵条件,能显著提高副干酪乳杆菌HD1.7生物量及细菌素产量,且为设计和改进高密度培养菌体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55.
氮素水平对甜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氮素水平对甜菜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影响的研究表明:甜菜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r=0.979**。提高施氮量能增加甜菜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但施氮量超过120kg/hm2时,再增施氮肥的处理则块根增长幅度减少。干物质分配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现出T/R比增加的规律,只有适宜施氮,使叶根生长协调,才会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56.
施磷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柏岩  葛菁萍  祖伟 《大豆科学》2007,26(3):359-362
选用东农42(高蛋白品种)、合丰25(中间型品种)、东农46(高油品种)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每kg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 g基础上,设P0、P5、P10、P15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P2O50、0.033、0.067、0.100 g).采用活体法测定了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功能叶片NR活性从苗期至成熟期逐渐下降.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高蛋白品种和中间型品种P10处理叶片NR活性最高,高油品种P5处理叶片NR活性最高.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功能叶片NR活性是高蛋白品种最高,高油品种最低.三个品种中高蛋白品种NR活性最高,说明其氮代谢能力强,有利于提高蛋白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57.
为了满足细菌素的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筛选高产细菌素菌株并应用于食品生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从东北自然酸菜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细菌素的乳酸菌11MZ-5-2,发酵48 h时,细菌素含量达到(344.47±5.50)IU/m L。采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该菌株,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11MZ-5-2为革兰氏阳性细菌,杆状,无芽胞,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耐盐范围为0%~10%,最适pH 5.5~6.5,主要脂肪酸组分为C16:0、C18:0和C18:1。16S r DNA部分序列长度为1446 bp,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IDCC 3501相似性最大,达99%,将该菌株命名为L.plantarum 11MZ-5-2。菌株L.plantarum 11MZ-5-2可作为发酵剂或将细菌素产物应用于食品中,可以有效地防止杂菌污染,延长食品保质期。  相似文献   
58.
以鸡白细胞介素2(IL-2)为免疫刺激因子,探讨鸡IL-2重组杆状病毒(BV-LMI-IL-2)对鸡脏器的影响,为IL-2促进疫苗免疫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IL-2为目的基因,以p LMI为杆状病毒转移载体,构建BV-LMI-IL-2。最终使用BV-LMI-IL-2与新城疫(NDV)抗原疫苗BV-LMI-F进行单独免疫和联合免疫,观察鸡腺胃、肝脏、心脏、十二指肠等器官病理变化情况。免疫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BV-LMI-F与BV-LMI-IL-2联合免疫时,保护率提高了12.5%,说明BV-LMI-IL-2对疫苗起到了免疫增强作用,可以作为免疫增强剂使用。对攻毒后的对照组死亡鸡只和免疫组死亡的鸡只剖检,观察病变器官和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联合免疫组器官无明显病理变化,证明鸡IL-2重组杆状病毒提高了对鸡脏器器官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将实验室自行分离的功能菌株HDDMM02、HDDMG05培养至最大产酶时期后用于大麻(Cannabis sativa)脱胶沤麻,并对大麻纤维化学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两种菌株最佳的接种量为麻原料体积的0.5%,尿素和NaCl的最佳添加量均为1.0 g/L.在此条件下进行中试,对麻纤维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加菌沤制麻纤维的平均出麻率比正常沤制时增加了1.45个百分点,平均强度提高了23.67 N,断裂比强度提高了0.21 cN/dtex,麻束有效强度伸长了0.16m.扫描电镜图片显示加菌沤麻纤维脱胶完全且粘附在纤维表面,单纤维已基本游离出来.  相似文献   
60.
旨在了解副干酪乳杆菌prcA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探明prcA基因与副干酪乳杆菌拟群体效应相关基因—自诱导肽编码基因之间的联系。通过PCR方法对副干酪乳杆菌中prcA进行扩增,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的核苷酸组成、蛋白质构象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克隆得到的prcA基因全长为416 bp,包括一个13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5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5326.83 Da,等电点为4.85,是一种稳定蛋白,不含跨膜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不规则卷曲和延伸主链组成,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该蛋白主要位于细胞外;prcA基因为副干酪乳杆菌拟群体效应相关基因—自诱导肽编码基因,负责细菌素生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