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93篇
林业   126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118篇
  91篇
综合类   663篇
农作物   36篇
水产渔业   107篇
畜牧兽医   433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基于双闭环PID模糊算法的玉米精量排种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黄淮海麦玉轮作区秸秆全量还田模式下,小麦秸秆韧性好、粉碎还田效果差以及土壤较为黏重,传统被动式地轮驱动易秸秆缠绕、拥堵及黏土量较大,播种作业易断条。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该文以勺轮式玉米排种器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主动式玉米电控精量排种系统。该系统作业时,通过USART HMI四线制触控串口屏人机界面向控制器输入理论期望株距,由GPS测速传感器采集机具作业速度,结合旋转编码器实时采集排种器作业转速,基于双闭环模糊算法对PID参数进行自整定,得到排种器目标转速,通过控制器调节相应PWM占空比,以实现通过机具作业速度实时控制电机转速,实现精密排种。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理论排种转速6~54 r/min时,实际转速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0%,实际转速在理论转速附近波动范围小,符合控制要求;在设定株距值下,车速为3~5 km/h时,株距合格指数94.0%,漏播指数3.0%;车速为6~8 km/h时,株距合格指数≥90.0%,漏播指数≤4.5%。田间验证结果表明该玉米排种控制系统作业时,株距合格指数≥87.75%,平均值为90.89%,漏播指数均小于4%,平均值为2.54%,与市场上常见的勺轮式玉米排种器相比合格指数提高2.12个百分点、漏播指数降低4.32个百分点,播种性能良好,满足玉米农艺种植要求。该文研究的玉米电控精量排种系统可有效提高排种质量并可为研制高速精量主动排种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不同配肥方案对塿土酶活性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塿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有机无机肥料配比对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无机肥料配比条件下,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没有明显改变;但对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显著,显著影响小麦干物质量和子粒产量。2/3CN+3/5OM处理蔗糖酶活性最高,达29.51 mg/g,分别比3/3CN、3/3CN+1/5OM、1/3CN+5/5OM和5/5OM处理提高33%、32%、89%和146%;2/3CN+3/5OM处理脲酶活性最高为0.75 mg/g,与其余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2/3CN+3/5OM处理碱性磷酸酶活性则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小麦子粒产量为5.7 t/hm2,比其它处理分别提高22%、18%、27%和45%。  相似文献   
53.
智能化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存在的成本高、检测精度差和检测不全面等问题,设计了可移动智能化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该试验台由直流电机驱动、msp430单片机控制、红外传感器检测及编码器测速等系统组成,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排种器的播种量、漏播率及重播率等性能参数,可实现排种器检测指标的在线、精准检测。利用指夹式排种器对该试验台的工作性能和传统带式试验台进行了检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种量统计检测的误差值小于1.4%,漏播率的检测结果相对误差小于2.6%,重播率检测结果相对误差小于2.0%。对比试验表明,试验台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其使用与推广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4.
探入式番茄钵苗移栽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避免移栽机构在夹取秧苗过程中对秧苗茎秆造成损伤,针对夹取土钵的取苗方式,提出了一种探入式番茄钵苗移栽机构。依据结构特性和工作原理,建立了机构运动学理论模型,根据设定的优化目标开发了移栽机构优化设计软件,通过优化得到一组符合番茄钵苗移栽要求的结构参数。对栽植臂绝对转角和移栽机构绝对运动轨迹进行分析,验证了机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建立了探入式番茄钵苗移栽机构的三维模型并虚拟仿真,对物理样机进行了高速摄影试验验证,通过对移栽机构实际工作轨迹与理论及仿真轨迹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机构设计的正确性。对机构进行性能台架试验,取苗成功率为92. 8%,移栽成功率为89. 7%,栽植合格率为86. 4%,栽植优良率为59. 4%,符合移栽要求,验证了机构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5.
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水稻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不同肥料用量的田间试验,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分蘖动态、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研究了常规施肥和不同侧深施肥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奉新试验点,80%侧深施肥处理的水稻分蘖早,有效分蘖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和70%侧深施肥处理;在临川试验点,60%侧深施肥追加穗肥处理可以为水稻生长发育提供持续的养分,水稻有效分蘖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也明显高于常规施肥和70%侧深施肥处理。因此,机插秧同步精量侧深施肥优于常规施肥;但当侧深施肥量低于常规施肥量的80%时,前期的养分供给不足,需要在后期进行适当的追肥。  相似文献   
56.
甘薯微茎尖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甘薯微茎尖组织培养中,材料消毒选择0.05%HgCl2溶液,时间9-10分钟,培养基琼脂浓度0.7%较为适宜。茎尖分化培养首选激素6-BA,浓度为0.25-2mg/L,或NAA0.01mg/L+6-BA0.5mg/L+GA30.1mg/L,成苗率可达85%左右。  相似文献   
57.
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目前已经纳入国家战略,在世界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粮食总量和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与环境治理,建立粮食加工监管全程追溯系统,深化粮食科研院所改革,构建上下协同、功能互补和配置高效的粮食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持续推进粮食品种与区域结构调整,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等方法,从而促进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58.
林龄、密度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多样性维护是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而林龄、密度变化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则是确定人工林经营措施的重要依据。以地处燕山山地木兰林管局境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林龄、密度、郁闭度3个指标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1),物种多样性Simpson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D),分析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生物多样性各指数,随林龄、密度、郁闭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林龄的增大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最大出现在林龄11a,草本层最大出现在林龄16a。随密度的变化趋势是随着密度的增大,灌木层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草本层则是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郁闭度的变化趋势是灌木层和草本层都随郁闭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虎跳峡水质现状,对虎跳峡开展了水质营养状态及浮游藻类调查。营养状态调查结果表明:虎跳峡湖心和2#码头均已富营养化,其中虎跳峡湖心营养状态分级为轻度富营养;2#码头为重度富营养。浮游藻类监测结果表明,虎跳峡湖心和2#码头藻密度分别为5.65×106个/L和2.31×107个/L,倪氏拟多甲藻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藻密度的98.8%和97.4%,Margalef指数评价水质均为重污染。  相似文献   
60.
梨木虱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木虱个体小,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基本一致,不容易被发现,防治比较困难,对梨树的危害很大。文章介绍了梨木虱的危害、虫体特征、发生规律以及生活习性,并根据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