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4篇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探讨1-MCP处理对不同采收期‘维纳斯黄金’苹果的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了生长发育期为185 d(采收期Ⅰ)、192 d(采收期Ⅱ)、199 d(采收期Ⅲ)的3个采收期果实分别用浓度为0(CK)和1.0μL/L 1-MCP处理后,在常温(20±0.5)℃条件下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晚采果实的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较早采果实高,出现时间较早,与CK相比,1-MCP处理能显著降低3个采收期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明显抑制或延缓呼吸高峰和乙烯跃变高峰的出现时间。1-MCP处理对采收期Ⅰ和采收期Ⅲ果实的淀粉含量、淀粉酶活性与CK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1-MCP处理能保持3个采收期果实较高的硬度和原果胶含量、明显延缓可溶性果胶含量和PG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活性的上升,显著(P<0.05)抑制采收期Ⅱ果实贮藏13~25 d期间的淀粉酶活性上升,有效延缓淀粉转化。结果还表明,与采收期Ⅰ相比,采收期Ⅱ能维持‘维纳斯黄金’苹果较好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等品质;与采收期Ⅲ相比,采收期Ⅱ能保持果实较高的硬度...  相似文献   
12.
王志华  贾朝爽  王文辉  佟伟  姜云斌 《园艺学报》2020,47(12):2277-2289
为探究不同贮藏温度对‘金红’苹果果实能量代谢和生理品质的影响,将‘金红’苹果分别放置在–2、0、2、4 ℃条件下贮藏,定期测定果实能量相关物质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磷酸腺苷(AMP)含量和能荷(EC)变化以及H+-ATPase、Ca2+-ATPase、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C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相关酶活性,同时测定果实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果实硬度、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生理品质指标,并调查果实组织褐变情况。结果表明:整个贮藏及货架期,–2 ℃下的果实ATP、ADP和AXP(AXP = ATP + ADP + AMP)含量、EC以及能量相关代谢酶活性(H+-ATPase、SDH、CCO)、SOD、乙烯释放速率始终保持最低,维生素C含量后期下降迅速;4 ℃下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降幅较大;–2 ℃下的果实褐变指数最高(果皮和果肉均出现了严重褐变),0 ℃下的果实果皮和果肉也有轻微褐变,2 ℃和4 ℃果实无褐变。贮藏30、45、90 d以及贮藏90 d + 货架3 d和90 d + 货架5 d期间,2 ℃贮藏的果实保持较高的能量水平,果实品质和风味保持较好,0 ℃果实次之。研究结果表明,‘金红’苹果组织褐变与能量亏缺有密切关系,能量亏缺越多,褐变越严重,适宜的低温能维持果实较高的能量水平,同时抑制果实褐变,维持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延缓果实衰老。  相似文献   
13.
四种特色品种小苹果采后生理及耐贮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究四个特色小苹果品种采后生理品质及质地变化规律,为制定特色小苹果最佳贮藏货架期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该研究以‘龙丰’‘金红’‘塞外红’‘乙女’4个特色小苹果为试验材料,在常温(20±1)℃条件下放置14 d,测定果实品质指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乙醇和乙醛含量、乙烯释放量)以及穿刺参数(果肉硬度、果肉做功、破裂力、屈服力)和质地多面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参数(脆裂性、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并对以上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小苹果果实的硬度、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随贮藏时间不断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较小,其中‘龙丰’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均较低,常温贮藏性能优良;‘塞外红’刚采收时品质高,但在常温贮藏期间,硬度下降最大,品质下降较快,常温贮藏性能较差。‘金红’和‘乙女’硬度、维生素C含量下降也较大,且‘金红’和‘乙女’果实的乙醇、乙醛含量出现峰值,而其他小苹果的乙醇、乙醛含量均大体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不同品种小苹果果实的乙烯释放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均出现一个呼吸高峰,‘龙...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采收期对中熟苹果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采收期,为生产上适时采收苹果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熟品种‘乔纳金’、‘金冠’和‘华红’苹果为试验材料,测定果实成熟期间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心大小、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及糖酸含量等指标的变化,并对其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综合性评价。随着果实不断成熟,各品种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均呈现增加的趋势;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不断降低,采收时期对果形指数和果心大小并无明显影响;‘乔纳金’、‘华红’在第三采收期总糖含量达到最高,总酸含量最低,而‘金冠’在第二采收期总糖含量达到最高,总酸含量最低。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采收期与‘乔纳金’、‘金冠’、‘华红’果实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相关性,表明随着采摘期的增加,果实品质发生一系列变化,但对不同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后期采摘苹果应按照品种特性,决定适宜采摘期。综合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糖酸含量等指标,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而确定‘乔纳金’、‘华红’苹果最佳采收期为9月30日左右,‘金冠’采收期为9月18~24日左右。  相似文献   
15.
苹果水心病是果实生理性内部失调现象,主要症状为果肉组织细胞间隙充满液体,呈透明状或水渍状,甜度增加,多发生在心室周围的维管束附近及梗洼处。以苹果果实中的山梨醇为关注点,通过分析果实中山梨醇的来源、运输途径、代谢路径等研究结果,总结苹果水心病产生及消失机理,讨论影响苹果水心病发生的因素,以期为苹果水心病的认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