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33篇
  8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西北内陆棉区是我国最重要的主产棉区,对该棉区历年国审棉花品种进行科学分类和综合评价有利于国审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棉花生产效率的提升。本研究采用GYT双标图分析对2003—2019年期间西北内陆棉区37个国审棉花品种的产量与霜前花率、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枯萎病指数和黄萎病指数等性状的组合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品种分类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内陆棉区37个国审棉花品种可划分为3个特征明显的品种类型。其中,I型品种包括新陆早13号、中棉所49、新陆早21号、巴13222、新46、天云0769、Z1112、新石K18、J206-5、新石K21、禾棉A9-9、创棉508、H33-1-4、金科20、新K28、创棉512和J8031等17个品种,是产量与其余性状组合协调最好的品种类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价值最高。II型品种产量和纤维品质表现一般,抗病性差,在当前生产上应用价值有限。III型品种的抗枯萎病性表现最好,但在其余性状上表现略差,综合生产应用价值有限,也许可作为抗病亲本应用。同时,根据各品种的理想指数筛选出创棉512、J8031、新K28、H33-1-4、金科20、新陆早13号和创棉508等综合表现优良的品种,也鉴别出新陆棉1号、新陆早33号、创棉501号和新陆早51号等综合表现相对略差的品种。本研究采用的GYT双标图分析方法是基于“产量-性状”组合水平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研究,产量-性状组合之间的相关关系更加简单,多数组合间表现显著正相关,更适用于品种的多性状直观选择和综合评价,通常比先前的GT双标图解释的变异比率高,双标图模型拟合度更好,结果更可靠。本研究采用GYT双标图分析方法对西北内陆棉区国审品种的分类研究揭示了该棉区国审棉花品种的分类特征和应用价值,为本区的国家棉花品种试验审定提供了借鉴,也为其他作物品种的类似研究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22.
2006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B组)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照公平、公正、科学、效率的原则,通过多环境试验鉴定棉花新品种(系)在长江流域棉区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纤维品质、综合表现及与对照品种的差异,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国家棉花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3.
棕色棉纤维色度与产量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了棕色棉纤维色度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纤维色度与株高、单株铃数、吐絮率、烂铃率、每囊粒数、不孕子率、子指7个性状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纤维色度与果枝台数、单铃重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与衣分、衣指、绒长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4.
通过生产试验进一步鉴定区试中表现优良的品种在大区种植的丰产性与适应性等基本农艺性状,为国家棉花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是在财政部农业司、农业部财务司、种植业管理司的大力支持下,在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棉花专业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下,在全国农技中心的具体组织安排下,在相关省级种子管理部门、试验汇总单位、试验承担单位、抗性鉴定单位、品质检测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大型区域性田间试验,目的是依照公平、公正、科学、效率的原则,通过多环境试验鉴定棉花新品种(系)在长江流域棉区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纤维品质、综合表现及与对照品种的差异,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国家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2005年国家棉花品种区试总结报告汇编》的相关内容为依据重新整理简化而成,扼要介绍了2005年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的实施概况和参试品种的综合表现,供棉花科研单位、种子管理经营部门以及广大棉农参考。  相似文献   
26.
利用GGE双标图和综合选择指数划分棉花品种生态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农作物品种多性状选育和应用的可靠性,本研究基于品种选择指数,应用GGE双标图进行了棉花品种生态区划分。首先依据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构建通用性强的品种选择指数(SI),即SI=0.40×皮棉产量+0.13×纤维比强度+0.09×(纤维长度+马克隆值)+0.11×枯萎病+0.09×黄萎病+0.10×霜前花率。然后,采用GGE双标图方法对2000—2013年期间39组(含585个单点试验)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中品种选择指数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及环境间关系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将长江流域棉区划分为四川盆地生态区、南襄盆地生态区、浙江省沿海生态区和长江中下游生态区。其中,长江中下游生态区为长江流域的主要品种生态区,对长江流域的总体环境代表性最强,涵盖了湖南省环洞庭湖棉区、湖北省江汉平原和鄂东南岗地棉区、江西省环鄱阳湖棉区、安徽省沿江棉区、江苏省宁镇丘陵及沿江和沿海棉区;四川盆地生态区、南襄盆地生态区和浙江省沿海生态区均为特殊生态环境条件下的品种生态区,对总体环境代表性较差。因此,将以长江流域棉区为广谱适应性育种目标环境的棉花品种综合性状选择试验优先安排在长江中下游生态区中,有利于提高育种的总体选择效果,而其余品种生态区不适宜作为以长江流域为目标环境的品种综合性状选择环境,可侧重于特殊适应性品种选育。本研究充分展示了GGE双标图在品种生态区划分方面的应用效果,合理划分了长江流域基于选择指数的棉花品种生态区,可为长江流域棉区的品种多性状选择和推荐策略提供决策依据,也为其他棉区和作物品种生态区划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棉花种质资源是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的物质基础,在推动棉花持续增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范围及数量不断扩大,国内学者对棉花种质资源的创造和鉴定做了大量工作,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可靠的亲本来源和选配依据。近年来随着纺织工业对原棉品质需求的提高以及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加重,棉花生产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28.
邹奎  许乃银 《江西棉花》2009,31(4):44-47
依照公平、公正、科学、效率的原则,通过多环境试验鉴定棉花新品种(系)在长江流域棉区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纤维品质、综合表现及与对照品种的差异,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为国家棉花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20 0 1年参试品系 (种 )共 1 0个 ,分别为华杂30 2、荆 96- 1、湘 K- 5、荆 97- 2 8、通 945 0、南抗 6号、荆 1 0 2 9、新洋 91 1、川棉 65和对照泗棉 3号。 2 0 0 2年参试品系 (种 )也为 1 0个 ,其中包括由上年滚动保留下来的品种 2个 :荆 97- 2 8和南抗 6号 ,与新增参试品种 7个 :湘 Z2 0 84、太 97d5 - 1、宁杂 60 2、南优3号、九杂四号、川棉 45和 s GK国优 9688,以泗棉3号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重复 3次 ,小区面积 2 0 m2 左右。两年共有 35个点次参与汇总。委托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进行抗枯、黄萎病和抗红铃虫鉴定 ,江苏省…  相似文献   
30.
张香桂  钱大顺  许乃银  狄佳春 《江西棉花》2000,22(5):40-40,F003
苏杂16 是江苏省“八五”科技攻关的研究成果,是根据江苏省发展“三高”农业的需要,针对长江中下游棉区的生态特点,采用人工制种方法育成的中熟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苏杂16成功地打破了产量与品质、抗性的负相关,集高产、优质、抗病于一体,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M代可利用的特点。“苏杂16”1992年被列入江苏省10个农业扩大示范项目,1995年被江苏省科委和江苏省科技报社联合推荐为’95江苏优秀科技产品,1996年在国家科委举办的‘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博览会中被评为优秀项目,同年 5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并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