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7篇
林业   11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5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植物次生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综述了植物次生物质的种类、提取方法、对昆虫的防御作用特点(即拒食、抑制生长发育和毒杀作用)、在植物源农药开发上的应用等方面研究的成果与进展。  相似文献   
192.
椰子是海南特色作物,椰子产业是海南的重要产业。海南椰子种植业明显滞后于加工业的发展,且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海南椰子种植业的发展现状作分析。  相似文献   
193.
经实地调查和室内解剖观察,分析研究了2008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寒流对海南、广东椰心叶甲及其寄生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椰心叶甲成虫在海南冻死率为0,在广东冻死率为68.25%~98.00%;在海南随纬度升高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率AK39.88%下降为12.16%,椰甲截脉姬小蜂随纬度升高寄生率从4.61%提高到18.42%;在广东仅徐闻、雷州有两种寄生蜂分布,其中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寄生率为2.50%和5O%,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寄生率为34.37%和50%;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在寄主体内的存活率随纬度升高而下降,分别从89.50%下降到76.11%和46.90%下降到11.23%。  相似文献   
194.
海南槟榔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海南槟榔炭疽病的症状及其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并分析了病原菌的r DNA-ITS序列。结果表明:从海南槟榔的5个主要栽培区采集的26份病样中均获得了相似的分离物;病原菌分生孢子长卵圆形或圆柱形,大小为(12.0~21.3)μm×(3.5~6.0)μm,经回接后形成的症状与田间典型症状一致;病原菌在系统进化树上与胶孢炭疽菌处在同一分支,同源性达100%。综合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和r DNA-ITS区段的分析结果,将海南槟榔炭疽病的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相似文献   
195.
为明确红棕象甲[Rhynchophorous ferrugineus(Oliver)]高龄幼虫冷驯化试验的有效降温速率范围,初步了解其体内抗寒物质应对不同降温条件下生理指标的变化。实验设定3种不同降温速率(1.00、0.10、0.05℃/min),①从(25±0.5)℃分别降至5℃进行冷驯化,后置于检测温度(-8℃)下处理2 h观察并统计存活率;②测定不同降温速率处理后试虫体内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两组实验均设置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红棕象甲高龄幼虫冷驯化有效降温速率范围在1.00~0.10℃/min之间,最佳降温速率为0.10℃/min;试虫应对不同降温速率时,体内脂肪、甘油、总糖及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均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而水含量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96.
3种热带杂草挥发油干扰小菜蛾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嗅觉反应研究了3种热带杂草挥发油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热带杂草挥发油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成虫有好的驱避作用,且随挥发油量的增加驱避作用加强,白花蒿Artemisia argyi和假蒟Piper betle 2种挥发油比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挥发油对成虫的驱避作用更明显.在产卵驱避和拒食作用试验中,3种热带杂草挥发油对小菜蛾表现出一定的产卵驱避作用和拒食作用,且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产卵驱避和拒食作用加强,随着时间的延长产卵驱避作用和拒食作用减弱.3种挥发油的产卵驱避效果和拒食活性大小分别为:假琦挥发油>飞机草挥发油>白花蒿挥发油.  相似文献   
197.
槟榔是海南省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受多种病害组成的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影响,尤其是槟榔黄化病,使槟榔产量造成严重损失。为明确当前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发生分布情况及槟榔黄化病的危害情况,本研究对全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发生分布进行调查,并对全省采集的槟榔黄化样品进行植原体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发生面积为38 300.04 hm2,占全省槟榔种植面积的33.27%,主要发生在海南东部、南部及中部市(县),三亚市发生率最高,为77.48%,万宁市发生面积最大,为9734.66 hm2,西部市(县)的病理性黄化发生率均低于10%;当前海南省槟榔黄化病发生面积为32 102.38 hm2,占全省槟榔种植面积的27.89%,全省各市(县)均有槟榔黄化病发生,主要在海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琼海市、定安县、文昌市、屯昌县及琼中县的植原体检出率分别高达100%、100%、100%、98%、95.38%,除临高县、白沙县及东方市外,其余市(县)检出率均高于50%,万宁市槟榔黄化病发生面积最大,为7909.41 hm2,其次为琼海市;每个市(县)槟榔植原体在各树体间的含量分布差异较大,定安县植原体的平均含量最高,为1443.36 copies/μL,向周边市(县)递减,除了在海南东北部市(县)的槟榔植原体含量较高外,其他市(县)植原体含量较低。以上研究表明,当前海南槟榔病理性黄化发生严重,植原体是造成海南省槟榔病理性黄化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98.
为筛选出可以有效防治柑橘棘粉蚧的理想药剂,采用喷雾法测定了7种药剂对柑橘棘粉蚧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这7种药剂对柑橘棘粉蚧的致死率均与药剂浓度成正比,但柑橘棘粉蚧成虫对不同药剂有不同的敏感程度。啶虫咪对柑橘棘粉蚧的防治效果最好,其LC50为83.812 mg/L;三唑磷效果最次,LC50为3 228.579 mg/L,由此可知,高效氯氢菊酯、阿维菌素可以作为防治柑橘棘粉蚧的备选药剂,首选药剂为啶虫咪。建议在生产中应用,需要与其他农药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