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4篇
  14篇
综合类   192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8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棉铃虫和玉米螟危害对玉米穗腐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华北地区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和浚单20为供试品种,研究棉铃虫和玉米螟危害后对玉米穗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量大、环境相对湿度高的条件下,玉米螟危害对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影响较大;而在降水量小、环境相对湿度低的条件下,棉铃虫危害对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影响较大。相同害虫危害条件下,降水量大、相对湿度高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玉米穗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在探明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PM-1菌株产生紫杉醇的基础上,本试验系统研究了菌龄、孢壁降解酶、稳渗剂、酶解时间及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小孢拟盘多毛孢PM-1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以期建立稳定高效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体系。研究发现,小孢拟盘多毛孢PM-1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因素为混合酶系中各种酶的浓度配比及酶解时间,综合各项试验结果,明确PM-1菌株原生质体制备适宜的条件为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Fries液体培养基(pH5.5)振荡培养18h,Lywallzyme(7.5g/L)、Drislase(7.5g/L)、Snailase(7.5g/L)3种酶的混合溶液,在36℃下酶解3h,以0.7mol/L NaCl作为稳渗剂制备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研究结果为菌株的遗传改良和提高菌株的紫杉醇产生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通过酒石酸铁法对枣果中提取得到的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多酚类物质进行了总含量测定,并应用HPLC等色谱方法,将枣果中的天然多酚类物质进行了逐级分离纯化,从而确定了其多酚物质的种类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经酒石酸铁法测得的枣果中多酚的总含量为10.35mg/g。经薄层层析、聚酰胺柱层析、HPLC等方法依次分离得到的枣果中多酚类物质中主要含有间苯三酚和邻苯二酚,其含量分别为55.35、38.41μg/mL。  相似文献   
94.
【目的】揭示AtBT4在拟南芥抗灰葡萄孢中与SA、JA信号途经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RT-PCR技术,检测用SA、SA类似物BTH、JA、ACC及灰葡萄孢处理拟南芥野生型Col-0后其AtBT4的表达情况;检测经SA和JA处理后拟南芥SA、JA途径相关突变体AtBT4的表达情况;并检测接种灰葡萄孢后拟南芥野生型Col-0、bt4突变体和回复突变体抗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JA处理和接种灰葡萄孢后,拟南芥野生型Col-0中AtBT4的表达明显增强。但经JA处理后,JA不敏感突变体jar1的AtBT4表达变化趋势与野生型明显不同,AtBT4的表达水平不受JA诱导。SA信号途径相关突变体eds5、sid2和npr1中AtBT4的表达明显低于野生型,但变化趋势与野生型基本一致。bt4突变体中抗病相关基因PR1、PR4、PDF1.2和BIK1的表达明显低于野生型和回复突变体。【结论】AtBT4的表达受JA和灰葡萄孢的诱导,AtBT4突变影响抗病相关基因PR1、PR4、PDF1.2和BIK1的表达,AtBT4可能通过SA、JA信号途径影响拟南芥对灰葡萄孢的抗性。  相似文献   
95.
研究并测定了春、夏玉米丝黑穗病原菌冬孢子对刺激物及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夏玉米丝黑穗病原菌对CuSO4、H2O2、NaOH等的敏感性与春玉米区病原菌无明显差别,但对4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不同.每种杀菌剂的5个浓度下,丝黑穗病原菌冬孢子葫发率显示,夏玉米区丝黑穗病原菌冬孢子对戊唑醇、福美双的敏感性高于春玉米区,当戊唑醇和福美双质量浓度分别为0.01 μg/mL和6.25 μg/mL时,夏玉米区萌发率较低,为21.50%和18.33%,春玉米区分别为33.97%和41.73%;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低于春玉米区.当多菌灵质量浓度为0.05 μg/mL时,夏玉米区萌发率为16.75%,春玉米区为9.66%,但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与春玉米区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6.
化肥中的一些元素具有提高作物抗病性表达的作用。在前人应用硫酸锌防治玉米茎腐病的基础上,研究硫酸锌对玉米自交系抗病性相关酶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交系U8112根系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得到诱导,活性水平显著增强。在硫酸锌灌根处理中,U8112的PAL和PPO活性分别提高了18.7%和7.0%,两种酶的活性能够维持一个较长的时间。在自交系Mo17中,硫酸锌处理后,PAL和PPO两种酶的活性未见提高。  相似文献   
97.
玉米内生细菌YY1菌株高产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内生细菌YY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有强烈的拮抗作用,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发挥抑菌活性。以培养基的无菌滤液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拮抗活性为检测指标,确定其产生抗菌物质所需要的最佳碳源、氮源及无机盐,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该菌株产生抗菌物质的培养基配方,并对其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3.0%,蛋白胨2.0%,KH2PO40.02%,MnCl20.01%。发酵工艺参数优化结果为培养基装液量30 mL/250 mL,接种量4%,培养基初始pH值为9.0,28℃条件下、120 r/min摇床振荡培养48 h。经发酵条件优化后,其抗菌活性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8.
 以玉米大斑病菌为材料,根据同源序列法分别进行了3'端和5'端的RACE扩增,获得了玉米大斑病菌钙调素基因cDNA全长。利用genomic walking技术获得了CaM基因启动子序列,该序列含有多个与转录调控有关的保守序列(如TATA-box、Spl、AP-2和TFⅡD)。Southem杂交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菌CaM基因在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用CaM特异性抑制剂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处理玉米大斑病菌,发现其对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同一浓度下,抑制剂对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大于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推测CaM基因在玉米大斑病菌的致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4HNR (1,3,6,8-tetra-HN reductase) gene of melanin biosynthesis in Setosphaeria turcica had been cloned successfully by RT-PCR in this study. Both sequences of DNA and cDNA of 4HNR were 807 bp and there was no intron in the sequences. This gene only had single copy in genome through Southern blotting analysis. A 2 285 bp for the flanking sequence of 5' had been obtained and it had promoter structure through the softwar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00.
玉米大斑病菌聚酮体合成酶基因 StPKS 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初步探讨玉米大斑病菌聚酮体合成酶基因(StPKS)的功能。【方法】本试验将玉米大斑病菌StPKS基因片段连接到pSilent-1载体中,构建StPKS基因的RNA干扰载体pSilent-StPKS1-2。通过聚乙二醇介导的方法转入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的原生质体,利用潮霉素筛选得到转化子,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转化子StPKS基因的表达情况,显微观察转化子与野生型菌丝形态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构建的StPKS基因RNA干扰载体对沉默该基因表达是有效的,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了30株阳性转化子,对其中5株黑色素积累下降、菌落颜色变浅的转化子进行了半定量PCR分析发现,5株转化子的StPKS基因表达量均有所下降;显微观察发现5株转化子的菌丝形态很不规则,发生了膨大、变形、分枝等现象。【结论】StPKS基因在DHN黑色素合成途径中起作用,其表达量下降会减少黑色素的产生,试验同时发现该基因与菌丝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