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31.
采用RT-PCR 与RACE相结合的方法,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克隆了长947 bp含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龙眼DlGPX 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364813)和长度为1 736 bp的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680970)。其编码1个含有168个氨基酸的蛋白质。DlGPX基因中含有5个内含子,均符合真核生物内含子通用的GT-AG 法则。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蛋白为亲水的酸性蛋白质,定位于叶绿体;与其他植物的GPX有较高的同源性。将该基因构建成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了1个分子量约为23 ku的蛋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研究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从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到不完全胚性紧实球形结构阶段,DlGPX mRNA的转录水平逐渐升高,在胚性紧实球形结构阶段降到最低水平,子叶形胚阶段又上升到与不完全胚性紧实球形结构阶段相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32.
分离克隆了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胚性愈伤组织Leafy Cotyledon 1(LEC1)基因,并分析该基因在龙眼体细胞胚胎(简称体胚)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结合RACE法及TAIL-PCR法,获得龙眼胚性愈伤组织LEC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序列...  相似文献   
33.
NaCl、光和温度胁迫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GPX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龙眼胚性细胞系LC2为材料,初步研究了在NaCl、光和温度胁迫下龙眼胚性愈伤组织GPX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在盐胁迫下短期内GPX酶活性增加,随胁迫时间的延长,低盐胁迫下GPX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而高盐胁迫下GPX酶活性则呈下降趋势;(2)白光、绿光处理下,随光强的不断加强,GPX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在同样光强下,白光处理的GPX活性均高于绿光;(3)龙眼EC的GPX活性在低温(高温)处理下,与对照相比,随温度不断降低(升高),GPX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上结果均表明,在一定逆境胁迫下,细胞内GPX可以起到应答外界刺激的作用,且活性呈规律表达,是植物在逆境胁迫下防御ROS伤害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4.
余甘子各器官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比较了余甘子各器官之间、不同余甘子品种之间以及与野生资源之间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余甘子各器官中,以叶片与果实中居多,枝、根中含量较低:皇帝甘枝条的总黄酮含量高于玻璃甘枝条。粉甘、蓝丰、秋白这3个品种的果实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3个野生资源单株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野生余甘子果实总黄酮含量高于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35.
采用Sangon 13个长度为10 bp的引物对福建省12个地方的解放钟枇杷进行了RAPD分析,在12个样品中共扩增出64条带,不同引物获得的扩增带1-8条,S60最少,只有1条;S80最多,有8条;平均4.85条。其中11条引物对12个地方解放钟枇杷RAPD扩增结果都相同,而引物S66、S80对12个不同地方的解放钟枇杷进行RAPD扩增,结果表明3号在850bp、9号在250 bp处缺失1条扩增带,其余62条带都相同。这在DNA水平上证实了解放钟枇杷在遗传上保持较高的稳定性,但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也会产生一些基因变异。  相似文献   
36.
枇杷主要种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应用14个10聚体随机引物对解放钟、森尾早生、旱钟6号、贵州野生、台湾枇杷、栋叶枇杷、乌脐、白梨、洛阳青、俨糖枇杷、湖北六二等11个枇杷品种或种类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共得到130条扩增带,其中33条为非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程度为74.62%。进行聚类分析,以D1=0.599进行划分时,可将枇杷的11个遗传资源分成栽培和非栽培两个类群。以D2=0.649进行划分时,8个普通种可分为两个类群,即白肉类群和红肉类群,并在DNA分子水平上说明枇杷果肉色泽可作为分类的一个指标。运用RAPD技术为枇杷遗传资源的鉴定和分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荔枝果实色香味俱美,营养丰富,历来视为珍果。但目前我省荔枝主栽品种的成熟期极为集中,前后大约只有一个月左右,因此,如何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延长鲜果供应期,是荔枝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晋江紫帽山农场的及第荔枝,成熟期7月底至8月初,靠近下番枝,具有产量高而稳产,大小年结果不明显等特点。果实虽然较小、但醮  相似文献   
38.
以龙眼胚性培养物为材料,进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同工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建立一套适合分离龙眼胚性培养物中不同类型APX同工酶的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进一步研究了APX同工酶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发现在胚性愈伤组织、球形胚、子叶形胚3个阶段APX同工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9.
荔枝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快速建立及其体胚植株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荔枝幼胚诱导的胚性培养物在低糖条件下连续继代4~6次左右,可筛选到颗粒细小、不含原胚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以这种松散的胚性愈伤组织作为起始材料,在附加2,4-D 2mg/L或2,4-D 2mg/L、KT1 mg/L、AgNO3 5mg/L的MS液体启动培养基上振荡培养(100~120 r/min)10~14 d,即可建立起分散性良好的胚性悬浮细胞系。采用激素减半的2种启动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或周期性固体-液体轮回培养,可以长期保持胚性悬浮细胞系。荔枝胚性悬浮细胞在附加NAA 0.1 mg/L、KT 或Ze 5 mg/L、肌醇100 mg/L、蔗糖50g/L、琼脂10g/L的MS固体培养基上诱导体胚,25~40d后可形成大量胚状体,诱导体胚数量达10,000个/g FW以上。经过成熟培养后,正常的体胚75%以上萌发再生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40.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橄榄各器官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了6个橄榄品种各器官的Fe、Mn、Cu、Zn、Ni、Cr含量。结果表明:除Ni在种子中未检出外,所测6个元素在橄榄新叶、老叶、茎、果肉、种子、果核、根等器官中均有一定的分布;各微量元素在不同器官、不同植株以及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测橄榄品种各器官中的Fe、Mn、Cu、Zn、Ni的含量在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之内,但Cr含量远远超出正常含量范围,表明橄榄是一种富集Cr植物;由于生物体的有机铬是有效的抗癌和降脂成分,因此橄榄超高含量的Cr可能与橄榄抗癌和去脂减肥药用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