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4篇
  8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蔡柏岩  祖伟  葛菁萍 《大豆科学》2004,23(4):273-280
通过磷素水平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影响的研究表明:施磷量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有较大影响,提高施磷量能增加大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但施磷量过高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反而减少,高蛋白品种和高油品种分别以P10处理和Ps处理为最佳施P量.干物质分配开花期以前以叶为主,花期以茎为主,花期后生长中心开始转移到豆荚中.  相似文献   
22.
不同基因型大豆磷素吸收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东农4(2高蛋白品种)、合丰2(5中间型品种)、东农4(6高油品种)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在每kg土壤施N和K2O各为0.033g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即每kg土壤分别施P2O5 0、0.033、0.067、0.100g),进行了3个大豆品种磷素吸收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在吸收土壤速效磷、植株含磷量、干物质积累、单株产量、脂肪含量方面存在着差异。生育期内高油品种土壤速磷含量始终低于中间型品种和高蛋白品种;高油品种全株磷素含量最高,高蛋白品种含量最少;高蛋白品种从分枝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大于中间型品种和高油品种,高油品种干物质积累最少;高蛋白品种单株产量最高,高油品种单株产量最低,中间型品种单株产量介于二者之间;高油品种的脂肪含量大于中间型品种和高蛋白品种。  相似文献   
23.
磷素对不同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亚基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柏岩  葛菁萍  祖伟 《大豆科学》2007,26(5):657-662
选用东农42(高蛋白品种)、合丰25(中间型品种)、东农46(高油品种)3个基因型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在施N和K2O各为0.033 g kg-1土壤基础上,设P1、P2、P3、P4 4个P处理(分别施P2O50、0.033、0.067、0.100 g kg-1土壤),采用SDS-PAGE电泳法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对大豆籽粒7S和11S球蛋白亚基积累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处理间各种亚基出现后含量都是逐渐增加的,花后70 d达到最高峰,成熟期又开始下降.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东农42和合丰25两个品种7S、11S球蛋白各种亚基及球蛋白含量以P3处理含量最高,东农46以P2处理含量最高;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7S、11S球蛋白各种亚基及球蛋白含量始终是东农42最高,东农46含量最低,合丰25处于二者之间.施磷对3个大豆品种7S和11S球蛋白和亚基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磷量有利于提高球蛋白和亚基的含量.  相似文献   
24.
硫素对大豆根围AM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品种黑农4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硫素水平对结荚期大豆AM真菌侵染率的影响及其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硫水平对大豆AM 真菌的侵染率和菌群结构均有影响,其中大豆根系和土壤中AM真菌的多样性在硫素水平为0.02 g·kg-1时较高,当继续增加硫素水平时反而有所降低,不施硫时最低,表明适当施加硫素能够提高AM真菌的多样性,高硫水平反而抑制AM真菌的多样性.通过对DGGE图谱中G1等12条条带的序列分析表明,12条条带对应的菌种均为球囊霉属(Glomus)AM真菌,表明该试验中球囊霉属是大豆根系和根际土壤中的优势AM真菌.  相似文献   
25.
玉米内生联合固氮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对玉米内生固氮菌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内生细菌与玉米的联合固氮活性。结果表明,从玉米中分离出5株具有联合固氮活性的菌株,分别为1株弯曲假单胞菌NFR19(Pseudomonas geniculata),2株产酸克雷伯氏菌NFL28与NFSt18(Klebsiella oxytoca),1株节杆菌NFR7(Arthrobacter sp.),1株纤维化纤维菌NFR10(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研究首次分离出具有固氮活性的纤维化纤维菌,并证实节杆菌具有固氮活性。从环境中筛选新的玉米内生固氮菌资源,促进玉米生长,为玉米内生联合固氮细菌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6.
