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对西瓜产量、品质及种子带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西瓜不同时期接种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后对其生长、产量、品质和种子带毒的影响。西瓜植株接种CGMMV越早其生长受到抑制越明显,砧木期、嫁接后定植前、定植期、压蔓期、授粉期各处理的株高、叶片数、叶片长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结瓜以后接种CGMMV对西瓜生长状况无显著影响。压蔓期前3个生育期接种该病毒,西瓜产量损失分别为56.49%、55.48%和51.14%。而压蔓期以后接种该病毒,西瓜产量损失与对照相比仍分别降低17%、13.1%和14.35%。关于倒瓤情况,压蔓期前接种该病毒可导致西瓜果实100%倒瓤,压蔓期、授粉期接种处理西瓜倒瓤率分别为48%和34%,即使结瓜后再接种病毒西瓜倒瓤率仍高达18%。血清学检测表明,压蔓期前接种的西瓜其果肉和种子均携带CGM-MV,带毒率达100%;结瓜后再接种CGMMV西瓜种胚和果肉的带毒率仍然高达64%。检测种胚和果肉病毒含量表明,接种时期越早病毒含量越高,但结瓜后接种仍有较高的病毒含量,种胚和果肉的病毒含量分别达5.98 mg/mL和5.64 mg/mL。  相似文献   
102.
紫薇属与散沫花属远缘杂交亲和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紫薇属的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品种‘Bicolor’、‘XTSC3’和尾叶紫薇(L. caudata)分别与散沫花属的散沫花(Lawsonia inermis)进行远缘杂交,对杂交亲本的花粉和柱头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对授粉后花粉萌发及花粉管伸长过程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紫薇属与散沫花属杂交存在受精前障碍。散沫花的花粉可以在紫薇品种‘Bicolor’、‘XTSC3’和尾叶紫薇柱头上萌发,但花粉萌发滞后,花粉管的伸长受到阻碍,难以在72 ~ 96 h内伸入子房完成受精。而散沫花作母本时,不亲和性表现为花粉与柱头间在形态上不匹配,柱头上花粉粒粘附少,柱头胼胝质的生成阻碍了花粉萌发。  相似文献   
103.
辽宁西瓜衰萎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辽宁省新民市西瓜上发生一种新病害,病株根系衰弱、根毛数量减少,根部表皮粗糙,韧皮部木栓化,成软木塞状.随病情发展,植株叶 片自茎基部向顶部逐渐褪绿、变黄、枯萎,重病植株逐渐衰败、凋萎、死亡,故称之西瓜衰萎病.国际上,许多国家有关于西瓜、甜瓜的衰萎病发生的报道[1-5],而我国未见相关研究报道.在辽宁省西瓜产区田间调查发现,该病发生普遍,造成不同程度产量损失,重病田发病率高达30%,且有逐年加重趋势.据此,作者采集病害植株根部组织,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证病试验、病菌培养性状观察以及病菌rDNA ITS序列分析等试验,旨在明确该病害的症状、病原菌种类,为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不同土壤水势与氮素营养对杂交水稻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势和氮素营养对其生理特性和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同一土壤水势下,植株地上部分干重与总干重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根冠比则降低。2)在同一氮肥水平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其总含量、SPAD值及叶片水势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而降低,而叶绿素a/b、丙二醛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随之而增加;同一土壤水势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其总含量、SPAD值均随氮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而叶片水势、叶绿素a/b和丙二醛的含量随之降低。3)在同一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随土壤水势的降低而降低;土壤轻度干旱时,水稻产量高低顺序为高氮中氮低氮;而当土壤水分充足或土壤重度干旱时,则表现为中氮高氮低氮。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中、高氮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225 kg/hm2施氮水平在0 kPa土壤水势下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过度增施氮肥并不利于水稻增产与氮肥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5.
为了寻找高效低毒且对环境友好的松材线虫病生防菌株,本研究测定了10株对根结线虫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生防菌对松材线虫的室内灭杀作用,并且选取杀虫活性最好的菌株A4做了其发酵乙醇抽提物对松材线虫LC50值的测定和林间防治效果的测定。结果表明:10株生防菌株的发酵原液对松材线虫都有较好的杀虫效果,其中A4更是在将发酵液稀释10倍之后仍然具有大于50%的杀虫活性,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大的生防潜力;室内毒力测定显示菌株A4的发酵抽提物对松材线虫处理24 h的LC50值为0.291 mg/mL;林间防效实验表明菌株A4的发酵抽提物能够显著降低松树枯死率。  相似文献   
106.
