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26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有机无机复混液态肥对棉花农艺性状、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方法】于新疆农业科学院安宁渠试验场、奎屯130团、精河县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 CK(不施肥)、CF(当地习惯施肥300 kg N/hm2(中高产),普通复合肥)、T(1 500 kg N/hm2,有机无机复混肥),每个处理重复3次。【结果】在棉花农艺性状、产量方面:新疆农业科学院安宁渠试验场、奎屯130团和精河县3个试验区,有机无机复混液体肥(T处理)均可获得与当地习惯施肥(CF处理)相持平的产量。T处理和CF处理间的棉花株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较CK、CF和T处理单株铃数、铃重和籽棉产量均显著提高(P <0.05),而衣分和马克隆值差异不显著(P>0.05)。在土壤养分方面:随着棉花生育期的推进,T处理和CK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不同程度降低趋势,而T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稳定或略呈升高趋势。【结论】在棉花整个生育期中,有机无机复混液体肥可以替代常规化肥,且养分满足棉花整个生育期的生长需要。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研究不同添加物配方对棉秸秆腐熟过程中相关指标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方法】 以棉秸秆为原料,设置不同的添加物配方,进行棉秸秆堆肥腐熟发酵。对其发酵相关指标(温度、pH、电导率、速效氮、磷、钾浓度)及主要微生物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3种处理的温度、pH、电导率、速效氮磷钾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不同,不同处理下的微生物数量也均不同。【结论】 处理3(基础配方+磷酸二氢钾2%)堆肥发酵效果最优,pH值为8.59~8.89,EC值为4 ms/cm左右,更适宜堆肥发酵。  相似文献   
23.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提高大型真菌无柄灵芝菌(G.resinaceum)LZ02的漆酶产量。【方法】 在MF基础产酶培养基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干酪素(A)、麦麸(B)、葡萄糖(C)、酒石酸铵(D)的添加量为4个影响因素,以漆酶酶活为响应值(Y),采用Design-Expert8软件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设计响应面试验,研究干酪素、麦麸、葡萄糖、酒石酸铵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漆酶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以漆酶产量为响应值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得到高产漆酶的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源配比。【结果】无柄灵芝菌(G.resinaceum)LZ02产酶培养基4个因素的最佳组合为干酪素含量2.5%、麦麸含量1.5%、葡萄糖含量1.0%和酒石酸铵含量0.6%时,相应响应面二次模型预测漆酶活性最大值为16505U/L,通过3次平行摇瓶发酵试验得到的菌漆酶活性为15 800 U/L,与理论预测值无明显差异。【结论】响应面分析法提供的模型较真实地拟合了实际情况,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4.
为探明新疆荒漠绿洲区越冬亚洲玉米螟病原真菌多样性,2019-2020年采集了新疆5个地/州6个县/市185个样点的越冬玉米螟幼虫,进行病原真菌分离、鉴定。2年共获被感染越冬玉米螟幼虫534个,分离出136株昆虫病原真菌,隶属于7目7科9属14种。其中,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22.1%)、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19.9%)、镰孢霉Fusarium sp.为优势种,相对分离频率(RDF)分别为22.1%、19.9%和13.2%;花腐镰孢菌Fusarium anthophilum(9.6%)、波兰青霉菌Penicillium polonicum(2.9%)、雷斯青霉菌Penicillium raistrickii(1.5%)、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6.6%)、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3.7%)、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2.2%)、多头被孢霉Mortierella polycephala(5.9%)、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5.2%)、直立枝顶孢霉Acremonium strictum(2.9%)、C. perangustum(3.68%)为常见种;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0.7%)为稀有种。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昆虫病原真菌相对多度最高(41.4%),昌吉州昌吉市次之(21.4%),喀什地区疏勒县(11.4%)最低;伊犁州霍尔果斯市病原真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较高;昌吉州昌吉市与乌鲁木齐新市区、伊犁州新源县与昌吉州昌吉市及伊犁州霍尔果斯市与喀什地区疏勒县的越冬玉米螟病原真菌中等相似。2年真菌致死率最高的均为乌鲁木齐新市区,分别为28%和14.6%,2019年各采集地区间亚洲玉米螟感染优势病原真菌致死率差异性均显著,2020年各采集地区玉米螟感染白僵菌属致死率差异性显著,而曲霉属和镰刀菌属无显著差异性。本研究结果为保护与利用当地真菌资源,促进亚洲玉米螟绿色可持续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三种提取XJT-9503菌染色体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染色体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基础实验之一 ,染色体提取的成功与否对构建基因组DNA文库、鸟枪法克隆未知基因及其他后续工作都有重要意义。在实验中分别采用传统方法、CTAB法、试剂盒法等三种方法提取XJT - 95 0 3芽孢杆菌染色体 ,发现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可根据实验室条件及实验目的采用不同方法 ,同时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 ,供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26.
吉木萨尔县白皮大蒜病虫害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吉木萨尔县是新疆大蒜的主产区,病虫害是阻碍大蒜生产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该地区大蒜主要病虫害的发病时间、种类、症状、发病程度及病原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大蒜病害共计10种,不能确定病原的有3种,其中真菌性病害3种,细菌性病害1种,病毒性病害1种,复合型病害1种,虫害1种。该地区大蒜病害高发并且病原多样化,有真菌、细菌、病毒和虫蛆,而且在同一块地中呈现交替感染,因此应该在防治上采取多种措施并用的手段。该研究将为该地区大蒜病虫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目的]比较根腐型病害大蒜与健康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明确新疆大蒜根腐型病害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为大蒜的根腐型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稀释平板法对样品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进行分类培养后计数,利用比较分析法对可培养微生物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利用Biolog-ECO法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样品中的患病大蒜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呈现减少趋势,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增加.两种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源有不同的利用强度,健康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和聚合物类碳源利用能力较高,患病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对胺类和酚酸类碳源利用程度较高.健康大蒜土壤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患病大蒜根际土壤微生物.[结论]根际土壤微生物与大蒜根腐型病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患病大蒜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分布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放线菌也呈增加趋势,但数量较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28.
缺氮:主要表现在整株和老叶片上。从整株看,表现为发育不良,茎枝细弱.叶瘦小而薄、呈淡绿色。下部老叶开始时呈淡黄色,随后干枯呈褐色.但枯叶一般附着不脱落。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耐辐射酵母状真菌进行黑色素粗提和特性研究.[方法]从辐射污染土样中分离筛选一株产黑色素的酵母状真菌,提取黑色素.[结果]通过形态和分子鉴定菌株为Aureobasidium pullulans.其黑色素在紫外光谱下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尤其具有较强抗UV特性.将色素溶液与E.coli菌液配伍,可提高UV辐射下的E.coli存活率.[结论]耐辐射黑酵母黑色素具有较强耐UV辐射能力,为天然黑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有利参考,同时为探讨耐辐射黑酵母产黑色素与其耐辐射特性之间的关系提供重要的研究材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30.
高温中性蛋白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验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衣芽孢杆菌XJT9503高温中性蛋白酶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及表达研究.以高温中性蛋白酶产生菌地衣芽孢杆菌XJT9503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特异性片段.经测序分析,其具有一个942 bp的蛋白酶完整阅读框.通过表达载体构建,获得质粒pPL-tnp,并转化至蛋白酶缺失受体菌枯草芽孢杆菌AB97013,经表达验证其蛋白酶最适作用温度和pH与出发菌相符.证明研究获得了高温中性蛋白酶基因及表达质粒pPL-tnp,并正确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