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篇
农学   28篇
  9篇
综合类   247篇
农作物   16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龙眼产期调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是我国著名的亚热带特产水果 ,由于产期集中 ,市场供应期很短。传统的产期调节方法如利用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差异、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等 ,调节幅度和效果很有限。近年来龙眼科研工作者加强龙眼产期调节的研究 ,并在周年开花结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现简介如下。近年 ,台湾的留美博士颜昌瑞教授发明了龙眼催花技术 (Forcingflower) ,可实现周年开花结果。一年中任何时间 ,催花药剂处理后 4 5- 55d即可开花。据颜博士的研究介绍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对不同品种及不同株龄龙眼处理均有催花效果。在泰国以高压苗处理之经验显示…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福建省福州市在大都市进程中,与市民健康息息相关的空气质量,通过对福建农林大学校园、福州旗山森林公园和福州南江滨公园3个区域共11个试验点进行观测,掌握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和PM1.0)日变化规律,并监测该区域气象因子与颗粒物的相关性特点。结果表明:3个区域空气质量均为II级以上,其中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最优,其次为南江滨公园,最后为森林公园;福建农林大学和南江滨公园大气颗粒物呈早晚高、中午低的"双峰单谷"的"V"字型或"U"字型,福州旗山森林公园大气颗粒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是早上稍下降后逐步提高、傍晚后急剧升高;影响以上3个区域大气颗粒物浓度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校园师生出行及活动、机动车辆尾气及扬尘、湿度及游客人群。气象因子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相关性研究显示,风速越小、相对湿度越大、露点温度越高,TSP和PM10浓度越高,温度、风寒指数、热力指数、露点温度和湿球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大,PM2.5和PM1.0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93.
以“台农甜蜜桃”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法,首次从台农甜蜜桃中克隆出较为完整的包括Fe-SOD、Mn-SOD、Cu/Zn-SOD 3类型20条的SOD基因家族的全长序列,各成员核酸长度范围在858~1 234bp之间,共编码4种不同的蛋白。生物学分析学分析表明,SOD家族蛋白均为稳定的跨膜蛋白,均含有SOD典型的保守结构域,且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但在磷酸化位点上各蛋白差异较大,且3′UTR及5′UTR均具有多态性,可能通过以丝氨酸为主的磷酸化方式,改变酶活性及蛋白构象来参与对桃生长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94.
植物Ran蛋白与核质运输、微管形成等过程密切相关。通过Tail-RCR结合接头连接介导PCR法克隆了龙眼胚性愈伤组织(Embryogenic callus,EC)Ran家族DlRan3A和DlRan3B基因的5′调控序列,长度分别为1276和714 bp。结合生物信息学法,分析启动子的转录起始位点和顺式作用元件。结果表明:龙眼EC DlRan3A和DlRan3B基因启动子分别存在1处和3处转录起始位点,且除了含有TATA box和CAAT box等基本顺式作用元件外,还含有多个光响应元件、激素应答元件、防御与逆境胁迫响应元件等。龙眼EC DlRan3A和DlRan3B启动子转录活性可能受到光、激素信号及逆境胁迫因素的诱导,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信号转导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在DlRan3A启动子区预测到1个长度为214 bp的CpG岛,为后续研究该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及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线索。龙眼EC Ran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有助于揭示Ran在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
选择雪盈、雪皇2个系列4个品种花椰菜,研究不同成熟期对花椰菜芽菜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系列不同成熟期花椰菜的芽菜在总芥子油苷的积累上没有明显趋势,但在三碳和四碳类脂肪类芥子油苷的比例上规律明显。2个系列中,三碳类芥子油苷(3-甲基硫氧丙基芥子油苷)均在早熟型花椰菜的芽菜中的比例更高,四碳类芥子油苷(烯丙基芥子油苷等)的含量均表现为在晚熟型花椰菜的芽菜中含量更高。不同成熟期花椰菜的芽菜中多酚、抗坏血酸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分析表明,晚熟型花椰菜的芽菜中生物量和多酚含量更高,抗氧化性更强,早熟型花椰菜的芽菜中抗坏血酸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96.
不同培养基质对麦冬离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麦冬离体培养条件,以麦冬无菌试管苗为材料,比较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及BA、NAA对麦冬试管苗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BA的条件下,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比例以2.2∶1最合适,麦冬增殖系数为2.60;相同条件下,有BA培养基的麦冬增殖系数高于无BA培养基。不同氮素比例条件下麦冬生根情况也不同,在无NAA的条件下,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例为1.7∶1时,生根情况最好;在有NAA的条件下,生根情况与无NAA的变化趋势相似,但在硝态氮与铵态氮的比例为2.0∶1时,出现不生根的情况。  相似文献   
97.
γ-ECS基因编码的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是细胞内谷胱甘肽(GSH)从头合成的限速酶。以龙眼转录组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γ-ECS基因cDNA全长序列,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JF815477。γ-ECS基因序列全长1 812 bp,包括17 bp 5′UTR及254 bp 3′UTR;ORF长度为1 541 bp编码51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γ-ECS的核甘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蓖麻、毛果杨等具有较高的同源性;γ-ECS为1个具有跨膜结构的非分泌蛋白,具有亲水性;亚细胞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不含信号肽,并存在亮氨酸拉链结构。龙眼胚性愈伤组织γ-ECS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整体表达趋势是先升高,后降低,其表达量在心形胚阶段达到最大值之后在鱼雷形胚阶段急剧下降。γ-ECS基因表达量变化可能与GSH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的含量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98.
采集戴云山脉自然群体的41份野生杨梅样品为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结合相关软件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13条引物共扩增获得175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40条,占扩增总片段的80%,表明戴云山野生杨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STRUCTURE聚类分析(基于模型)将41份野生杨梅划分为6个类群,结合Q值(Inferred ancestry of individuals)分析表明,戴云山脉野生杨梅存在丰富的遗传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99.
龙眼Hsf基因家族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0.
从4种芭蕉属植物的10个不同部位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并用Sherlock MIS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脂肪酸鉴定,分析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种类及数量分布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芭蕉属植物内生细菌含量存在较大差别,其中威廉斯香蕉内生细菌含量最高,达8.809×108 cfu/g,而芭蕉和红花蕉含菌量最低,分别为2.022×105cfu/g和2.171×105cfu/g。在同一种类的不同器官组织中,内生细菌的含量也有所不同。共分离得到64株内生细菌,可鉴定的菌株有23株,划分为14个种群,隶属于11个属,数量最多、分离频率最高的3种内生细菌为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克雷白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赫替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huttiensis)。根据这14种内生细菌的分布情况显示,不同种内生细菌在种群数量分布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