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王元炎  谢仙环 《食用菌》1992,14(2):25-26
蔗头是甘蔗成熟砍收后留在土中的蔗茎和蔗根的总称,在甘蔗生产上,通常利用新植蔗砍收后蔗头上的芽和根,作为第二年进行宿根栽培,一般宿根一、二年后因产量下降,就得把蔗头连根挖掉,进行轮作.甘蔗在生育过程中,叶片不断更新,上部不断长出新叶,下部老叶有层次地枯黄脱落,在田间管理上要及时剥除枯叶清理田园,以增强通风透光,减轻病虫为害.据测算,每亩有干蔗头约300~350kg和干蔗叶200kg左右,未被充分开发利用.鉴于竹类资源有限,而甘蔗与竹同科,而甘蔗除生产蔗糖的下脚料蔗渣、滤泥外,还有大量的蔗头、蔗叶可以利用.为此,笔者从1989年起在仙游县溪尾村等进行了多点蔗头蔗叶栽培竹荪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平均单产干品达200g/m~2以上,且可缩短栽培期.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作物生产是人类利用光能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然而,人们对阳光能的利用率迄今仍很低。所以,提高光能利用以增加作物产量,是农业生产的根本任务。本文讨论甘蔗育苗移栽和麦菜间作菜收后植蔗,对提高甘蔗以及其他与甘蔗轮、间、套种作物的光能利用之效应。研究表明,育苗移栽的甘蔗其茎高增加15.6厘米,茎径增加0.159厘米,每公顷有效茎数多6420条,所以,原料蔗茎产量增加13.66%,每公顷含糖量增加7.314吨,光能利用率增加0.0990~0.3795%。每公顷育苗移栽的甘蔗,农民收入增加870元,国家的利润约增加3000元。研究也表明,采用麦莱间作菜收后植蔗的办法,小麦按实际播种面积计算,每公顷增加736.5公斤,增产率达25%。此外,每公顷增收蔬菜15吨。由于蔬菜比小麦早收获一个多月,甘蔗可早种,又不受其他作物荫蔽,所以,茎高增加6.7厘米,茎径增加0.05厘米,每公顷有效茎数增加21930条,每公顷原料蔗产量增加27.588吨,增产率为24.70%。另外,间作物大豆也可以早播,每公顷增产429.17公斤。光能利用率合计增加0.3932%,农民每公顷利润增加1260~1290元。上述两种措施已由福建省科委组织技术鉴定,证明经济效果显著。已在全国主要蔗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野生甘蔗的进一步利用,是当前把甘蔗育种工作推向新阶段的主要希望。但是,野生甘蔗杂种早代通常存在着高产量、低糖分、高纤维分的倾向。怎样恰到好处地利用野生甘蔗的种性,创造蔗糖分符合要求的高产品种,进一步提高育种效果,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本研究采用7个杂交组合,包括 S.spontaneum 杂种的回交一代(BC_1)和回交二代(BC_2),以及 S.robustum F_1 同 S.spontaneum F_1 正反交(即二个野生种杂种后代早代正反交)。综合产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研究表明,BC_1虽具高产的植株多,但几乎没有含糖分达10%以上的植株,所以不是以制糖为目的的育种的选择世代,但它是理想的能源育种和创造新优良亲本的重要选择世代。BC_2虽包含高产的植株少,但尚有18%的较高生产水平的植株,而且有1/4的植株含糖分在10~14%,具其他优良质量性状的蔗株也较多,所以,是培育蔗糖分符合要求的高产品种的重要选择世代。S.rob F_1和 S.sp F_1正反交,其质量性状和产量性状都下降,所以,对以制糖或能源为目的的育种都没有意义。遗传参数的分析表明,茎数、茎径和茎生长量的广义遗传力强,遗传型变异系数较大,相对遗传进度高,所以,只要选择好回交亲本,可以指望在 BC_2获得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关于蔗糖生产“巩固老区,开发新区,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立足国内,减少进口”的指导思想,为防止我省甘蔗生产继续滑坡,摆脱困境,稳定蔗糖业,笔者深入仙游、莆田蔗区,以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振兴蔗糖生产,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及看法汇报如下。l振兴蔗糖生产的途径1.l提高蔗农的直接经济效益1.1.1健全集体经营层次,实现甘蔗农业生产一体化、社会化在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充分发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经营特点的同时,健全为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的集体经营。可以在大范围内协调和统筹人力…  相似文献   
15.
在蔗田利用蔗渣栽培香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1982年至1986-1987年生产季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蔗田畦沟直接放养香菇菌棒,不但比室内栽培的香菇增产,而且也比田间搭棚栽培的显著增产;不同香菇品种对蔗渣培养料的反应不同,其中以 Sc12、Cr02和 Sc22 3个品种的反应最佳;配方之间存在着显著不同的生物效应,其中高产素2的作用最大;不同的菌棒重量和体积的生物效应差别显著,其中以50cm×17.5cm×0.06cm 聚丙烯袋、每袋装675g 干培养料为最理想。研究还表明,利用配套的综合技术在蔗田培养香菇,平均相对生物效应达131.9%,明显高于单项技术或不完全配套技术。田间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放养香菇提高了甘蔗叶层的 CO_2量和蔗田温、湿度,既对甘蔗长高有促进作用,也可减轻冬季甘蔗冻害。蔗田施用生产香菇后的废菌棒,有利于良性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促进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效养分的提高,对甘蔗有明显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