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9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90篇
林业   254篇
农学   235篇
基础科学   263篇
  235篇
综合类   1091篇
农作物   66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520篇
园艺   206篇
植物保护   5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5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鳙中焦磷酸盐水解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离子色谱方法检测添加的焦磷酸四钠(TSPP)在新鲜碎鳙鱼肉中所发生的水解过程,并研究了焦磷酸盐水解酶(PPase)粗酶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到新鲜碎鳙鱼肉中的TSPP能被水解为单磷酸(Pi);鳙鱼鱼肉中存在PPase,并且是水溶性蛋白。PPase粗酶水解TSPP的最适温度为50 ℃,最适pH为8.0。Mg2+、Mn2+和Co2+均可以激活PPase,但是Mg2+激活酶能力最强。Mg2+浓度为1mol•L-1时,PPase活性达到了0.023μmol•min-1•mg-1,显著高于其他两种金属离子的激活作用。葡萄糖-6-磷酸(G-6-P)能够强烈抑制PPase活性;EDTA-Na2在浓度小于1 mol•L-1能激活酶,但浓度大于1 mol•L-1时却能够强烈抑制PPase活性。  相似文献   
82.
氯化钙体系制备的褐藻酸钙凝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氯化钙体系制作的褐藻酸钠凝胶,其性能受氯化钙浓度、温度及褐藻酸钠的甘露糖醛酸(M)及古罗糖醛酸(G)的比值(即M/G)影响较大。当氯化钙溶液的温度为50℃、浓度为2.0%时,凝胶的性能最佳;高G的褐藻酸钙凝胶的拉伸强度优于高M的,但是吸水性能却不如高M的褐藻酸钙凝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褐藻酸钠成凝胶前后结构变化,主要是-OH峰位置向高波数方向偏移以及C-H伸缩振动变弱,这是褐藻酸钠与Ca2+之间发生交链的结果。  相似文献   
83.
植保无人机作业过程中,旋翼下洗气流不仅会对雾滴沉积效果产生影响,还会对作物冠层产生扰动作用.揭示冠层扰动区域的特点,有助于理解无人机作业特征,可为优化雾滴沉积效果和施药系统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航拍方法和机器视觉技术研究了无人机下洗气流对作物冠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旋翼和多旋翼无人机下洗气流所引起的作物冠层扰动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84.
农膜残留对大豆光生理特征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膜覆盖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产量,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及社会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农膜碎片化程度高、回收难度大、降解周期长,使得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着作物生长、土壤健康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尽管农膜残留对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其种类(可降解或不可降解)及残留累积量对作物光生理特征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本试验以大豆为研究对象,对比普通聚乙烯(PE)和生物降解(BP)两种农膜(残片大小为0.5~2 cm),研究不同农膜残留累积量(土壤重量的0、0.1%、0.5%、1.0%)下大豆花期及初荚期叶片光合作用光、CO_2响应曲线特征及花期、收获期的植株生物量,探讨塑料类型及残留量对大豆光生理特征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PE残留导致大豆叶片光补偿点在花期降低23.96%,而初荚期升高51.38%,说明PE残留导致大豆叶片弱光利用能力在花期提升,但在初荚期被抑制。在初荚期,BP残留使光补偿点降低54.82%,且光饱合点升高58.12%,从而提高了叶片强光适应能力,增大了叶片光能利用范围。同时, PE和BP添加使暗呼吸速率分别增长30.56%和22.28%,从而导致干物质消耗增加。土壤中PE、BP残留量的增加,最大光合力分别降低36.49%和23.56%,表明大豆叶片CO_2利用能力减弱; CO_2补偿点分别降低67.96%和38.91%,从而提高了叶片低浓度CO_2的利用能力,并降低光呼吸速率,从而减少了干物质的消耗。此外,不同农膜及残留量处理下,仅在花期0.1%与0.5%残留量的BP处理中,地下生物量随农膜残留量的增加显著降低,其他各处理间地上及地下生物量无明显变化。光响应及CO_2响应曲线各拟合参数与生物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收获期PE处理下,地上生物量与光补偿点呈显著负相关,而光呼吸速率、CO_2补偿点、初始羧化效率与生物量(地上+地下)的积累有较强相关性。因此,PE农膜残留量增加提高了大豆花期叶片对于弱光的利用能力而减弱初荚期对弱光的利用能力,BP农膜残留量增加则会增强初荚期叶片对弱光的利用,也对大豆叶片适应强光的能力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85.
