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研究通过分析比较了余甘子各器官之间、同品种不同植株之间、不同余甘子品种之间以及与野生资源之间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余甘子各器官皆含有多糖类化合物,且差异均极显著,大小顺序为:鲜果肉(4.382%)>枝(4.169%)>干果肉(3.530%)>芽(2.951%)>根(2.162%)>老叶(1.750%)>幼叶(1.410%)>种子(0.965%)。不同品种余甘子同一器官的多糖含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野生余甘与粉甘间鲜果肉和种子的多糖含量表现出极显著差异,其中2个野生植株(A、C)鲜果肉多糖含量高于粉甘,5个野生植株种子多糖含量均高于粉甘,3个野生植株(B、D、E)枝多糖含量高于粉甘。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余甘子 (PhyllanthusemblicaL .)系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 (Phyllanthus)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其果实自古以来即被我国人民视为具有保健作用而加以利用。果实生食 ,酸甜酥脆 ,初食时味酸涩 ,食用后回味甘甜爽口 ,故名余甘。余甘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广西等省区 ,资源丰富 ,国内部分省市早已开始了对余甘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福建、广东已有大面积经济栽培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不少省区对余甘子进行了较系统的资源调查、选育种、药效学研究及加工利用研…  相似文献   
13.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惠安余甘子不同品种、不同器官中的Fe、Zn、Cu、Mn、Ni 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Fe、Zn、Cu、Mn在余甘子各器官中均有一定的分布,其在茎中的含量一般都高于其他器官,而Ni元素在粉甘各器官中仅在幼叶和果核中有检出;野生资源与栽培品种间Fe、Zn、Cu、Mn的含量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65份枇杷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RAPD技术对65份有代表性的枇杷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亲缘关系及分类研究。从所筛选的Sangon引物中选取16个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对65份枇杷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产生21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为210条(100%),表明65份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各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为0.046~1.000,并根据遗传距离,利用UPGMA构建了亲缘关系树状图。在当D=0.847时,65份种质资源可分为两大组第1组为非栽培品种,包括7号(栎叶枇杷)、1号(贵州野生)、5号(台湾枇杷)和8号(海南野生),第2组为栽培品种,这与传统分类法是一致的;但在栽培组中,各分组的聚类结果,与传统的中国枇杷品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旨在为炮仗花的种植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数据,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炮仗花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K、Ca、Mg、Na、Fe、Mn、Zn、Cu、Cr、Ni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0种金属元素在各部位中的含量(平均值)高低顺序为K>Na>Mg>Ca>Fe>Mn>Zn>Cu>Ni>Cr。同一元素在炮仗花14个测定部位之间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与一般植物相比,所测炮仗花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各部位中的K、Na、Mg、Ca、Fe、Mn、Zn、Cu、Ni、Cr的含量多数落在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内,仅个别测定部位的个别元素含量略高或略低于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分离肌动蛋白基因(actin)。通过保守区和3’RACE扩增,分别获得347bp和837bp的特异片段,经过序列拼接得到895bp的龙眼actin基因3’端序列。与多种植物的肌动蛋白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多在80%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大于90%,具有高度保守性。可作为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  相似文献   
17.
分离克隆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胚性愈伤组织14-3-3基因,并分析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结合RACE法,获得龙眼胚性愈伤组织14-3-3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和DNA序列,采用TAIL-PCR法,获得龙眼胚性愈伤组织14-3-3基因的启动子DNA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研究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结果表明:经克隆得到龙眼胚性愈伤组织14-3-3基因786 bp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检索号为GU573765),该cDNA开放阅读框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含261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14-3-3具有较高同源性;该基因的DNA序列(GenBank检索号为GU573766)长为1 859 bp,包含3个内含子,内含子的剪切位点均符合真核生物"GT-AG"规则;该基因的启动子DNA序列(GenBank检索号为GU573766)长为910 bp;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各阶段均有表达,其中在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阶段和心形胚及鱼雷形胚阶段呈现高表达,整个变化趋势呈"倒S"状。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分离肌动蛋白基因(actin)。通过保守区和3’RACE扩增,分别获得347bp和837bp的特异片段,经过序列拼接得到895bp的龙眼actin基因3’端序列。与多种植物的肌动蛋白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多在80%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大于90%,具有高度保守性。可作为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基因表达分析的内参。  相似文献   
19.
中仙无核枣柿原产于福建省尤溪县中仙乡,因果实个小、无核,形似枣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中仙乡海拔600m以上的部分村庄,是尤溪县的名优特异资源。中仙无核枣柿品质好,抗病性强,也是一个很好的加工品种。前几年,中仙无核枣柿多为房前屋后零星栽植,管理粗放,产量低,品质差,特别是采收后由各户分散加工,柿丸质量差别较大,售价和产值低的问题较为突出,很难发挥地方名优农产品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扶桑枝叶花器官的K、Ca、Mg、Na、Fe、Mn、Zn、Cu、Cr、Ni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为指导扶桑的种植栽培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结果表明,10种矿质元素在各部位中的含量(平均值)高低顺序为CaKNaMg,FeMnZnCuCrNi。同一元素在扶桑各部位之间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所测扶桑品种各部位中的Ca、Na、Fe、Mn、Zn、Cu的含量多数落在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内,与一般植物相比,扶桑Mg、K含量偏低,Cr含量偏高,部分部位未能检出Ni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