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4篇
  8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土壤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以及物质基础,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治理不完全、矿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业肥料的滥用等造成土壤重金属Pb富集,而Pb是一种有毒有害重金属物质。重金属Pb因在土壤中不易降解导致Pb污染,引起Pb在植物体内富集,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最终重金属Pb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并危害人类生命。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是一项经济、高效的治理重金属Pb污染的方法。AMF作为与人类农业生产关系最密切的真菌,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热点,AMF不仅有利于植物养分吸收、生长发育,而且帮助植物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侵害。但在协助植物抵抗Pb胁迫方面的研究则较少受到关注,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Pb对植物毒性的影响、AMF提高植物抗重金属Pb胁迫影响及机制、应用探讨等,期望可为维持农业可持续生产和保障人类身体健康以及植物逆境生理研究、治理植物重金属Pb胁迫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深入了解植物体对硫素的吸收方式及转运机制,归纳了近年来关于硫素对植物的重要性、植物缺硫的症状、植物对硫吸收和转运的机理,着重分析了硫酸盐的转运机制,硫酸盐进入植物体内经过活化、还原和半胱氨酸的合成过程,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硫酸盐在植物体内部的变化、各种存在形式的利用机制,指出该领域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侧重点,为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磷素水平对不同大豆品种钾素吸收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了施磷量对不同大豆品种各器官及全株吸收钾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量对不同大豆品种植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有较大影响.不同品种不同处理全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从分枝期逐渐增加,开花期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至成熟期;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钾素含量三个品种都是P10处理全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最高,整个生育期高磷或不施磷都会影响钾素含量,只有适宜的施磷才能促进钾素含量达到最高峰.同一处理不同品种全株及各器官钾素含量在品种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缓解连作导致的作物减产、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维持土壤菌群结构稳定等方面进行综述,详细分析了作物的连作障碍和AM真菌缓解连作障碍的机理以及对土壤放线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近年来,针对AM真菌对土壤中放线菌多样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由于AM真菌不能进行纯培养也限制了其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生防细菌菌剂修复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作障碍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在缓解连作障碍的方法中,利用生防细菌菌剂进行生物防治来解决这一难题已经逐渐被人们重视。生防细菌极具防病潜力和应用价值,能够起到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植株防病能力的作用。笔者详细介绍了致使连作障碍产生的3个主要因素:土传病害加剧、土壤理化性质的恶化以及作物自毒物质产生的成因。描述了生防细菌对连作障碍土壤修复的现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各种生防菌剂对抑制土传病害、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缓解连作障碍自毒作用的机制,进一步探讨了生防细菌在连作障碍方面的潜力,为人们解决连作障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生防细菌菌剂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硫素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皂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施硫量对不同基因型大豆皂甙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期提高大豆皂甙的含量,改善大豆品质。选用在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黑农48’(高蛋白)、‘黑农37’(中间型)和‘黑农44’(高油)3种大豆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种植,每个品种设4个处理组(即每kg土壤分别施单质硫0、0.02、0.04、0.06 g,即S1、S2、S3、S4)。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对成熟大豆籽粒皂甙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黑农48’在S2条件下皂甙含量最高,‘黑农44’和‘黑农37’均在S3水平下皂甙含量最高,但‘黑农37’S1~S3水平表现不明显。过高硫素含量会降低大豆皂甙含量,不同基因型大豆对硫素敏感度不同,合理适量的施用硫肥能有效地提高大豆皂甙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笔者将生物修复方法应用于连作大豆根腐病防治中,旨在降低连作大豆根腐病发生以及提高大豆质量。试验选择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并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通过PCRDGGE技术研究F.mosseae对连作大豆根系以及根际土壤根腐病病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大豆品种接种F.mosseae后,试验组根样以及根际土样根腐病病原菌丰度以及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接种F.mosseae对不同大豆品种防治效果存在差异;聚类分析结果也验证了接种F.mosseae对连作大豆根样以及根际土样根腐病病原菌产生以及分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豆根围丛枝菌根真菌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大豆根围丛枝菌根(arbuseular myeorrhiza,AM)真菌鉴定和分子检测,为大豆菌根深入研究奠定基础.采集大豆根系和根围土壤,采用湿筛倾析法分离大豆根同土壤AM真菌孢子.依据AM真菌孢子形态特征及25S 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应用Nested-PCR技术检测根围土壤AM真菌侵染大豆根系情况.结果表明:大豆根围土壤中存在2种AM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并且两者均侵染大豆根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大豆连作问题日益突出并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将AM真菌应用于连作土壤,缓解大豆连作障碍。本试验采用Nested-PCR-DGGE技术分析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3种连作年限3种品种大豆苗期根系AM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mosseae后,同一品种连作两年大豆根系中AM真菌的侵染率最高,同一连作年限KF16根系中AM真菌的侵染率最高;不同连作年限不同品种大豆根系中AM真菌菌群中均含有粘性球囊霉(Glomus viscosum)和未培养的球囊霉属(Uncultured Glomus);种植于连作2年土壤的不同品种大豆根系AM真菌的丰度值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连作0年和连作1年的。本研究揭示接种F.mosseae对连作1年、连作2年不同品种大豆苗期根系AM真菌菌群结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甜菜的共生关系,收集甜菜根系及根际土壤,采用湿筛倾析-蔗糖离心法分离甜菜根围土壤AM真菌孢子。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AM真菌抱子进行分类鉴定,并应用Nested—PCR技术检测甜菜根际土壤AM真菌侵染甜菜根系情况。依据AM真菌孢子形态特征及25Sr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鉴定出甜菜根围土壤中具有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并且应用Nested—PCR技术从甜菜根内检测到了G.mosseae,表明G.mosseae侵染甜菜根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