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4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18号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新麦18号不同播期、播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新麦18号产量有明显的影响,晚播时加大播量对群体和产量有较大的改善.新麦18号最佳播期在10月5-15日,最佳播量应控制在90~120kg/hm2.新麦18号播期可推迟到11月初.  相似文献   
32.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0~2003年先后育成GS新麦9号(豫麦69号)、GS新麦11、新麦12、GS新麦13、新麦16、新麦18等新麦系列小麦新品种6个,在国家、省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优异.6个品种全部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其中新麦9号、新麦11、新麦13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实现了半冬性与弱春性、早熟与中熟、中筋与强筋、旱地与水地品种类型上的配套.  相似文献   
33.
新乡市优质小麦产业化经营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近几年对新乡市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的探索,浅析了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质量不稳,数量不足"及配套栽培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以完善产、供、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链条,做到以销定产,优质优价,提高种植.  相似文献   
34.
新麦208(国家区试代号郑育麦029)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小麦新品种,2005年9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国审麦2005013),已获得品种权保护,是一个晚播早熟、高产、稳产、抗冻、抗病、厂适、极具推厂潜力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35.
新麦19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1994年配制的杂交组合,用自己创造的新种质(C5/3577)F3d1作母本,新麦9号作父本杂  相似文献   
36.
NNSS和GPS是当今世界的两大卫星导航系统。为掌握此二系统的发展趋向,我们在大连水产学院导航实验室对它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研究。观测和数据处理的结果表明:(1)NNSS的卫星总数从1992年3 ̄4月的7颗降为1994年4月的6颗,更新定位的平均间隔时间则从原来的51.06min增为60.68min。(2)GPS的卫星总数从1991年5月的15颗增至1994年4月的19颗,每天可进行二维和三维定位  相似文献   
37.
蒋志凯 《水产学报》1995,19(1):71-77
GPS和GLONASS兼容性研究进展蒋志凯(大连水产学院.116024)关键词卫星导航,GPS,GLONASSADVANCESINTHESTUDYOFTHECOMPATIBILITYOFGPSANDGLONASS¥JiangZhikai(Dalian...  相似文献   
38.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强筋小麦新麦19产量、干物质转运、水分利用效率、籽粒全氮含量和面团粉质拉伸参数的影响。试验于2009—2010年度,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辉县试验基地一号地和辉县市孟庄镇高村同时进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三次重复。试验设5个处理: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底墒水+拔节水,底墒水+越冬水+孕穗水,越冬水+孕穗水,越冬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对照)。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对新麦19的产量、干物质转运、水分利用效率及籽粒品质性状有显著的影响,两地结果基本一致。“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处理的产量最高,两地平均比对照增产5%,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转运率、水分利用率、降水利用效率、灌水利用率和品质性状均高于对照。“底墒水+拔节水”处理的水分利用率最高,比对照高出6%以上。小麦全生育期灌两水以上时,随灌水量的增加籽粒品质将变劣;花后灌一水与花后不灌水处理的籽粒品质性状差异较小,二者均优于花后灌两水的处理。综合籽粒产量、品质、水分利用率多方面因素,在河南北部地区强筋小麦生产中适宜采用“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的水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9.
新麦21由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用偃展1号为母本、新麦9号为父本杂交,经后代系谱法连续选择培育而成。新麦21属弱春性偏冬、高产、稳产、抗病、抗寒、中早熟品种。系谱分析表明,新麦21综合了双亲的优良性状,含有英国抗源和波兰、意大利小麦血缘,具有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及广泛的适应性等特点,适宜河南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苏省北部、陕西关中、山东菏泽地区中高肥水、中晚茬地种植。全生育期667m2施纯氮12~15kg、磷(P2O5)6~7kg、钾(K2O)6~7kg、锌肥1kg。注意精细整地,适期播种,足墒下种,搞好后期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40.
对2011-2012年度黄淮南片小麦预备试验的248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偏相关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构成因素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黄淮南片高产小麦的选育应保持适宜的穗粒数,增加千粒重,稳定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