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豇豆是江苏省重要的豆科蔬菜作物之一,也是高效设施农业中的主要作物。常年栽培面积为4.67 万~6.00 万hm2(70 万~90 万亩),其中有10%左右用于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每年可创造1亿元经济效益。虽然江苏省及周边地区豇豆栽培面积得到迅速增长,但适合于露地和大棚栽培的高产、优质、抗病、耐低温弱光的豇豆品种仍缺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苏豇2 号是以早豇1号为母本,以苏豇78-29 为父本,经杂交后系统选育而成的蔓生型豇豆新品种。2012 年7 月20 日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32.
国内外小豆病虫害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豆是我国主要食用豆类作物之一,在出口创汇中占据一定比重。病虫害是限制小豆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对国内外小豆病虫害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供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3.
苏青豇1号是以早熟的青豇80为母本,抗病性强的苏豇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连续6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植株蔓生,株高3.0 m左右。早熟,出苗至始收49 d左右,全生育期92 d左右。花紫色,种子红色。商品荚油青色,荚长65~75 cm,单荚质量29.7 g。豆荚肉质细嫩,商品性好,每667 m^2豆荚产量2 200 kg左右。2018年通过江苏省园艺学会鉴定。适合江苏省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34.
‘苏成4号’是以‘高雄3号’为母本,‘辽鲜1号’为父本,经过8年常规人工杂交育种选育出的菜用大豆新品种从播种到鲜荚采收平均88.5 d,荚大粒大,商品性佳,产量10 633.5 kg·hm-2,适合在江苏省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35.
比较分析了75%乙醇、次氯酸钠、氯气及乙醇+次氯酸钠等不同消毒方法对小豆种子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75%乙醇1min +5%次氯酸钠30 min的消毒方法能有效降低污染率,小豆种子的萌发率也较高,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6.
<正>苏菜豆3号具有中熟、高产、抗病等优点,花白色,荚绿白色,结荚集中,荚长22~30cm,单荚质量12.5g。播种至采收嫩荚约60d(天),采收期20~25d(天),一般每667m2产量2500kg左右。菜豆具有播期弹性相对较大,品种适应性较广,鲜荚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我国出口速冻豆类蔬菜主要品种之一。江苏省菜豆年种植面积2.7万hm2(40万亩)左右,每年的市场供应时  相似文献   
37.
为明确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雌蛾性信息素主要组分及其对雄蛾的引诱效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双委夜蛾未交配雌蛾性腺提取物的活性组分进行鉴定,分析不同日龄雌蛾性腺活性组分滴度的变化,同时利用二项选择嗅觉仪测定未交配雄蛾对雌蛾性腺活性组分的选择反应。结果显示,从双委夜蛾未交配雌蛾性腺提取物中分离到顺-9-十四碳烯醇、顺-7-十六碳烯醛和顺-11-十四碳烯乙酸酯3个组分,其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时间依次为21.940、26.312和26.844 min,各组分滴度分别为2.00、1.20和1.86 ng/雌,三者的比例约为3∶2∶3。这3种组分以不同体积比混合后对雄蛾的引诱活性不同,以1∶1∶1三元混合物的引诱效果最好,且在使用剂量为0.2μg时雄蛾对其的选择率最高,达80.77%。顺-9-十四碳烯醇和顺-11-十四碳烯乙酸酯在不同日龄雌蛾中的滴度变化基本一致,均为羽化后前3 d缓慢增加,第4天升至最高,此后又快速下降;顺-7-十六碳烯醛的滴度在羽化后前2 d差异不大,第3天显著升高,第4天略有下降,之后再度升高并于第6天达到最高。推测顺-9-十四碳烯醇、顺-7-十六碳烯...  相似文献   
38.
高温浸泡土壤对连作大棚土体修复和病害防治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011年分别在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泗水市和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开展塑料大棚内淹水的高温闷棚试验。结果表明:高温闷棚使土壤容重、土壤毛管空隙比例极显著上升,土壤非毛管空隙比例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值极显著下降,土壤pH值下降,由弱碱性向中性水平发展;根腐病、立枯病、青枯病发病率分别下降了88.36%、76.33%、86.62%,纹枯病、霜霉病、白粉病的株发病率分别下降了54.91%、73.51%、81.29%;高温浸泡土壤处理后的供试作物生长势均明显增强,原因可能是高温闷棚依靠温度和缺氧的双重作用,能够杀死大部分土传病原生物,尤其是高温的作用;地上部病害减轻的原因可能是水分浸泡土壤后,土壤理化性状得到了优化,作物长势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力上升所致。  相似文献   
39.
单产水平低一直是我国绿豆存在的产业问题。绿豆杂种优势显著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而雄性不育材料是实现杂种利用的宝贵资源。本研究利用~(60)Co-γ辐射诱变技术首次在绿豆中获得雄性不育突变体,并命名为‘不育绿豆2015-1’(male sterile mungbean2015-1,简写为msm2015-1)。msm2015-1营养生长期表型与‘苏绿1号’没有明显差异。花器官形态正常,但花药发白且不能正常开裂散粉,成熟期座荚率几乎为0。遗传分析显示,育性分离群体中可育与不育分离比符合3∶1,表明不育性状由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花粉发育的细胞学分析发现, msm2015-1的盛开花朵中花粉粒几乎未在柱头附着,体外亦未萌发。花粉细胞质未被Alexander染液正常着色, I_2-KI染色出现典败、圆败和染败3种类型。DAPI染色显示, msm2015-1花粉细胞核发育异常。醋酸洋红染色表明,败育发生在花粉发育早期,花粉母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减数分裂的不对称和异常多分裂是导致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0.
CYP家族基因是昆虫体内重要的解毒酶基因,本研究拟明确桃蛀螟体内解毒酶基因CYP4G113的基本序列特征、表达模式及其在桃蛀螟适应性进化中的功能.基于桃蛀螟转录组数据信息,克隆获得桃蛀螟CYP4G113的开放阅读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