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7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不同优势抗虫棉杂交组合不同生育期基因表达差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DRT-PCR技术对3个产量优势差异较大的杂交棉组合及其亲本在4个生育期叶片cDNA进行扩增和差显,结果表明,产量高、中、低优势组合与其亲本基因差异表达比例从蕾期到花铃期总体上呈递减趋势;杂种特异表达在前3个生育期高优势组合高于中或低优势组合,特异表达可能对杂种优势的产生起一定作用;单亲表达一致是基因差异表达中最主要表达模式,但在各生育期高、中、低优势组合之间变化幅度较小,表明此模式可能与杂种优势发挥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32.
中棉所96014是转抗虫基因常规棉花品种,于202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湖北省种植平均生育期122 d,单株结铃32.6个,铃重5.49 g,整个生育期生长势较强,整齐度好,表现出抗逆性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的优良特性,品种推广潜力大。通过总结介绍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等,为品种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陆地棉抗旱性与SSR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陆地棉抗旱性和寻找与陆地棉抗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挖掘与抗旱性状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方法】以191份陆地棉栽培种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在萌发期采用质量分数为15%的PEG6000竖直滤纸法对191份材料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其发芽率。根据隶属函数值对萌发期抗旱性划分抗旱级别。利用关联分析的方法以74对SSR引物对该自然群体进行基因组变异扫描。在利用Structure 2.3.4分析该自然群体的遗传结构的基础上,使用Tassel 2.0的GLM模型将基因型数据与萌发期抗旱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寻找与抗旱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结果】筛选出强抗旱材料46份,中等抗旱材料59份,干旱敏感材料86份;群体结构分析将191份材料划分为2个亚群,分别包含123份和68份材料;通过关联分析获得与陆地棉萌发期抗旱性显著相关的分子标记15个,各位点对表型变异解释率为2.2%~7.49%。【结论】本研究筛选出强抗旱材料46份,获得与萌发期抗旱性相关的分子标记15个,可供棉花抗旱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通过对棉花抗黄萎病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鉴定可以应用于育种实践的能稳定检测到的主效QTL,为棉花抗黄萎病遗传改良奠定分子基础。【方法】以抗黄萎病品种中植棉2号和感黄萎病品种冀棉11号为亲本杂交的F2群体和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作为作图群体,在对2个群体进行多环境黄萎病抗性鉴定和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检测的基础上进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并对获得的主效QTL置信区间进行候选基因挖掘。【结果】在F2:3家系和RIL群体中共检测到7个抗黄萎病QTL,能够在多个环境条件下重复检测到的QTL有4个,包括q VW-D05-1、qVW-D05-2、q VW-D05-4和qVW-D05-5。共线性分析表明上述4个QTL集中分布于D05染色体上2 293 776~3 205 058 bp和62 407 897~62 582 344 bp 2个区域。4个抗性...  相似文献   
35.
抗虫棉中棉所96014在2018―2019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出丰产、抗逆的特点。于2022年在湖北省团风县通过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种植密度:2.25万、3.00万、3.75万和4.50万株·hm-2,副区为施肥量,B1~B4处理全生育期N+P2O5+K2O的用量分别为(180.0+90.0+180.0) kg·hm-2、(225.0+112.5+225.0) kg·hm-2、(270.0+135.0+270.0) kg·hm-2和(315.0+157.50+315.0) kg·hm-2,探索不同处理下该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中棉所96014的第一果枝节位、单株果枝数、株高以及公顷铃数、铃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3.00万和3.75万株·hm-2下的籽棉和皮棉产量较高。施肥量对单株果枝数、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有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