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林业   33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6篇
综合类   4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为了得到生长状态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EC),本研究以红花玉兰的未成熟种子作为外植体,通过1/2 MS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2,4-D、6-BA、水解干酪素(CH)以及提高蔗糖浓度和使用脱落酸(ABA)两步法的措施来诱导胚性愈伤组织更好的生长,并通过测定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游离脯氨酸等指标来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合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1/2 MS+2.0 mg/L 2,4-D+0.2 mg/L 6-BA+750 mg/L CH(诱导率高达96.8%);蔗糖浓度提高到5%和6%时,胚性愈伤组织的状态较好,诱导率可达50.0%和64.7%,且测得胚性愈伤组织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当蔗糖浓度为6%时,胚性愈伤组织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果表明胚性愈伤组织较非胚性愈伤(NEC)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且经高浓度蔗糖处理后的胚性愈伤对这一刺激作出了积极的响应,为体胚分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大量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临时样地和解析木数据,选用林木大小和立地条件为自变量,构建起单木树高生长量回归模型,模型相关系数R2为0.516。结果表明,影响华北落叶松单木树高生长量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林木生长、立地条件。利用检验数据对所建立的树高生长量模型进行检验,预测值2.77 m要略高于实测值2.74 m,t-检验差异不显著,模型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抚育强度对侧柏人工林林下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确定合理的抚育强度有利于提高林分的健康性和稳定性,林下植被生长状况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研究抚育强度与林下植物生长的关系对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林分生态条件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侧柏人工幼龄林为研究对象,于2004年按照阳坡薄土、阳坡厚土和阴坡厚土3种立地条件设置了31块样地,并进行了弱度(20%)、中度(35%)和强度(50%)抚育,同时设置对照样地(0%);于2005年和2009年调查了抚育后1 a和5 a的林下植物生长情况来分析各抚育强度对林下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分郁闭度随抚育强度增强而降低;不同强度抚育后林下植物种数均增加,以中强度抚育后林分增幅最大;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随抚育强度增大而增加,Shannon-Wiener指数对抚育措施更为敏感;灌木草本生物量随抚育强度增大而增加;综合分析可知,抚育造成的林分郁闭度降低及林下光照增加是林下植物生长势提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采用经典称重法,结合HOBO自动气象站的实地观测,分析了北京地区栓皮栎盆栽幼苗的水分需求规律和水分供求关系以及气候因素对其水分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遮雨棚内,不同水分梯度下栓皮栎容器苗整个生长季的需水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需水量从5月逐渐上升,到7、8月份达到最高峰,9月份开始下降直至10月试验结束。2008年整个生长季各水分梯度最高需水量在7月底8月初,此时各水分梯度苗木需水总量分别为:4936.56mL.株-1.月-1(90%)、3017.21mL.株-1.月-1(70%)、2267.17mL.株-1.月-1(60%)、2010.72mL.株-1.月-1(50%)、1507.61mL.株-1.月-1(40%)。苗木耗水与空气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风速有着很好的复相关性,程度大小依次为:大气温度空气湿度降雨量平均风速。  相似文献   
15.
以华北落叶松(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试验设置6个处理,通过比较苗木形态指标及苗木根系形态结构的差异,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的蘑菇渣堆肥对华北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的密度、pH值、EC值随着蘑菇渣堆肥比例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及苗木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随着蘑菇渣堆肥比例增加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基质中蘑菇渣堆肥比例在0~20%范围内时,苗木形态指标及苗木根系形态结构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基质中蘑菇渣堆肥比例大于30%时,苗木形态指标及苗木根系形态结构与对照出现显著差异,苗木生长受到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腐病作为一种土传病害,主要侵染植物根部,影响植株正常生理过程,发病严重时会造成全株死亡,在草本、林木等植物中均有发生,大大降低了植物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促进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根腐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室内、田间防治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中主要针对林木根腐病的病原菌、发生症状进行概述,并综述利用林业技术、化学药剂、生防真菌、生防细菌和放线菌防治林木根腐病的研究进展,还对根腐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讨论,以为今后植物根腐病的系统研究及其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纯林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刺槐油松混交林中刺槐的生长量大于纯林刺槐的生长量。混交林下土壤无论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渗透性能 ,还是土壤化学性质均优于纯林土壤  相似文献   
18.
根据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阴河林场生产经营现有的间伐强度(24.0%、25.9%、38.6%),设置标准地9块并制作解析木9株,对不同间伐强度条件下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生长状况、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均有明显增加;相同龄组不同间伐强度条件下,林木树干、树皮、树枝、树叶、树根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有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加的趋势。间伐强度为38.6%的林分树干的含碳量为48.20 t.hm-2,比间伐强度24.0%、25.9%的林分分别大2.81、1.08 t.hm-2,林木碳储量的积累主要在树干部分,大约占总碳储量的50%左右。从生产实际来说间伐强度为38.6%条件下林分平均生产力比24.0%、25.9%间伐林分分别高出4%、5%。针对林场生产经营现有的3种间伐措施来讲,最适间伐强度为38.6%。  相似文献   
19.
栓皮栎播种苗年生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L.)苗木培育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其当年生播种苗高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分配及苗体N、P、K质量分数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栓皮栎播种苗当年高径生长有2次高峰,其间生长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94.3%和95.6%;②8月为苗木生物量积累高峰期,该月生物量净增量(3.664 g.株-1.月-1)占全年总量的47.5%。而初期(5—7月)苗木以地上生物量积累为主(生物量占整株比例从63.7%升至70.1%),中后期(7月底后)根系生长加速(生物量占整株比例从29.9%升至59.5%);③器官N、P、K质量分数,初期(5月)较高,中期(6—9月)较低。后期(10月),根的N、P、K质量分数有所回升,茎相对稳定,叶持续下降。从1-0苗体N、P、K质量看,栓皮栎播种苗当年生长3元素积累量分别为:107、9、31 mg.株-1。  相似文献   
20.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和用量对红花玉兰播种幼苗的生长、养分积累、转运效率和利用率的影响,以找到最适施肥比例和用量。试验采取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设9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其中氮施用量为160 mg/株(A1)、320 mg/株(A2)、480 mg/株(A3),磷施用量为80 mg/株(B1)、160 mg/株(B2)、320 mg/株(B3),钾施用量为80 mg/株(C1)、160 mg/株(C2)、320 mg/株(C3)。试验结果表明:(1)施肥对地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能显著提高植株的苗高,比对照提高了20.8%~93.3%,施肥处理后的茎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提高了75.5%~206.6%,但根生物量只有4个处理显著高于对照(A2B3C1、A3B1C3、A3B2C1、A3B3C2)。(2)不同的氮磷钾配比会改变植株各器官内的养分积累,A2B3C1处理可显著提高植株氮含量,比CK提高了38.7%;A2B1C2、A1B3C3处理能够提高植株体内的磷含量,比CK提高了2.0%、6.9%;A2B3C1、A3B2C1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植株体内的钾含量,比CK提高了37.8%、44.2%。(3)A2B2C3处理下,氮的转运效率最高,达到134%;A1B3C3、A2B2C3处理下,磷的转运效率较高,达到63%;A3B2C1处理下,钾的转运效最高,达到77%。(4)A2B3C1(38.7%)的氮利用率最高,A1B3C3(44.8%)的磷利用率最高,A3B2C1(44.4%)的钾利用率最高。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A2B3C1处理下,即施氮量320 mg/株、施磷量320 mg/株、施钾量80 mg/株,氮磷钾配比为4∶4∶1时,最有利于红花玉兰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