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5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木薯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吉苗  李超萍  时涛  林春花  黄贵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35-5438,5467
[目的]分离鉴定木薯炭疽病菌,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从我国海南木薯发病叶片上分离到2株木薯炭疽病菌CCGHN01和CCGHN03,通过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分生孢子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表明2株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2个菌株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SA,最适温度分别是26和30℃,最适pH值为8.0,最适光照条件分别是光暗交替和完全黑暗。2个菌株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分别是28和30℃,致死温度为55℃10min。[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防治木薯炭疽病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橡胶树尖孢炭疽菌分子检测及遗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eBank中Colletotrichum属的20个种的ITS序列,比较设计出1对引物CAF53/CAR356(CAF53 5’-GGG CAG GGG AAG CCT CTC G-3’;CAR356 5’-AGC GGT GCT TGA GGG TTG-3’);该引物可以扩增出1条303 bp的尖孢炭疽菌特异性DNA条带。并利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从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垦区橡胶树上收集的21个尖孢炭疽菌株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以杧果上分离的尖孢作为参照菌株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RAPD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ISSR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7,2种分子标记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基本一致,均可揭示尖孢炭疽病菌的遗传多态性;2种分子标记产生的聚类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差异;ISSR和RAPD类群与菌株的地理来源均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3.
花叶病和褐条病是世界范围内木薯生产的2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木薯的产量和品质,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发现这2种病害。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这2种病害入侵我国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为分析这2种病害对我国木薯产业的影响,在前期木薯病害调查的基础上,检索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这2种病害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受害寄主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情况,采用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PRA)程序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木薯花叶病和褐条病的综合风险值R分别为2.42和2.37,属于高度危险,建议相关部门对这2种病害加强检疫管理。  相似文献   
34.
通过菌落生长速率法对由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橡胶树茎杆溃疡病进行防控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卉友(50%咯菌腈WP)的EC_(50)最小,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施保功(50%咪鲜胺锰盐WP)和多菌灵(50%多菌灵WP),凯润(250g/m L吡唑醚菌酯EC)和甲基硫菌灵(70%甲基托布津WP)的EC_(50)最大,抑制作用最差。3个混配组合中多菌灵和施保功混配具有增效作用,其他组合表现加和作用。建议生产上使用咯菌腈、咪鲜胺锰盐和多菌灵等防治橡胶树茎杆溃疡病。  相似文献   
35.
2014至2015年,对海南省橡胶树主栽区的病害普查中发现1种新的茎杆溃疡病。该病在海南省部分农场发生严重,为害中小龄胶树和开割树的茎杆,造成树皮隆起并呈褐色,严重时流出白色胶乳,对橡胶树的长势和产胶量造成重要影响。通过形态观察、rDNA-ITS序列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自不同地点的8株病原菌均为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株HHNBS01的生物学特性表明,CMA、PDA和Czapek培养基中,以蔗糖和硝酸钾为碳源和氮源,30℃,pH6为菌落生长最适条件,15℃,pH6,完全黑暗,D-木糖和草酸铵分别为碳源和氮源是产孢最适条件,30℃,pH7为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条件,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均为60℃10 min。  相似文献   
36.
由地毯草黄单胞木薯萎蔫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萎蔫病是国内木薯种植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研究评价了4种新型药剂对细菌性萎蔫病的防治作用。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炭特灵(25%溴菌腈EC)、乙蒜素(80%乙蒜素EC)和氨基乙蒜素(5%氨基寡糖素·20%乙蒜素ME)对不同来源的菌株有较好的抑菌作用,碧生(20%噻唑锌SC)效果较差,而海岛素(5%氨基寡糖素AS)效果最差。4个主栽品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碧生(20%噻唑锌SC)和乙蒜素(80%乙蒜素EC)防效最好,其次为炭特灵(25%溴菌腈EC)和氨基乙蒜素(5%氨基寡糖素·20%乙蒜素),而海岛素(5%氨基寡糖素AS)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7.
为明确帚枝霉属Sarocladium内生生防真菌HND5菌株外泌激发子蛋白SbES的诱导辣椒抗病作用机理,通过构建SbES蛋白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重组蛋白表达菌株,利用纯化后的SbES重组蛋白处理辣椒植株,检测辣椒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以及相关抗病反应与抗病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0.1 mg/mL SbES重组蛋白可有效诱导辣椒产生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可激发辣椒叶片活性氧爆发、微过敏反应和胼胝质积累等抗病反应;并能有效提高辣椒叶片中与活性氧爆发、过敏性反应、胼胝质合成和植保素合成等抗病反应相关基因,以及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信号传导关键基因的表达。推测帚枝霉属内生真菌激发子蛋白SbES可通过激活多种抗病信号传导途径来激发辣椒产生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38.
对海南5个地区的香蕉VA(泡囊丛枝)菌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根存在香蕉的根毛区和近假茎区的皮层组织中,以根毛区最多,形成率在90%以上.用湿筛倾析一蔗糖梯度离心法,分离土壤中VA菌根真菌的孢子,初步鉴定其为球囊霉属、类球囊霉属和巨孢霉属3类.  相似文献   
39.
对海南5个地区的香蕉VA(泡囊丛枝)菌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菌根存在香蕉的根毛区和近假茎区的皮层组织中,以根毛区最多,形成率在90%以上。用湿筛倾析要蔗糖梯度离心法,分离土壤中VA菌根真菌的孢子,初步鉴定其为球囊霉属、类球囊霉属和巨孢霉属3类。  相似文献   
40.
木薯细菌性萎蔫病(cassava bacterial blight,CBB)是当前国内木薯生产上最为严重的病害.为了明确抗细菌性萎蔫病木薯种质的抗病机理,本研究比较木薯抗感种质叶片的自身组织结构,与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Xanthomcnas axonopodis pv.manihotis,Xam)互作过程中组织结构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