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4篇
  14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2001年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含不同抗性基因的玉米作为鉴别寄主,对2001年分别采自于河北、辽宁、黑龙江等省的37个玉米大斑病菌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不仅有0号(原1号)、1号(原2号)小种,还出现了12,23,3N,12N号等其它生理小种。尤其是由于本试验出现了对带Ht抗性基因的玉米均致病的123N号生理小种,这应引起育种工作者的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22.
拟南芥抗病基因克隆的策略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克隆抗病基因不但有利于深入研究植物与病原物的分子互作机理,而且为植物重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有效措施。迄今为止,在拟南芥中已经克隆了十几个抗病基因。对拟南芥抗病基因的种类和特性、克隆策略以及克隆抗病基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定位克隆技术和转座子标签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拟南芥抗病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
前期研究发现分离自毛竹的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PM-1菌株具有较强的除草活性,为了明确其产生除草活性物质的最佳液体发酵条件,对培养基种类及成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方式进行了探讨,并利用薄层层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对除草活性物质进行了分离。小孢拟盘多毛孢在含硫酸亚铁的PD培养基中,30 ℃黑暗静止培养15天,得到的粗提物除草活性最强;除草活性物质经TLC分离获得7个条带,其中条带6具有较强的除草活性,HPLC分析发现该条带含有7个组分,其中组分3对马唐的活性较强,其保留时间为46.3 min。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最佳液体发酵条件对PM-1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可分离获得除草活性化合物——组分3。  相似文献   
24.
旋孢腔菌种间杂交酯酶同工酶的变异董金皋,王江柱,朱杰华,段慧军,王玉真(河北农业大学植保系,保定071001)(河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场,保定071001)关键词玉米;旋孢腔菌;酯酶同工酶VariationofEsteraseIsozymesofInt...  相似文献   
25.
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同工酶的薄层扫描图谱^[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属于玉米大斑病菌1、2号生理小种的四个标准菌株过氧化物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PAGE和IEF分析研究,过氧化物同工酶扫描图谱发现1号生理小种在薄板80mm处有明显的的馒头有收峰,而2号小种在薄板80mm处有一微弱吸收,紧随其后又在85mm处出现另一微小吸收峰,可见玉米大斑病菌1、2号在生理小种的过氧化物同工酶力谱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6.
杏树一新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7.
对一步扩增法和两步扩增法在DDRT-PCR中的扩增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片段大小都在150~1500 bp之间,但条带数量和清晰度不同。一步扩增法得到的扩增条带为30~45 条,条带较模糊,两步扩增法得到的扩增条带为40~60条,条带清晰。一步扩增法获得102 条玉米抗大斑病差异表达条带,只有55条带中的cDNA能够成功回收并产生有效扩增,差异条带回收率为53 9%,而两步扩增法获得了148条差异条带,其中138条带都能得到有效回收和扩增,回收率达93 2%。因此,两步扩增法更有利于差异条带的回收和二次扩增。  相似文献   
28.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测定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残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准确评价草甘膦在农田沟渠水中使用后其对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柱后衍生法对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检测方法。将田间沟渠水样中草甘膦经次氯酸钠和邻苯二甲醛、巯基乙醇衍生化后,采用荧光检测器检测。衍生剂1(5%)次氯酸钠添加量100μL/L;衍生剂2硼酸钾和OPA添加量分别是130g/L和100mg/950mL。草甘膦在0.05~2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在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3个添加水平(0.05、0.5、1mg/L)的平均回收率(n=5)为98.2%~104.4%,5次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3.6%,方法检出限为0.05mg/L。该方法灵敏、简便、快速,适合于农田沟渠水中草甘膦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9.
30.
玉米大斑病菌亲环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简并引物PCR结合RACE技术获得S. turcica中亲环素基因的全长,并通过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病菌侵染结构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菌亲环素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1 125 bp,3′UTR 154 bp,5′UTR 93 bp,编码374个氨基酸,将此基因命名为CyPs1,并将其cDNA序列提交GenBank,获得登录号EU679371.1,Protein ID为ACD62431.1。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CyPs1与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蓝莓枯枝病菌(Neofusicoccum parvum)等物种的亲环素同源性可达到90%以上。该基因在病菌分生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及侵染阶段均有表达,至附着胞形成和侵染菌丝形成阶段,转录水平分别升至分生孢子时期的2倍和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