黄土丘陵区不同农田类型土壤抗蚀性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内选取不同农田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主要理化指标和抗蚀性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不同农田类型土壤化学性质和抗蚀性差异较大,土壤化学性质以坡耕地最低,大棚菜地最高,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大棚菜地>川地>梯田>坝地>沟台地>坡耕地;总体而言,与坡耕地相比,沟台地、川地、坝地、大棚和梯田可以明显增加土壤抗蚀能力,其中沟台地和川地要好于坝地、大棚和梯田.从土壤经营管理角度分析,其它几种农田类型较坡耕地相对更为科学,可以显著增加土壤肥力和提高土壤抗蚀性能.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明 CO2 浓度倍增对干旱胁迫下白羊草光合特性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为未来大气 CO2 浓度升高以及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亏缺等逆境下白羊草的生长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方法】 盆栽试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典型草本植物白羊草光合特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 (NSC) 及其组分 (可溶性糖和淀粉) 的含量对不同 CO2 浓度 (400 μmol/mol 和 800 μmol/mol) 和不同水分处理 [35%~40% FC (重度干旱胁迫)、55%~60% FC (轻度干旱胁迫) 和 75%~80% FC (对照)] 的响应。 【结果】 CO2 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对白羊草光合–光响应曲线参数和 NSC 及其组分含量有显著影响,但 2 个因素之间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CO2 浓度倍增显著提高了白羊草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 (Pmax )、表观量子效率 (AQY)、光饱和点 (LSP) 和光补偿点 (LCP)(P < 0.01),而干旱胁迫则显著降低了Pmax 、AQY 和LSP (P < 0.01)。CO2 浓度倍增和干旱胁迫均提高了白羊草地上部分可溶性糖含量。在正常 CO2 浓度条件下,与对照相比,轻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均显著降低了白羊草地上部分和根系部分淀粉含量。CO2 浓度倍增使对照、轻度干旱胁迫和重度干旱胁迫处理下白羊草地上部分淀粉含量分别提高了 17.4%、44.2% 和 18.7%,根系部分淀粉含量分别提高了 17.3%、88.4% 和 54.4%。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均显著降低了正常 CO2 浓度条件下白羊草根系部分 NSC 含量。CO2 浓度倍增显著提高了对照处理和轻度干旱胁迫处理下白羊草地上部分以及轻度干旱胁迫处理和重度干旱胁迫处理下白羊草根系部分 NSC 含量。在正常 CO2 浓度下,轻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导致白羊草地上部分和根系部分可溶性糖含量与总 NSC 含量比值的显著提高。在倍增 CO2 浓度下,重度干旱胁迫显著提高了白羊草地上部分可溶性糖含量与总 NSC 含量的比值,而对照处理和轻度干旱胁迫处理无显著差异。 【结论】 干旱胁迫促进了白羊草体内淀粉向可溶性糖的转化,导致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和淀粉含量的降低。CO2 浓度倍增促进了白羊草地上部分和根系部分淀粉和 NSC 含量的积累,为干旱胁迫下白羊草生理代谢活动所需可溶性糖提供了来源。CO2 浓度升高能够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白羊草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87.
球囊霉素或球囊霉素类相关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是丛枝菌根真菌(AMF)分泌的一种疏水性蛋白。为研究氮沉降对土壤GRSP的影响,选取了黄土高原典型地带性植物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为研究对象,采用小车模拟小区试验,通过氮添加来模拟氮沉降,共设置3个氮添加浓度N_1(2.5g/m~2)、N_2(5g/m~2)和N_3(10g/m~2),以裸地(LD)和不添加氮处理CK(0g/m~2)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氮添加后,土壤中总球囊霉素(Total glomalin,T-GRSP)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而易提取球囊霉素(Easily extractable glomalin,EE-GRSP)的含量变化在N_3时显著降低(p0.05)。冗余分析表明SOC,C/N、地下地上生物量是影响土壤GRSP的主要因素。研究从土壤GRSP角度分析了氮添加对土壤活性物质的影响,有利于揭示未来全球氮沉降背景下土壤质量的变化,加深对土壤生态变化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88.
