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8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选用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为模型,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鉴定神经元.用不同浓度(0、5、10、20 μmol/L)醋酸镉染毒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12h,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i,ATPase酶试剂盒测定Na-K+ 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的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测定钙调蛋白(CaM) mRNA转录水平.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培养细胞呈现NSE阳性染色,证明是神经元.与对照组相比,各镉染毒组细胞内[Ca2+]i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0 μmol/L组CaM mRNA转录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镉可能通过影响CaM的转录水平与维持钙稳态相关的酶(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干扰神经元细胞内钙稳态,进而造成神经元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2.
为制备苯乙醇胺A(phenylethanolamine A,PA)单克隆抗体,建立一种针对苯乙醇胺A的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本试验采用重氮化法将制备的苯乙醇胺A衍生物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进行偶联作为免疫原和包被原。利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免疫原(PA-BSA),按常规免疫程序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选择血清抗体效价较高的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以PEG法进行细胞融合。结果显示,经3次细胞亚克隆筛选后,最终筛选出一株可稳定分泌抗苯乙醇胺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D6H8,利用此细胞以小鼠体内诱生法制备抗体。经鉴定,D6H8腹水抗体亚型为IgG1,轻链为κ链;纯化后的抗体与沙丁胺醇、盐酸克伦特罗、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和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均无明显的交叉反应(CR0.18%),表明该抗体特异性良好。利用此抗体建立针对苯乙醇胺A药物残留检测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结果表明,腹水抗体效价为1∶12 800,猪肉中苯乙醇胺A添加浓度在5~1 000 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标准工作曲线为y=0.3861x-0.1845 (R~2=0.990),其IC_(50)为58.88 ng/mL,LOD为3.83 ng/mL,回收率在85.96%~104.32%之间。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建立了检测苯乙醇胺A药物残留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DGAT基因包括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基因和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基因,前者属于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基因家族,后者属于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MGAT)基因家族,分别编码微粒体酶DGAT1和DGAT2,这两种酶控制着甘油三酯的合成,均是定位于内质网的跨膜蛋白,其膜拓扑结构具有与其他蛋白质和细胞器相互作用的能力,影响脂肪代谢及脂类在组织中的沉积,参与调节动物机体的能量合成和分解代谢,影响心脏和肝脏中甘油三酯的代谢;同时DGAT基因的多态性影响着牛乳中脂肪的含量及泌乳量。因此,了解DGAT基因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对畜禽生长发育和生产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简述了DGAT基因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基础应用,如参与哺乳动物生产调控的脂肪沉积、乳脂含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和厚朴酚(honokiol, HNK)对镉(Cd)暴露引起动物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8只体重相近(61.05 g±2.00 g)、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三黄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Cd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0 mg/kg氯化镉,HNK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 HNK,联合处理组(HNK+Cd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0 mg/kg氯化镉和400 mg/kg HNK,试验期30 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组鸡肾脏中Cd含量、血清中尿酸(uric acid, UA)及肌酐(creatinine, CREA)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肾脏肾小囊腔隙增大,凋亡细胞数增多,肾组织中硒(Se)、铁(Fe)、锰(Mn)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锌(Zn)、铜(Cu)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HNK组鸡肾脏Zn、Fe含量极显著或显著升高(P<0.01;P<0.05),Cd、Se、Cu、Mn含量及血清UA、CRE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与Cd组相比,HNK+Cd...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究葛根素对镉(cadmium,Cd)抑制大鼠股骨胫骨中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分化的缓解效应.选取40只3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镉组(Cd)、葛根素组(Pur)和镉+葛根素组(Cd+ Pur),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和镉组大鼠灌服超纯水,连续5周;含葛根素组(葛根...