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7篇
  4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蔡红 《大豆科技》2001,(3):15-15
近年来,随着大豆播种面积的增长,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特别是大豆根潜蝇(又名根明)与根腐病共同发生危害,严重影响大豆的生产。综合防治技术主要手段是三年以上轮作,适时播种及种衣剂拌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2.
采用索氏提取,超声波和水煎煮方法提取夏枯草等14味中药的有效部位,应用二倍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夏枯草、虎杖、何首乌、连翘、柴胡、穿心莲、地榆7味中药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IC为1.953~3lI250g/L,MBC为3.90~31.25g/L;佛手、黄柏2味中药有效部位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其MIC值为62.5g/L,MBC值为125.0g/L;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杜仲、白头翁5味中药有效部位的抗菌活性较差,其MIC值为125.0g/L,MBC值为250.0,≥250.0g/L。不同中药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有所差异,其中夏枯草、虎杖、何首乌、地榆和佛手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3.
以牧民自留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药剂浸种对其萌发时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试验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抗坏血酸、水杨酸、硫酸铜对燕麦种子进行24 h浸种处理。测定燕麦种子发芽的第1、3、5、7天α-淀粉酶活力。结果表明:0.1 mmol/L水杨酸处理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的提高效果最佳,高浓度水杨酸(>0.2 mmol/L)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有抑制作用;0.3 mmol/L赤霉素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提高效果次之;抗坏血酸溶液对燕麦α-淀粉酶活力提高作用不明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u SO4对燕麦α-淀粉酶活性提高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104.
 从叶片表现为白色斑驳的唐菖蒲病株上分离到一病毒,通过寄主范围测定,可侵染豆科、藜科、苋科、番杏科中的8种植物。病毒的致死温度为50~60 ℃,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为3~4 d。病毒是长度为700~750 nm的线状粒子,血清学反应与标准BYMV抗血清出现明显的沉淀线。可认为该病毒分离物为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 BYMV)。  相似文献   
105.
菊花为常见栽培园艺花卉植物。从世博园采集的来自日本的菊花病株表现轻花叶 ,具有病毒病症状。日本为番茄环斑病毒 (ToRSV)、南芥菜花叶病毒 (Ar MV)、烟草环斑病毒 (TRSV)的疫区。这几种病毒的寄主范围广泛 ,易侵染草本花卉植物[1] ,因此用酶联、电镜和生物接种的方法对菊花病标样进行了诊断和鉴定。1 材料和方法1 .1 样品的采集和症状观察 样品采自世博园国际馆 ,并于检疫温室内隔离种植。以健康植物为对照 ,对样品进行症状观察和记录。1 .2 生物侵染实验 采用 0 .0 1MPBS(pH7.0 ) ,选用相关寄主 ,常规摩擦接种…  相似文献   
106.
黄槐丛枝病植原体的检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对自然表现丛枝的黄槐植株进行巢式PCR检测,得到约1.2 kb的特异片段,证明此植株中存在植原体.将此特异片段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中,通过PCR鉴定、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此植原体株系(STWB)16S rDNA片段G+C含量为45.8%,与榆树黄化植原体组(Elm yellows group,16SrV group)中的各株系最高同源率可达99.4%,而与其它组中的株系明显低于97.0%,故认为该植原体株系为榆树黄化植原体组中的成员之一.  相似文献   
107.
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在云南省的保山、大理等西部各大烟区频繁爆发流行了一类新的烟草病害,本文暂称为烟草丛枝症病害(tobacco witches' broom-like disease),到1998年止,全省累计发病面积达3.5万hm2,其中约0.7万hm2绝收,造成数亿元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病害已有逐渐向其它烟区蔓延扩散的趋势。本课题组对这类90年代以来唯一导致云南省相当面积绝产的烟草病害开展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8.
超薄切片观察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的病叶组织,并抽提试验材料的总核酸电泳检测,结果表明:病组织中检测到与烟草丛枝症病害相关的低分子量RNA,切片中未观察到病毒粒子,薄壁细胞中发现细胞膜系统的畸变:质膜体(plamalemmasome)和双层膜泡囊(doublemembranousvesicles).质膜体由细胞质膜或液泡膜伸入空泡形成,直径约1000~2000nm,结构类似于类病毒侵染寄主形成的旁壁体.双层膜泡囊是含纤维状物内含物的泡囊,直径约100~200nm,结构类似于某些病毒侵染寄主形成的细胞质泡囊(cytoplasmicvesicles)和植原体(phytoplasmas),但因其广泛分布于寄主细胞中,不能认为是植原体.文献显示这些病变是类病毒和某些病毒侵染的特征,初步认为云南烟草丛枝症病害可能是病毒病害,发病早期细胞内出现小分子核酸侵染的细胞病变特征,此与莫笑晗等发现病株体内含有大量低分子量RNA可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9.
110.
为了探究怀玉山三叶青2个栽培种试管苗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为其高山大棚有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怀玉山三叶青怀玉1号、怀玉2号试管苗为试验材料,进行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怀玉山三叶青2个栽培种试管苗抗旱性的强弱,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干旱胁迫下怀玉山三叶青2个栽培种试管苗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怀玉1号、怀玉2号试管苗的株高和生物量整体上呈先稳后降的趋势,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游离脯氨酸(Pro)和K+含量以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整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相对电导率(RC)、丙二醛(MDA)含量和Na+含量则呈显著提高的态势,茎、根Ca2+含量无显著变化。根据隶属函数分析结果,怀玉山三叶青2个栽培种试管苗的耐旱性为怀玉2号>怀玉1号;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1个主成分中较大的指标有POD、CAT活性和Pro含量,第2个主成分中较大的指标有RC、SOD活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