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6篇
  13篇
综合类   1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讨不同基因型高粱磷效率及其差异机制,在温室内采用盆栽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低磷敏感型高粱(冀蚜2号和TX7000B)和耐低磷型高粱(SX44B和TX378)的籽粒产量、磷素累积量、磷转运率以及磷效率相关指标对低磷和正常供磷的响应。结果表明,低磷较正常供磷处理,冀蚜2号和TX7000B的籽粒产量和收获期植株磷素累积量的降幅以及磷收获指数的增幅小于SX44B和TX378;低磷处理下,高粱的磷效率和磷素吸收效率显著增加,冀蚜2号和TX7000B的增幅(磷效率分别是正常供磷处理的6.94,7.31倍,磷素吸收效率分别是正常供磷处理的3.77,5.22倍)小于SX44B和TX378(磷效率分别是正常供磷处理的8.76,8.84倍,磷素吸收效率分别是正常供磷处理的6.80,6.44倍);低磷胁迫增加了各基因型高粱叶片的磷转运率,增加了耐低磷型高粱茎秆磷转运率,对低磷敏感型高粱茎秆磷素转运影响很小。低磷处理下,较高的磷素吸收效率是耐低磷型高粱相对产量和磷效率比低磷敏感型高粱高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可为耐低磷型高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2.
高粱花后叶片缓慢衰老及持绿能提高高粱应对干旱等逆境胁迫能力,也与籽粒产量密切相关;在育种上已将叶片抗早衰性作为育种的优异性状以提高谷物产量及稳定性,栽培措施(包括施肥)也能够提高高粱花后叶片的抗早衰能力。为探明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高粱花后叶片抗早衰性和叶片功能的影响, 2020和2021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长期单施氮磷钾化学肥料(NPK)、化学肥料结合有机肥(NPKM)、化学肥料结合有机肥和秸秆还田(NPKMS)、有机肥和秸秆还田(MS)和不施肥(CK)各处理对高粱花后叶面积变化、叶片SPAD值、单位叶面积氮累积量(SLN)、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籽粒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了高粱花后持绿叶面积、SPAD值和SLN值;与NPK比较,NPKM、NPKMS和MS能够有效控制持绿叶面积的衰减,提高上中下3个部位叶片的SPAD值和SLN值,其中MS与NPK处理氮投入相当。施肥也提高了不同部位叶片的SOD、POD和CAT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MDA的含量;与NPK比较,NPKM、NPKMS和MS显著提高了SOD、POD和CAT抗氧化酶活性和降低了MDA的含量。与CK和NPK比较,NPKM、NPKM...  相似文献   
43.
为控制设施蔬菜管理体系中有机肥用量、降低设施土壤氮磷负荷、减少设施氮磷面源污染风险,以研究区域农民习惯有机肥用量为对照处理(FP),农民习惯有机肥用量减施50%为有机肥减量处理(FP-M),在有机肥减量处理基础上,利用夏季揭棚休闲季种植饲草玉米(FP-M+C)、饲草高粱(FP-M+S)和草黑豆(FP-M+L),且在下茬蔬菜定植前将其原位还田作为填闲处理,采用原位收集淋洗液的方法,通过3 a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填闲作物替代有机肥对设施土壤氮磷淋洗量、有机质含量及其剖面硝态氮、有效磷含量和蔬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有机肥用量处理(FP)相比,有机肥减量(FP-M)及其填闲饲草玉米(FP-M+C)、饲草高粱(FP-M+S)和草黑豆处理(FP-M+L)对蔬菜产量无显著影响,FP-M+C和FP-M+S处理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FP处理相比,FP-M、FP-M+C、FP-M+S和FP-M+L处理在设施休闲季总氮淋洗量最高降幅分别为13.9%,59.5%,65.4%和54.5%,在蔬菜生长季最高降幅分别达38.3%,48.5%,39.0%和24.0%;与FP处理相比,FP...  相似文献   
44.
以6个谷子品种(公谷88、晋谷21、长农47、长农35、冀谷41和豫谷35)为材料,设不施氮生理成熟收获(N0T1)、不施氮生理成熟延后14d收获(N0T2)、施氮150kg/hm2生理成熟收获(N1T1)和施氮150kg/hm2生理成熟延后14d收获(N1T2)4个处理,研究其对谷子产量、养分积累、小米叶酸含量及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谷子的穗粒数、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磷积累量,延迟收获提高了谷子千粒重和籽粒产量,降低了地上部钾积累量和小米叶酸含量。施氮和延迟收获降低了小米糊化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及最终黏度,施氮降低其回升值,N0T2处理提高小米的糊化温度。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穗粒数、植株地上部氮和磷积累量呈正相关,与主要糊化参数呈负相关,小米总叶酸含量与植株地上部氮和钾积累量呈正相关,与糊化回升值呈负相关。施氮和延迟收获均有利于籽粒产量的形成,但降低了小米糊化特性,施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延迟收获对地上部钾积累量和叶酸含量降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