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4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我国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也使自动化技术在该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进而为机械设备的科学、合理、高效制造提供了巨大保障。在机械设备制造领域中,将自动化技术中的自动控制原理与计算机相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机械制造领域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从而使机械制造产品的生产效率更高、产品质量更好。本文通过对机械制造设备中自动化技术的体现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机械设备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不同甜玉米品种苗期耐寒性的差异,该试验选用14个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照组置于常温25℃培养,试验组在人工气候培养箱中控制甜玉米幼苗的生长温度为11℃,处理30d后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苗的茎粗、株高和电导率。综合比较,M188-1、T50-2的耐寒性最强,M119-1-2的耐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23.
光谱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光谱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利用光谱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等相关信息进行无损监测的研究日益深入。综述了光谱技术在玉米养分、籽粒品质、估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玉米光谱监测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广东省玉米光谱监测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4.
48份甜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8份甜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40个SSR标记检测其基因组DNA,探究其等位变异情况和自交系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共检测到86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的等位基因变异为2.15个,变异范围为1~4个,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49,变异范围为0.04~0.80。聚类结果将48个甜玉米自交系分为3个类群,与材料来源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5.
为分析超声波处理对小麦种子活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设置不同时长超声波(0(CK)、10、20、30、40和50 min)处理小麦种子,同时借助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与小麦种子活力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类及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30 min的小麦种子活力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CK。30 min处理的小麦幼苗萌发0 h的脯氨酸含量以及SOD、CAT、POD的活性均显著高于CK,萌发72 h的幼苗SOD、CAT活性与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CK。转录组分析表明,与CK相比,超声波处理30 min的小麦种子萌发0和72 h 共有1 72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在生物过程上,超声波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氧化还原过程、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氧化应激响应与过氧化氢分解代谢过程;在细胞组分上,主要集中在胞外区、质外体、细胞壁和细胞外间隙等质膜外区域;在分子功能上,主要集中在氧化还原酶活性、单加氧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KEGG富集分析发现,富集最为显著的3个通路依次为谷胱甘肽代谢(ko00480)、代谢途径(ko01100)与色氨酸代谢(ko00380),其中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共富集32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  相似文献   
26.
【目的】挖掘利用高维生素甜玉米种质资源,对甜玉米维生素 C 含量进行 QTL 定位。【方法】选用维生素 C 含量差异显著的甜玉米自交系 T77(高 VC)和 T15(低 VC)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 T77×T15,以该组合 F2 作为群体,构建 SSR 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结合 F2 各单株果穗维生素 C 含量,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甜玉米维生素 C 含量进行 QTL 定位。【结果】共检测出 5 个相关 QTL,分别位于第 2、3、6 染色体。在第 2染色体 bin 2.04~2.05 区域检测到 1 个维生素 C 含量 QTL(qVC-ch.2-1),加性效应值为 2.23,能够解释 17.16%的表型变异;在第 3 染色体上检测到 2 个维生素 C 含量 QTL(qVC-ch.3-1、qVC-ch.3-2),分别位于 bin 3.00~3.04、bin 3.06~3.07 区域,加性效应值分别为 1.17 和 1.40,表型贡献率分别为 6.64% 和 4.15%;在第 6 染色体上检测到 2 个维生素 C 含量 QTL(qVC-ch.6-1、qVC-ch.6-2),分别位于 bin 6.05、bin 6.05~6.06 区域,加性效应值分别为 0.43、1.83,表型贡献率分别为 6.59% 和 20.87%。【结论】维生素 C 含量的 QTL 定位可为选育优质高营养甜玉米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7.
为对玉米小斑病抗性进行QTL定位,以甜玉米杂交组合‘T8’בT33’的200个F2代单株为遗传作图群体,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通过对各单株叶片进行图像扫描进行抗病鉴定,定位QTL。结果表明,构建了全长1 270.2cM的玉米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含214个SSR位点,标记间平均间距5.9cM。以全株、穗三叶和穗位叶的病斑面积比作为各单株小斑病抗性表型值,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11个小斑病抗性QTL,分布于第3、4、5、6和9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5.08%~19.67%的表型变异。在第3染色体umc1746~bnlg1523和第5染色体bnlg603~mmc0081均同时检测到3个抗性指标的主效QTL,各主效QTL的贡献率均10.00%。在第3染色体umc1399~umc1307同时检测到穗三叶和穗位叶病斑面积比相关QTL,贡献率分别为5.08%和9.49%。  相似文献   
28.
[目的]该研究旨在明确甜玉米不同生育期生长指标与光谱仪冠层光谱参数的定量关系,进而为甜玉米生长指标快速监测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开展基于正甜68的不同施钾水平的田间试验,于拔节期、大喇叭口期以及抽雄期利用CGMD302光谱仪采集玉米冠层光谱反射率,并同步测定各处理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等生长指标数据,研究各光谱参数与生长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茎粗和LAI呈正相关关系,而比值植被指数RVI与茎粗和LAI呈负相关关系,基于NDVI和RVI构建的单个时期监测模型可以有效地反演甜玉米茎粗和LAI,模型检验结果良好,预测精度均达到0.9以上,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0%,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5%。[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甜玉米生长指标快速监测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9.
以7个鲜食型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Ⅳ配制杂交组合,分析了糯玉米出籽率和皮渣率的遗传特性和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糯玉米出籽率与皮渣率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的共同控制,以非加性效应为主;7个亲本的出籽率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效应大小值顺序为N4>N8>N23>N27>N22>N46>N28,皮渣率GCA大小值为N46>N28>N8>N27>N4>N23>N22;两性状广义遗传率都较高,分别为90.15%和80.20%,而狭义遗  相似文献   
30.
采用Grifllng双列杂交法Ⅳ,以6个超甜玉米亲本为研究对象,对果穗穗长和穗粗的遗传特性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超甜玉米穗长和穗粗表现出较明显的超中亲优势,表现近高亲遗传:果穗长度的GCA值大小表现为T9>T13>T17>T3>T24>T1;果穗粗度的GCA值大小表现为T24>T17>T13>T9>T3>T1;果穗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