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7篇
  29篇
综合类   7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避雨栽培番茄为试材,采用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氮磷钾优化配施和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高山避雨栽培番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高山避雨番茄化肥减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405 kg·hm-2施氮量能够获得较高的番茄果实产量、植株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利用率。与习惯施肥相比,氮磷钾优化配施和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均能获得略高的番茄产量(0.73%~2.92%),氮肥、磷肥用量分别减少了11.11%和20.00%、51.85%和51.85%,而氮素农学效率、氮素偏生产力分别增加了25.44%和28.60%、15.79%和25.91%。综上所述,在水肥协同条件下,鄂西高山避雨栽培番茄最适施氮量为405 kg·hm-2,且氮磷钾优化配施和有机肥氮替代20%化肥氮能够获得与习惯施肥相当产量和更高的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52.
鄂西南烟区土壤的主要肥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分析了鄂西南烟区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和养分状况,认为该烟区土壤理化性状、氮和锌的养分含量适宜于生产优质烟叶,但土壤中的磷、钾和镁、氯和大部分微量元素养分缺乏或严重缺乏;养分利用率较低。应增施磷、钾肥和改进栽培技术,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3.
光叶紫花苕子在烟田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尼龙网袋法研究光叶紫花苕子在烟田中的腐解和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种植烤烟与否对光叶紫花苕子有机物质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无明显影响。其有机物质前2周腐解最快,第3~9周腐解速率中等,9周以后较慢,各阶段平均每周分解量分别占整个烤烟生育期内总分解量的29.86%~31.76%,2.52%~2.60%和1.41%~1.74%。光叶紫花苕子的碳、氮、钾释放量与翻压时间的关系可用对数方程拟合,前1~2周释放速率最快,其后释放速率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其中氮在前5周释放量占其整个烤烟生育期内总释放量的86.90%~92.27%,不存在后期氮供应过多导致烤烟成熟期推迟问题。光叶紫花苕子磷的释放速率较平稳,没有明显阶段性,其释放量与翻压时间关系可用直线方程拟合。经过整个烤烟生长季节的分解,光叶紫花苕子碳、氮、钾、磷的释放率分别达到68.76%~71.28%、69.57%~74.40%、97.98%~98.02%、41.26%~42.41%。烟田翻压光叶紫花苕子做绿肥时,应在烟苗移栽前择期翻压,并适当减少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54.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稻虾共作模式下0 ~ 60 cm土层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明确该模式下稻田土壤细菌的群落特征,旨在为研究稻虾共作模式下稻田土壤养分循环提供理论依据。依托湖北省潜江市白鹭湖农场15年定位试验,采集0 ~ 10 cm、10 ~ 20 cm、20 ~ 30 cm、30 ~ 40 cm、40 ~ 50 cm和50 ~ 60 cm土层土样,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研究土壤细菌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与中稻单作模式相比,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显著提高了0 ~ 10 cm和20 ~ 40 cm土层有机碳(TOC)含量、0 ~ 30 cm土层全氮(TN)含量、0 ~ 20 cm和30 ~ 40 cm土层全磷(TP)含量以及10 ~ 40 cm土层有效钾(AK)含量。长期稻虾共作模式后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发生了改变,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绿弯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蓝细菌门、放线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同时,稻虾共作模式显著提高了10 ~ 20 cm和30 ~ 50 cm土层细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但降低了0 ~ 10 cm土层细菌的丰富度。相关性分析表明,TOC、TN、AP和AK是影响稻虾共作模式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主要因素。长期稻虾共作模式改变了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改变了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提高了深层土壤的细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55.
房县与津巴布韦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房县烟叶和津巴布韦烟叶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等级烟叶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房县的C2L、C3L和C3F等级烟叶中叶绿素降解产物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与津巴布韦的B10AT/S等级含量相当:房县的X3F等级烟叶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高于津巴布韦所有等级;房县的C3F等级烟叶的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与津巴布韦LJLT等级相当;房县各等级烟叶的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含量与津巴布韦L1LA/S和LJLT等级相当,略低于BIOAT/S等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材料可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由房县的X3F等级单独构成,第Ⅱ类包括津巴布韦的LJLT和L1LA/S等级,第Ⅲ类包括房县的C2L、C3L、C3F和津巴布韦的B1OAT/S等级.  相似文献   
56.
在固定氮肥用量情况下研究了鄂西北山区磷钾不同配比组合对玉米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75kg/hm2磷肥用量下,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功能叶面积;在75~120kg/hm2钾肥用量下,增施磷肥到P3可以提高株高和穗位高;钾肥可通过提高穗位叶宽来提高穗位叶面积。子粒产量以NP1K1最高,非收获生物量以NP1K3最高。最高产量施钾量为132.75kg/hm2,施磷量为59.40kg/hm2。NP1K1处理子粒磷累积、总磷累积最高。NP2K3处理地上部钾累积量最大,但钾收获指数最小。在P2、P3水平下施钾量越高钾累积越高。  相似文献   
57.
随着人们对硒元素不断深入的研究,硒在农业生物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硒在植物和动物的一些生理代谢功能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概述了地球土壤中硒的分布规律、硒与植物和动物的关系,以及预期未来硒的研究和开发走势.  相似文献   
58.
为了查明攀枝花烟区土壤微量元素变化趋势,对该烟区 170 份耕层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结合2009-2010年土壤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与5年前相比较,攀枝花烟区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降幅达13.5%,其中米易县土壤有效锌含量提高37.4%,盐边县与仁和区土壤有效锌分别降低15.6%和38.2%。全市土壤有效硼提高30%,按土壤有效硼分级,全市72.29%土壤有效硼缺乏,仁和、米易、盐边烟区分别有70.58%、61.23%和63.75%的土壤有效硼缺乏。市土壤水溶性氯含量降低29.02%,其中米易土壤水溶性氯提高27.04%,盐边和仁和则分别降低38.2%和33.8%。  相似文献   
59.
为了查明攀枝花烟区土壤磷、钾含量以及比对其变化趋势,对该烟区170份耕层土壤样品进行了检测,结合2009—2010年土壤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攀枝花烟区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为43.8±28.7 mg/kg,变异系数为65.5%。与5年前相比,提高幅度达到94.2%,年均提高18.8%。其中米易、盐边、仁和烟区分别提高204.9%、98.5%和110.5%。变异系数与5年前相比降低,可能原因是近年来注重磷肥施用,提高了土壤磷累积,使土壤之间的差异变小。攀枝花烟区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为202.6±137.4mg/kg,与5年前相比提高15.6%,年均提高3.1%。其中米易烟区提高67.8%,仁和烟区提高33.5%,而盐边烟区则降低3.7%。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对涝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在0-50cm土层均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中在25-50cm土层中土壤AWCD值达到显著差异。在0-25cm土层中,相对于中稻单作模式,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McIntosh指数显著增加,且其微生物对胺类和酸类的利用率显著提高;而在25-50cm土层中,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显著高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微生物对糖类、醇类和酸类的利用率较中稻单作模式显著提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对碳源利用主成分起异作用的碳源为糖类和酸类。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25-50cm土层中显著低于中稻单作模式,其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中稻单作模式分别下降了41.8%和34.8%,在0-25cm土层中不同模式的土壤养分无显著差异。由上可知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以及群落功能多样性,尤其对底层土壤的影响尤为显著,但降低了底层土壤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