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棕榈蓟马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不同孢子浓度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用供试菌株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5个浓度处理后8d,成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5.85%、51.67%、71.49%、76.93%和84.66%,处理5d、6d、7d和8d后的LC50分别是(2.999±0.017)×107、(2.869±0.041)×106、(3.569±0.053)×105、(8.724±0.094)×104个/mL;在3.0×105~3.0×108个/mL4个浓度下,成虫的LT50值分别为(7.73±0.11)、(5.61±0.16)、(5.04±0.16)、(4.59±0.09)d;用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mL5个浓度处理后8d,若虫的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6.82%、54.97%、72.63%、78.85%和87.69%,处理5d、6d、7d和8d后的LC50分别为(1.123±0.007)×107、(1.199±0.018)×106、(1.873±0.017)×105、(6.682±0.041)×104个/mL;在3.0×105~3.0×108个/mL4个浓度下,若虫的LT50值分别为(7.15±0.13)、(5.48±0.14)、(4.99±0.23)、(4.32±0.23)d。  相似文献   
42.
【目的】文章对铁皮石斛叶片黑斑病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引起铁皮石斛黑斑病的病原有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2种真菌;菌丝在25~27℃生长速度最快,最适p H为6,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钠;产孢最适培养基为PCA,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 H为8;光照的有无对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影响不大。【结论】研究可为铁皮石斛黑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西花蓟马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不同分生孢子液浓度的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41016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具有较强的毒力.供试菌株在孢子浓度为3.6×108个/mL时,西花蓟马成虫的死亡率为82.31%,致死中时间为(5.39±0.107)d,第8天的致死中浓度是(4.204±...  相似文献   
44.
测定了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在3.6×105~3.6×108个/mL共4个质量浓度下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MZ050724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具有较高毒力,成虫的最高死亡率达(87.21±5.50)%,若虫的最高死亡率达(93.13±3.40)%;成虫的致死中时间为(4.84±0.159)d,若虫的致死中时间为(5.00±0.18)d.随着施药时间的增加,成虫的致死中质量浓度为(1.719±0.075)×104个/mL,若虫的致死中质量浓度为(1.067±0.154)×105个/mL.  相似文献   
45.
印楝素与鱼藤酮及其复配混剂对斜纹夜蛾的毒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印楝素和鱼藤酮及其复配混剂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印楝素和鱼藤酮单剂的毒力作用为一种剂量依赖关系;其复配混剂的触杀最佳配比为2∶6,此时印楝素和鱼藤酮浓度分别为200μg/mL和100μg/mL,共毒系数为423.15;其复配混剂的拒食最佳配比为3∶5,此时AFC50为1.2mg/L,发育抑制率达90%以上只需35mg/L。  相似文献   
46.
明确莱氏野村菌LX050908001C菌株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致病性,为该菌株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开发应用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采用浸渍法进行莱氏野村菌LX050908001C分生孢子液对四龄和五龄斜纹夜蛾幼虫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莱氏野村菌LX050908001C对四龄幼虫的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92.47%.LC50为(1.341±0.052)×104个/mL,LT50为4.146±0.010 d;而对五龄幼虫的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4.76%,LC50为(4.410±0.658)×104个/mL,LT50为4.547±0.027 d.莱氏野村菌LX050908001C菌株对斜纹夜蛾四龄幼虫的致病性高于五龄幼虫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7.
球孢白僵菌MZ050724对亚洲玉米螟幼虫毒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浓度为4.0 ×104~4.0 ×108个/mL的球孢白僵菌MZ050724分生孢子液对3龄和4龄亚洲玉米螟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对3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8.65%,致死中浓度WEI(2.195±0.135)×104个/mL,致死中时间(4.30±0.16)d;对4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5.75%,致死中浓度为(4.362±0.088)×105个/mL,致死中时间(4.77±0.11)d.相比较对3龄幼虫的防治效果好于对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8.
 比较了5种不同复配剂对苹果果实轮纹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使用浓度下,5种药剂对苹果果实轮纹病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70%福美双·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00倍液,32.8%苯醚甲环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500倍液, 30%多菌灵·戊唑醇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5%甲硫·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福·戊可湿性粉剂300倍液采收期和贮后30 d防效均在80%以上;而30%多菌灵·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5%甲硫·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福·戊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在采收期和贮后30 d防效稍低但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49.
井上蛀果斑螟昼夜行为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井上蛀果斑螟(Assara inouei)昼夜行为节律,在温度(25±1)℃、光周期L∥D=15h∥9h、RH 60%±10%条件下,系统观察了井上蛀果斑螟的羽化、交配、产卵、卵孵化及幼虫化蛹等行为节律。结果表明:井上蛀果斑螟的羽化、交配、产卵、孵化、化蛹行为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成虫的羽化主要发生在18:00-04:00,此时成虫的羽化数量占总羽化数量的80%以上,其中以20:00-22:00羽化率最高;成虫交配活动主要发生在04:00-08:00,交配率超过75%,以06:00-08:00交配率最高;单次交配持续时间为20~60min,平均为42.12min;其产卵活动主要发生在02:00-10:00,该时段所产卵量达到总产卵量的73.99%,显著高于其他时段;卵孵化主要发生在04:00-10:00和16:00-20:00两个时段,卵的孵化数量占孵化总数的82.86%,显著高于其他时段;幼虫化蛹主要发生在10:00-14:00和18:00-22:00两个时段,幼虫化蛹数占总化蛹数的72.83%,化蛹高峰为18:00-20:00。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索蜡蚧轮枝菌与化学农药低浓度混用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培养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分生孢子,测定不同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菜缢管蚜的毒力,选取最佳防效的浓度与4种农药不同浓度混配,采用浸渍法对菜缢管蚜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菜缢管蚜的死亡率随MZ041024菌株分生孢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孢子浓度为4.9×108个/m l时毒力最高。菌药混用对菜缢管蚜的防治效果比单用分生孢子液和稀释后的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好。10倍稀释液与生防菌的混合液对菜缢管蚜的防治增效作用高于与100倍稀释液的混合液。[结论]蜡蚧轮枝菌与农药混配对菜缢管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