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凋亡蛋白释放的影响及乙酰半胱氨酸(NAC)的保护效应,用20μmol/L ZEA与100μmol/L NAC单独或联合处理睾丸支持细胞24 h,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调控凋亡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EA染毒组的线粒体中Cyt C与AIF表达量显著下降,胞浆中Cyt C与AIF表达量显著上升。与单独染毒组相比,100μmol/L NAC与20μmol/L ZEA联合处理组睾丸支持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9和cleaved-Caspase-3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Bcl-2表达量极显著增高。结果表明,caspase依赖性和caspase非依赖性的线粒体途径均参与了ZEA致睾丸支持细胞凋亡的发生,NAC对ZEA诱导的睾丸支持细胞凋亡发生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原代培养的小鼠T淋巴细胞中加入刀豆蛋白A(Con A)作为活化刺激剂,研究不同浓度玉米赤霉烯酮(ZEA)对T淋巴细胞共刺激信号分子CD28和CD152,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毒48h后,Con A组与细胞空白组相比,CD28和CD152均显著升高;染毒组与Con A组相比,10和20μmol·L-1ZEA组CD28表达量呈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CD152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40μmol·L-1 ZEA组CD28表达量显著降低,CD152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染毒24h后,Con A组与细胞空白组相比,PI3K等蛋白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各染毒组与Con A组相比,PI3K等蛋白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这一研究说明ZEA可通过干扰CD28/CD152表达及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干扰T淋巴细胞的活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索和建立昆明犬胎儿成纤维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试验利用剖腹手术法获得发育30 d的昆明犬胎儿12个,性别鉴定结果为7公5母.公、母胎儿体尺和体重分别为:体长1.90 cm±0.14 cm和2.00 cm±0.05 cm,体宽0.90 cm±0.13 cm和0.90 cm±0.15 cm;体重0.68 g±0.17 g和0.66 g±0.06 g,差异均不显著(P>0.05).以昆明犬胎儿组织为材料,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细胞冷冻保存技术建立了昆明犬胎儿成纤维细胞系,并对所构建的细胞系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分离的胎儿成纤维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生长曲线呈S型,倍增时间约为36 h;冻存前和复苏后的存活率分别为96.1%和94.6%;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2n=78(XY),并在体外培养多代后仍能保持正常核型.本研究建立的昆明犬胎儿成纤维细胞系可在体外快速贴壁生长、增殖,进行稳定培养,这不仅使昆明犬遗传资源在细胞水平得以保存,且所获成纤维细胞能作为相关研究中所需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给大鼠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乐果(染毒终浓度分别为0,3,30和300μmol/L)染毒,MTT法测定乐果对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测定肝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及细胞内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研究了乐果对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乐果对原代培养肝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效应关系。染毒后48 h细胞生长达高峰时,细胞活率分别为对照组的97%、82%和75%;300μmol/L染毒组细胞染毒后24 h、36 h、48 h、60 h和72 h细胞活率分别为对照组的67%、82%、75%、71%和63%。同时,乐果染毒12 h和24 h后各染毒组培养液上清中LDH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尤其是300μmol/L染毒组12 h和24 h培养液上清中LDH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7.35倍和8.75倍;同一剂量组随着染毒时间延长,LDH含量呈上升趋势。染毒12 h和24 h后30μmol/L及300μmol/L组细胞内GSH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同一剂量组随着染毒时间延长,GSH含量呈下降趋势。表明乐果对肝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能够抑制其增殖,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0.
不同剂量氟苯尼考对猪血液生化指标及猪瘟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0头70日龄健康猪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10头,各试验组注射猪瘟弱毒疫苗(2头份/猪),同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每千克体质量于饲料中加入120、60、30 mg氟苯尼考,连续给药7 d,停药后1、8、15、22、29 d,对相关的血液生化指标以及猪瘟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停药后1、8 d,所有氟苯尼考添加组的猪瘟抗体滴度下降,仅120 mg/kg组差异显著(P<0.05),停药15 d后抗体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60和120mg/kg给药组TP含量在停药后1、8 d均显著下降(P<0.05);所有给药组的ALT活性在所有检测时间内均显著上升(P<0.05或P<0.01);所有给药组的γGT活性在停药后1 d均显著上升(P<0.05),而60和120 mg/kg组γGT在第8天仍显著上升(P<0.05);所有给药组的BUN含量在停药后1 d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AST、LDH、CHE活性和ALB、CRE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每千克体质量60 mg以上氟苯尼考在饲料中饲喂7 d后,对部分生化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