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2篇
  16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甘肃河东玉米地土壤温湿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甘肃河东地区代表站玉米地土壤含水量、地温、降水资料,运用统计模拟方法,分析了土壤贮水量、温度的变化特征及水热耦合效应。结果表明,甘肃河东地区玉米地100cm土层的贮水年变化呈抛物线状,6月上旬至中旬土壤贮水量达到最低值。地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上升幅度最为明显。水热交互作用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有显著相关关系。一年内玉米地土壤温湿变化特征表明,土壤贮水量主要有2个低值阶段:5~6月及7~8月,不同时间温湿匹配对玉米生长造成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92.
甘肃省红芪栽培区适生气候条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鹏里  蒲金涌  党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742-18743,18746
[目的]分析评价甘肃省红芪栽培区适生气候条件。[方法]根据甘肃省几个红芪栽培区10个气象站19612009年温度、降水、湿度及日照月平均值等,对红芪的适生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结果]陇南山区南部及川坝区温度较高,空气湿度较低,不适合大规模栽培红芪;定西栽培区光照充足,空气湿度较大,温度较低,对红芪栽培有利。[结论]该研究得出红芪栽培最适宜地区,为科学规划、扩大红芪种植面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天水市不同播种期马铃薯生物量累积特征与气候因子关系。[方法]根据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2009年马铃薯分期播种试验,对各播种期马铃薯的生长发育期、各生育期气候资源占用量及茎块鲜生物量的累积过程与平均播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各播期全生育期天数趋同于平均播期,各界限温度积温占用量差异不大,太阳辐射、降水量差别较大。块茎鲜生物量累积与≥10℃的积温非线性相关比较显著,当≥10℃积温为1100℃左右是茎块鲜重累积速度变化的转折点。在花序形成期前,各播期茎块鲜生物累积量变化不大;花序形成期后,比平均播种期推后7d播种的马铃薯块茎鲜生物量累积速度明显大于其他各播期。[结论]4月上旬末应是马铃薯的最佳播种期,提前播种及过度推迟播种均不利于马铃薯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94.
袁佰顺  蒲金涌  辛昌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35-11636
运用天水市境内7个国家(基本站、一般站)气象站30个区域气象站2008年逐日气温测量值,分析了地理因子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经度、纬度及海拔高度中,海拔高度对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海拔高度每上升100m,年、季平均温度将下降0.5℃。以麦积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温度资料,模拟了不同海拔高度范围内温度的估算模式,  相似文献   
95.
天水市大樱桃种植中影响产量的生态气候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天水市地区大樱桃物候特征及生态气候条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分析该区域气象因子与大樱桃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4月上、中旬平均最低气温、4月极端最低气温及年降水量为影响当地大樱桃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根据春季低温冻害及春旱对大樱桃产量的影响程度,确立了影响系数,对大樱桃种植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并提出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发展大樱桃产业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96.
利用甘肃省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8年玉米试验田观测资料及同期西峰国家基准气候站气象资料,建立了基于玉米生长发育期温度适宜性评价光能利用率的辐热积计算方法,分析了试验年份内光照、温度的分布特征及辐热积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各组织器官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陇东玉米生长期的积温呈逐年增加趋势,太阳辐射呈逐年减少趋势。各年份间全生育期内辐热积变化不大,但出苗期~三叶期及乳熟期~成熟期的辐热积差异较大。七叶期~拔节期、抽雄期~乳熟期及出苗期~三叶期的温度适宜性最好,太阳辐射的利用率较高;拔节期~抽雄期、乳熟期~成熟期太阳辐射利用率较低。拔节期~抽雄期的辐热积与同期叶片干物重、乳熟期~成熟期辐热积与同期茎干物重、抽雄期~乳熟期辐热积与同期穗干物重相关性均通过了信度为0.1的假设检验。这些时段的辐热积是影响玉米植株主要组成组织器官干物质累积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97.
天水旱作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及其与冬小麦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天水农业气象基本观测站试验田土壤湿度资料(1980~2005年)及冬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该地0~100 cm土壤水分运行、变化规律及土壤水分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时段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评述。结果显示:土壤贮水量的年变化呈二次曲线,贮水量最低值出现在6月中旬;累计耗水量的年际变化呈logister曲线;贮水量与冬小麦产量相关最显著的时段在起身到孕穗阶段,4~5月0~100 cm土壤含水量每增加10 mm,产量增加180 kg/hm2。  相似文献   
98.
气候变暖对甘肃冬油菜(Brassica compestris L.)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种植结构。甘肃冬油菜的种植面积、产量水平等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探讨气候变暖对冬油菜(白菜型)种植的影响,本文运用甘肃省河东地区16个气象站1961—2003年≥0℃积温、冬油菜种植面积及物候期观测资料,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研究表明,8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暖,甘肃省  相似文献   
99.
甘肃省冬小麦生态气候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14  
通过对甘肃冬小麦生物特征的探讨,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气象因子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气候产量预测及种植风险决策模式,评估了甘肃省冬小麦种植风险程度,确立了冬小麦生态气候综合区划指标体系,作出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并提出提高生态气候资源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0.
气候暖干化对甘肃马铃薯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1981~2000年甘肃全省71站点马铃薯产量和生长期气象资料为基础数据,用EOF、多元回归、积分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该省马铃薯产量年际及地域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气象因子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中和陇南山区产量序列与该空间型的时间系数序列的相关不显著,产量年际变幅小;其余地方产量序列与该空间型相关显著,产量年际变幅大。在降水量变化一定的条件下,马铃薯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变化一定的条件下,马铃薯产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