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4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8篇
  5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聚糠萘合剂对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单808为试验材料,结合不同氮肥水平,研究了聚糠萘合剂(PKN)对玉米形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KN处理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株高和穗位高,显著增加了玉米灌浆期至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延缓了玉米后期叶片衰老;在不施氮肥和氮肥过高时,PKN处理促使干物质由营养器官向子粒转运。从穗部性状来看, PKN处理增加了穗行数和百粒重,产量也较对照提高。  相似文献   
62.
密植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性能的影响及其耐密性分析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陈传永  侯玉虹  孙锐  朱平  董志强  赵明 《作物学报》2010,36(7):1153-1160
提高种植密度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群体密度对冠层光合特性与产量有重要影响,为阐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耐密性,本研究以先玉335、郑单958、吉单209为供试品种,设置60 000株 hm-2、75 000株 hm-2、90 000株 hm-2、105 000株 hm-2 4种密度处理,测定并计算6个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LAD)、净同化率(NAR)以及产量性能参数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平均净同化率(MNAR)、收获指数(HI)、单位面积穗数(EN)、单穗粒数(GN)、千粒重(GW),并结合产量性能参数的变化对各品种进行耐密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量性能参数对密度胁迫的反应相同,MLAI、EN与密度呈显著正相关,MNAR、HI、GN、GW与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各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响应呈一元二次方程关系,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试验密度范围内,品种耐密性表现以先玉335最好、郑单958次之,吉单209较差,其中,先玉335的适宜密度范围为90 000~105 000株 hm-2,郑单958与吉单209的适宜密度范围为75 000~90 000株 hm-2。  相似文献   
63.
玉米冠层耕层协调优化及其高产高效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密植是挖掘玉米高产潜力的主要途径。然而,密植倒伏和早衰问题长期制约着玉米密植高产的潜力挖掘,特别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问题更加突出。为此,本研究明确了密植倒伏、早衰、产量低的原因是冠层耕层的不协调,提出了冠层耕层同步优化的高产高效技术途径,构建了技术体系,主要包括:(1)以产量性能为核心的冠层分析体系及其定量指标和动态监测系统;(2)以土壤与根系合理空间分布为指导的“深耕层、降容重、匀分布、培地力”的耕层优化体系;(3)冠层生产力与耕层供给力协同优化分析体系。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多种关键技术,包括:(1)以改耕层促冠层为核心的“改方式、改时间、培地力”的深松耕作关键技术;(2)以改冠层提耕层为核心的“抗倒、抗冷、防衰”的化控技术;(3)以调冠层保耕层为核心的“调行距、调耕作、调肥水”相结合的密植技术。在关键技术创新的基础上,通过技术集成,构建了“深耕层一密冠层”、“控株型一促根系”及“培地力一高肥效”的不同方式的3项密植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在东北春玉米、黄淮海夏玉米密植高产中,创造了高产典型,而且在大面积高产高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64.
为探讨适宜河北山前平原高产限水区冬小麦节水稳产的种植模式,于2014-2015年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最大叶面积指数、群体变化、表层土壤水分含量、耗水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秸秆覆盖(微喷灌)、全膜覆土穴播(不灌水)、垄上覆膜(膜侧条播,淋灌)、免耕沟播(每沟淋灌)、免耕沟播(隔沟淋灌)、微喷灌对照、畦灌对照共7个处理,畦灌对照灌水量为150mm(越冬水和拔节水各75mm),各微灌处理灌水量均为30mm(拔节水)。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处理较微喷灌对照增产2.1%,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二者相同;秸秆覆盖处理冬前、返青期、拔节期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均高于微喷灌对照。秸秆覆盖处理、微喷灌对照较畦灌对照分别减产0.6%和2.6%,差异不显著,而水分利用效率同为31.7kg·hm-2·mm-1,较畦灌对照增加32.1%,差异极显著。秸秆覆盖处理成穗率显著高于微喷灌对照,微喷灌对照成穗率显著高于畦灌对照;秸秆覆盖处理冬前0~20cm土层含水量较微喷灌对照、畦灌对照分别增加6.36%和5.92%,差异均显著。秸秆覆盖处理下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消耗量略低于膜侧条播处理,而高于其他微灌处理,说明秸秆覆盖模式在降水量偏少的年份有利于冬小麦利用0~2m土壤贮水。  相似文献   
65.
