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以不同发育时期的滇北球花报春为材料,结合外部形态观察,以茎尖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其花芽分化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滇北球花报春的花芽分化始于5月底,经过花芽未分化期、花芽分化初期、花序原基和小花原基分化期、花器官分化期、花序形成期5个时期。滇北球花报春植株的外部形态变化与其花芽分化紧密结合,其中心叶片的莲座化程度与其花芽分化进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高效的高山杜鹃植株再生体系,以6种(‘Percy Wiseman’、‘Cunnigham’s White’、‘Halfdem Lem’、‘Madame Masson’、‘Scintillation’、‘XXL’)高山杜鹃组培苗叶片为材料,研究高山杜鹃离体叶片分化的基因型效应和外源激素效应,并通过形态学和组织细胞学研究其再生途径。结果表明,TDZ诱导6种高山杜鹃离体叶片再生的效果好于ZT,0.04~0.08 mg/L TDZ诱导离体叶片的分化率可达100%,叶片平均分化不定芽数为5.67~13个/片。6种高山杜鹃均可作为遗传转化的候选材料,其中‘Scintillation’、‘Halfdem Lem’和‘Cunnigham’s White’的再生能力更强。6种高山杜鹃离体叶片的再生途径主要为器官直接再生,其中‘Percy wiseman’和‘Madame Masson’除器官直接发生途径外,在TDZ诱导下少量叶片存在愈伤组织间接再生途径分化不定芽。试验结果可为研究高山杜鹃离体叶片再生芽机理,提高其植株再生频率和遗传转化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格桑红’和‘格桑粉’是从野生中甸刺玫自然变异优良单株中驯化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格桑红’与原种相比花形由平瓣型变为蝶瓣型。‘格桑粉’与原种相比花色由粉红色变为粉白色。两个新品种的开花期,在云南昆明为4-5月,在香格里拉为6-7月。两个新品种的花更大,花朵更繁盛,开花时间长,提高了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云南报春花种质资源分布特点及观赏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报春属(Primula)植物有138种,主要分布于滇西北部高山地区,从海拔1000 m到4500 m均有分布。介绍了云南报春花种质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观赏类型,并对云南报春花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用常规石蜡制片对大白杜鹃(Rhododendron decorum Franch)的子房解剖结构及其在果实的发育过程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对其生态意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白杜鹃雌蕊为复雌蕊,湿柱头,花柱为开放型花柱,胚珠数量众多,中轴胎座。授粉后30 d胚珠发育明显;授粉后60 d子房壁发育出隔片;授粉后90 d隔片发育完成,种子发育出尾翅;授粉后150 d种子尾翅发育完成,种脐明显。大白杜鹃雌蕊子房壁厚而坚硬,为种子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保障,是植物对其生境适应的一种表现。同时,众多的种子数量也从源头保证了物种的繁衍。  相似文献   
17.
以原生地(香格里拉、昆明)的滇牡丹和栽培牡丹品种为材料,利用凤丹牡丹作砧木及覆盖薄膜保温保湿措施对其进行嫁接繁殖、植株生长和开花结实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滇牡丹和栽培品种嫁接成活率受温度、湿度环境影响较大,覆盖薄膜保温保湿嫁接成活率分别达67%~72%和76%~82%,而无覆盖薄膜保温保湿嫁接成活率仅为26%~32%和38%~53%;滇牡丹与凤丹牡丹砧木有良好的亲和性,嫁接苗植株生长旺盛,当年就能开花结实;嫁接苗木收集保存了一批滇牡丹不同花色类型的种质资源。研究结果暗示可通过嫁接方法异地收集保存滇牡丹种质资源和直接开发利用滇牡丹。  相似文献   
18.
云南铁线莲属花卉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研究了云南铁线莲属56个种的分布、生境及其利用情况,并对云南铁线莲花卉种质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大喇叭杜鹃(Rhododendron excellen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蔗糖、硼酸及CaCl2单因子及正交试验对其四合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硼酸和CaCl2及3因子交互效应对大喇叭杜鹃的四合花粉萌发率、单花粉粒萌发数量及单花粉粒花粉管长度均有显著影响;最适蔗糖、硼酸和CaCl2溶液浓度分别为80g/L、100mg/L、80mg/L;正交试验的最佳配方组合是:80g/L蔗糖+50mg/L H3BO3+40mg/L CaCl2。  相似文献   
20.
钟花报春种子萌发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种子萌发试验,研究了光照、温度、赤霉素、储藏时间和储藏方式对钟花报春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钟花报春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最适宜的萌发温度为23℃,在28℃时仍保持62.67%的发芽率。种子经过赤霉素处理后,萌发持续时间缩短,但对种子的发芽率影响不显著。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下降,为保证钟花报春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生产上建议采用随采随播的方式进行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