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研究了取食不同浓度的蜂蜜、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清水对照对伞裙追寄蝇寿命、日均存活率、产卵量、产卵期、逐日产卵量,以及子代发育历期、寿命、寄生率、羽化量、雌蝇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的蜂蜜水处理的伞裙追寄蝇,雌蝇平均寿命为33.13 d,雄蝇平均寿命为21.71 d,与清水对照存在显著性差异。喂食10%蜂蜜水的雌蝇存活天数最长为51 d。补充10%蜂蜜水的伞裙追寄蝇产卵量和日均产卵量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分别为70.20和13.77粒/d。10%蜂蜜水喂食的成虫其子代羽化出的雌蝇平均寿命最长,为35.41 d。不同营养源对伞裙追寄蝇子代蛹重、寄生率、雌蝇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嗜菌异小杆线虫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发掘具有耐高温特性的昆虫病原线虫,本实验室对在山东地区采集的122份土样进行了线虫分离,得到异小杆线虫JNR,扩增其ITS基因和D2-D3基因,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可得:线虫JNR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在同一分支,同源性达到98%以上,为嗜菌异小杆线虫品系。为进一步了解该线虫品系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研究了其侵染力、高温耐受力及水平运动能力。结果表明,线虫JNR有较好的耐热性,38℃条件下处理16 h,存活率最高54%,24 h时为32%;40℃水浴处理2 h,低浓度500 IJs/mL下存活率28%,3 h后全部死亡。对大蜡螟和小菜蛾的生测结果显示,在10、15、20、25、30、35、40、60、120、240 IJs/头剂量下处理24 h,蔬菜害虫小菜蛾先出现死亡,大蜡螟则在48 h后出现死亡;大于20 IJs/头剂量下,处理48 h后线虫对大蜡螟的校正死亡率达到59.5%,高于对小菜蛾的侵染效果。在剂量120 IJs/头以上,72 h后寄主的校正死亡率均能达到100%。异小杆线虫JNR在30℃条件下水平运动能力比在18、25℃时强,48 h时有31%的个体运动到3.6 cm处。以上研究表明,该线虫有较强的侵染力,特别是在温度相对较高时具有较好的耐热力和水平运动能力,对防治蔬菜田小菜蛾具有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3.
茄无网蚜以刺吸的方式为害大豆,近年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其抗药性逐年增强,危害呈上升趋势。为了解茄无网蚜气味结合蛋白的作用机制,寻找新的防治靶标,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茄无网蚜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solobp7(以下均用Asolobp7表示茄无网蚜OBP7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KF813022)。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茄无网蚜不同发育阶段1、2、3、4龄若虫、无翅成蚜、有翅成蚜和不同组织头部(不含触角)、胸部、腹部、触角、足中Asolobp7在mRNA水平上的相对表达量,同时用DPS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Asolobp7基因cDNA序列全长735 bp,编码155个aa,预测分子量为17.52 kD,等电点为8.78,N-末端疏水区包含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solobp7在茄无网蚜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触角组织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它组织,头部(不含触角)、足、胸部、腹部、翅表达量相对偏低,其中头部(不含触角)、足差异不显著,胸部、腹部、翅差异不显著;Asolobp7在茄无网蚜的不同发育阶段也均有表达,1、2、3龄和有翅蚜时期表达量偏低且差异不显著,4龄时期有显著增高,无翅成蚜时表达量最高,与其它发育阶段差异极显著。以上结论说明Asolobp7主要表达于茄无网蚜的触角组织中,且在无翅成蚜时期最为活跃。说明Asolobp7与触角所承担的嗅觉行为有着密切联系且在无翅成蚜时期的嗅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寻找新的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植物提取液对菜蛾的杀虫活性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4种植物的提取液为试验材料,对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进行了室内测试,筛选出了杀虫活性好的百部根、川楝、小蓟和拒食效果明显的姜根提取液,川楝10倍的死亡率达63.33%,小蓟10倍死亡率达54.24%,其中百部10倍液的死亡率达到83.05%,杀虫效果最理想;同时对植物源农药绿晶进行了测试,利用800倍液处理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达78.95%。  相似文献   
15.
利用8000IU·滋L-1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对油松毛虫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和松林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Bt悬浮剂对油松毛虫有很高致死作用。分别利用500,400和300倍稀释液喷雾松枝饲喂2龄幼虫,处理120h后,幼虫死亡率分别为32.50%,35.00%和62.50%。平均症状级别达1.625~2.575,致死作用迅速。林间施用Bt悬浮剂500,400和300倍稀释液,处理7d后,幼虫校正死亡率为74.68%~84.81%,10d后防治效果达85.00%~90.00%,显著高于25%灭幼脲三号悬浮剂的对照处理。  相似文献   
16.
大豆食心虫两种性诱芯和诱捕器田间诱蛾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进大豆食心虫诱捕防治技术,采用两种性诱芯(橡胶塞性诱芯和塑料细管性诱芯)和两种诱捕器(水盆和粘胶板),研究了其诱蛾效果。结果表明:橡胶塞性诱芯的平均诱蛾量是塑料细管性诱芯的12.77倍,差异显著;单盆日最大诱蛾量达9.56倍,差异显著。三角型粘胶板的平均诱蛾量是水盆的1.44倍,差异不显著;单盆日最大诱蛾量是1.51倍,差异也不显著。建议目前生产上使用橡胶塞性诱芯,优先考虑使用粘胶诱捕器。  相似文献   
17.
室内试验表明,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种的A24品系和Heterorhobditid bacteriophora种的H06品系对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的幼虫均有一定的侵染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VB.NET的农业害虫专家系统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业生产中害虫防治的需要,建立昆虫信息数据库,为农业害虫的鉴定和防治提供帮助与支持。介绍了“农业害虫专家系统”的概念和基本结构,着重描述了农业害虫专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农业院校招生和教学改革的推进,植物保护专业经历了一个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过程,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都经历了一个改革和调整过程,使教师的思想和观念更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0.
4种药剂对菜青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 g·L^-1顺式氯氰菊酯乳油对菜青虫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活性,且持效性较好;其余依次为25 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50%敌敌畏乳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