土培条件下外源硒对黄芪吸收和转运硒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和2种价态的硒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探讨了添加不同浓度(0,2,4,6,8mg/kg土)硒酸钠(SeVI)和亚硒酸钠(SeIV)对黄芪地上部和根系硒累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硒浓度为2~6mg/kg的亚硒酸钠有利于黄芪地上部和根部干物质的累积,比CK增加34.55%~38.24%,但是添加硒浓度超过2mg/kg的硒酸钠抑制了黄芪植株的生长;添加不同浓度的2种形态硒均可显著提高黄芪地上部和根部硒浓度,且土壤中添加硒酸钠和亚硒酸钠的硒浓度分别与黄芪植株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eVI:r=0.884**,SeIV:r=0.973**);随着硒处理浓度的升高,添加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处理的黄芪根系对硒吸收能力高于对照,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均大于1,且硒含量地上部根部,这表明土壤中添加外源硒可以提高黄芪对硒的吸收和转运能力。综上所述,在中性偏碱性土壤上施用硒酸钠和亚硒酸钠均可促进黄芪对外源硒的吸收、转运和累积,且土壤施用2~6mg/kg的亚硒酸钠对黄芪的生长和硒的累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9.
配施硫基肥对夏玉米镉铅累积的阻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府河流域污灌区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种施肥措施对土壤重金属镉(Cd)、铅(Pb)有效性以及夏玉米(Zea mays L.)对Cd、Pb富集和转运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施肥(CK)相比,尿素、磷酸二铵和氯化钾配施(N-P-K)以及腐殖酸复合肥、尿素和磷酸二铵配施(HA-N-P)的表层土壤Cd、Pb有效性以及夏玉米对Cd、Pb的富集和迁移能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然而,腐殖酸复合肥、硫酸铵和磷酸二铵配施(HA-S-P)以及硫酸铵、磷酸二铵和硫酸钾配施(S-P-K)2种施肥措施的表层土壤有效Cd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10.60%和6.36%,表层土壤有效Pb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11.49%和6.00%。此外,HA-S-P处理和S-P-K处理夏玉米Pb转运系数分别比CK降低了50.33%和77.10%,且夏玉米籽粒Pb含量分别比CK降低了59.75%和80.43%(P0.05),但各处理间夏玉米对Cd的转运和富集能力差异并不显著,这说明施用硫基肥可有效抑制夏玉米对Pb的富集和转运,但并未影响其对Cd的富集和转运。综上所述,该污灌区轻度Cd、Pb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种植夏玉米建议硫酸铵、磷酸二铵和硫酸钾配施,或者腐殖酸复合肥、硫酸铵和磷酸二铵配施。  相似文献   
90.
果园变量喷雾技术研究现状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2,他引:2  
果园变量喷雾是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提升果品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为明确果园变量喷雾技术与装备已处的研究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该文从果园变量喷雾技术中冠层结构探测与重构、施药智能决策和变量喷雾执行系统3个主要环节,重点概述了冠层结构探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及其优缺点,认为机器视觉技术、超声波传感技术、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探测技术及其相互之间的组合传感技术是未来最主要发展的冠层结构探测技术;综述了当前所采用的基于果园面积GA(ground area)模型、基于冠层高度的LWH(leaf wall height)模型、基于树体面积的LWA(leaf wall area)模型和基于冠层体积的TRV(tree row volum)模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这4种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分析了对靶开关决策、离散型决策和连续型决策模型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模糊算法的施药量智能连续决策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从果园变量喷雾机所采用的传感技术、决策模型和所取得的技术指标方面论述了当前世界最典型的装备现状,进一步分析了施药量调控系统、风量调控系统和喷雾位置调控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风量快速调控系统和喷雾位置快速响应系统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果园变量喷雾技术与装备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