为提高水氮高效利用,在2~3年定位水氮处理基础上于2008-2009年对玉米-小麦灌浆过程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过程可较好的用Logistic函数描述。玉米粒重随施氮量增加呈抛物线变化,灌开花水高施氮量处理条件下粒重下降。小麦粒重随施氮量增加呈下降趋势,灌开花水显著提高粒重。灌浆持续时间和平均灌浆速率与粒重呈正相关,但灌浆持续时间和平均灌浆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6 7)。玉米产量以1水条件下施氮480 kg/hm2最高,小麦产量以3水条件下施氮480 kg/hm2最高。  相似文献   
66.
为给解析干旱胁迫下的碳、氮代谢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防雨棚中设置吐丝期后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两个处理,测定不同部位碳、氮同化物含量及分配情况,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叶片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生物量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可溶性糖、淀粉、全氮等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均显著降低,而茎秆和穗轴中的分配比例显著增加。干旱胁迫下生育后期叶片碳、氮同化物含量及分配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这与可溶性淀粉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等活性的改变有关。采用转录组测序对生育后期叶片差异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共得到差异表达基因51个,这些基因富集在细胞壁组织、碳水化合物代谢、光合作用等代谢途径中。其中纤维素、木质素合成等关键酶基因在干旱胁迫下均显著下调表达,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细胞壁的合成,导致叶片早衰。干旱胁迫下己糖激酶、核糖体蛋白等基因显著下调表达,而甘露糖异构酶基因显著上调表达。综上所述,干旱胁迫抑制了生育后期碳、氮同化物向籽粒的分配,茎秆中的分配比例显著上升。干旱胁迫下叶片碳、氮同化物含量及分配比例显著降低,这与叶片早衰及相关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7.
试验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下A、B 两种抗低温助长剂不同浓度药剂对玉米种子发芽及其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逆境下各化控处理均提高了郑单958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简易活力指数;A、B两种药剂处理比对照都明显提高了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的苗高、干物重、叶面积以及叶绿素含量,起到了良好的壮苗作用。在低温胁迫后,各化控处理都显著提高了叶片SOD、POD的活性,减缓了MDA含量的增高。  相似文献   
68.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施氮量、施氮方式、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玉黄金)等主要栽培措施对玉米新品种中单80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单808高产适宜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氮肥合理施用量为施纯氮225 kg/hm2,施用方式为播种前、拔节中期分两次按60∶40比例施入;喷施玉黄金对中单808产量形成具有明显效应,适宜喷施时期为14展叶期,喷施量为产品推荐量的1/2,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9.
作物高产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的构建及生长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归一化的方法分别将最大干物质积累(DMA)以及出苗至成熟生长天数设定为1,以相对DMA(0~1)和相对时间(0~1)为参数进行动态模拟,得到不同春玉米品种的相对化通用干物质积累模型。通过模型筛选,建立了春玉米高产群体的相对化DMA模型:y=a/(1+be-cx),并建立了不同品种的相对化DMA动态变化模型:四密25:y=1.065 0/(1+71.588 3e-6.6972x);郑单958y:=1.062 9/(1+90.424 9e-7.0640x);先玉335:y=1.051 9/(1+132.982 1e-7.7984x)。3个品种的相关性均在0.98以上,并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其它作物对模型验证,早、晚稻以及冬小麦的相对化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趋势同样符合Logistic模型,且复相关系数均在0.96以上,说明相对化的干物质积累模型y=a/(1+be-cx)可作为作物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模拟的共性模型。该模型为"三合结构"理论所建立的产量性能等式方程(MLAI*D*MNAR*HI=EN*GN*GW)的数量化、模式化和指标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0.
苗期叶面喷施6-BA对玉米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Zhengdan958 was taken as testing material and spray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6-BA solution on the leaves surface at 3 leaves stage for studying the 6-BA effect on the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The result showed that in 3 leaves stage,the NRA of leaves and leaf sheat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root,the NRA of leaf sheat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eaves.From bottom to apex,the NRA of the 1 leaf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2,that of the 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3.The NRA of leaves and leaf sheath and root had been changed by leaves surface spraying of 6-BA treatment.10 to 100 mg/kg 6-BA had promoted the NRA of leaves and had debased the NRA of root,but it had no regularly regulation on the leaf sheath.But the NRA of leaf and leaf sheath and root were promoted by 200 mg/ kg 6-BA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