在调查福州城市住区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州城市湿地及住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城市住区湿地环境建设的对策,同时,较系统地研究了将湿地生态空间设计引入现代住宅小区环境设计与创造方法等,以期对生态住区空间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7.
辣椒是湘南地区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之一,市场需求量大,种植效益高。介绍了湘南地区大棚辣椒秋延后栽培技术要求、秋延后辣椒再生栽培技术要点及全程病虫害防控关键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于2016年与2017年在宁夏南部山区开展马铃薯‖燕麦田间试验,以单作马铃薯为对照,研究了4种马铃薯(P)与燕麦(O)间作行数比[2∶2(P2O2),4∶2(P4O2),4∶8(P4O8)]对马铃薯叶片保护性酶活性与产量的影响。2 a的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时期中P4O8处理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显著高于其它间作处理(P0.05);马铃薯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块茎形成期最高;整个生育时期中,间作马铃薯叶片的丙二醛(MDA)高于单作(P0.05);与单作相比间作促进了马铃薯保护酶POD、CAT活性的增加。与单作相比,间作P4O2由于增加了商品薯数,减少了小薯数,从而显著增加了马铃薯产量(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在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时期中,POD、CAT和SOD均与马铃薯产量呈正相关关系;MDA与马铃薯产量呈负相关关系,马铃薯功能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马铃薯‖燕麦具有一定的优势,各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这说明间作比单作的资源利用效率高;其中间作群体P4O2土地当量比(LER)最大,为1.21,其次是间作群体P4O8。综合来看,在马铃薯‖燕麦生产实践中,适宜采用4∶2(P4O2)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9.
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F1家系初孵仔鱼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F1在良种培育与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利用AFLP标记研究了双亲基因在2个杂交F1家系(HF1和HF2)初孵仔鱼中的传递和分离方式。8对AFLP选择性扩增引物在两对亲本中分别检出478和446个片段。在HF1中,检出片段包括215条母本特异条带(FSB)、165条父本特异条带(MSB)和98条双亲共有条带(MuB),其中,121条(56.3%)FSB、115条(69.7%)MSB和93条(94.9%)MuB传递给了全部后代,其余片段在后代中发生分离。FSB和MSB分离位点的平均显性表型频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AFLP标记在HF2的传递与分离和HF1相似,只是分离位点的比例较HF1低,而且检出了2个非亲位点。此外,在HF1和HF2中都出现了较高比例的偏离孟德尔定律的分离位点。这些结果表明,大黄鱼♀×黄姑鱼杂交F1初孵仔鱼中同时含有来自双亲的基因;虽然计算结果显示杂交F1在遗传上略偏向于母本,但是父源基因和母源基因没有明显的选择性丢失;母本特异位点多态比例与大黄鱼种内杂交F1相当。研究结果为大黄鱼♀×黄姑鱼杂交F1的开发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及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条件及其效果,用紫外线照射灭活大黄鱼精子的遗传物质,静水压休克抑制第一次卵裂,培育出2个同质雌核发育家系(GF1和GF2),并借助微卫星标记进行鉴定,研究了10个母本中杂合的位点在2个家系中的传递和分离。结果显示,GF1和GF2孵出的仔鱼中分别有40.0%和17.1%形态正常个体,GF1检测8个位点30个个体均表现出雌核发育双单倍体(GDH)的特征,有20种基因型;GF2检测4个位点30个个体中,27个为GDH,2个含有父本基因,余下1个个体扩增条带既不同于母本也不同于父本,遗传本质不明。可见,所采用方法可以诱导出同质雌核发育大黄鱼。10个标记中除了LYC0026和LYC0053标记在GF2中偏离了1∶1(P<0.05),其余标记在GDH中的分离均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预期比值。研究还发现LYC0002和LYC0014的分离模式完全相同。首次报道了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及微卫星标记在GDH中的传递与分离,为大黄鱼纯系培育及利用GDH与纯系进行基因组作图分析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