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硫素对不同大豆品种籽粒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寻找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最佳施硫水平,以其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改善其品质。选用‘黑农48’(HN48,高蛋白品种)、‘黑农37’(HN37,中间型品种)、‘黑农44’(HN44,高油品种)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硫处理(即每千克土壤施用单质硫0 g、0.02 g、0.04 g、0.06 g)。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大豆品种籽粒总异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处理大豆总异黄酮含量,HN37与HN44两个品种都表现为S2处理含量最高,HN48在S3处理下含量最高,3个品种都是适宜的硫素有利于提高总异黄酮含量;同一处理不同品种间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在4个施硫条件下均表现出HN44含量最高,其次是HN37和HN48;在不同品种不同处理中,大豆总异黄酮含量峰值出现在HN44的S3水平下;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硫可有效提高大豆籽粒异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27.
硫素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大豆脂肪酸含量,改善大豆品质,通过施用硫素,揭示其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寻找3个基因型品种最佳施硫水平。选用‘黑农37’(HN37)、‘黑农44’(HN44)‘黑农48’(HN48)3个大豆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每个品种设S1、S2、S3、S4 4个硫处理(即每千克土壤施用单质硫0、0.02、0.04、0.06 g)。采用高效气相色谱法,对成熟大豆籽粒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个基因型大豆籽粒中脂肪酸含量均有所增加。同一处理不同品种NH44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同一品种不同处理S3条件下各脂肪酸含量增加较为明显。并且在S3条件下,HN37和HN48籽粒中出现了微量的豆蔻酸;HN44籽粒中亚油酸和硬脂酸2种脂肪酸含量均远高于其他品种;HN48籽粒中油酸的含量最高;HN44、HN48和HN37三个基因型大豆籽粒中α-亚麻酸和棕榈酸含量差异不明显。施硫对3个大豆品种脂肪酸含量有影响,适宜的施硫量有利于提高大豆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不同连作年限的3个大豆品种接种F.mosseas,分析大豆根腐病高发期苗期根系致病真菌的多样性,旨在证明接种F.mosseas能否抑制根腐病病原真菌对大豆根系的侵染,减轻大豆根腐病的发生。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连作年限大豆苗期根系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多样性变化,同时对DGGE图谱进行丰度、优势度、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接种F.mosseas对大豆根系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多样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多样性批数明显下降,说明接种F.mosseas对连作大豆根腐病致病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为采用AM菌剂预防连作大豆根腐病的发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解决连作大豆根腐病发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9.
王雪  接伟光  蔡柏岩 《林业科学》2012,48(9):99-107
以3个不同生境黄檗菌根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分析黄檗根系AM真菌侵染情况;利用PCR-DGGE技术并结合DGGE图谱分析、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黄檗菌根AM真菌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揭示不同生境黄檗AM真菌菌群动态变化规律,为黄檗菌根功能菌群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黄檗根系与AM真菌均能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并且侵染率、DGGE图谱条带丰度和优势度存在差异。城市人工林地区菌根的侵染率、丰度、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且天然原始林地区菌根各项检测指标最低。DGGE条带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全部序列可分为4类菌群,即球囊霉属、盾孢囊霉属、多孢囊霉属和肉盘菌科。城市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黄檗根系样品中最具优势的AM真菌均为Glomus属。  相似文献   
30.
土壤中功能真菌的分离及其解磷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黑龙江省安达市草甸土壤中分离得到3株功能真菌HDJF-01、HDJF-02和HDJF-03,它们均具有解磷和固氮能力,而只有HDJF-03没有解钾能力.3株菌在3种分离培养基上的数量比例关系较为一致.对3株菌单独培养时的解磷能力研究表明,在发酵48 h时解磷能力最强,发酵液中游离磷含量分别为32.5 μg/mL(HDJF-01)、23.45 μg/mL(HDJF-02)和47.15 μg/mL(HDJF-03).48 h后,各株菌的解磷能力逐渐下降.将HDJF-01和HDJF-03配比解磷时,解磷能力有所下降.为解磷菌剂的开发生产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