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篇
  5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采用自制复合生物制剂LD-1-LD-4与筛选的市售抑制植物病毒的生物制剂、化学制剂共7个处理,连同清水对照,对白菜上接种的芜菁花叶病毒(TUMV)进行防治。结果表明,自制生物制剂LD-4在抑制TUMV的增殖和减轻病状、延缓发病速度以及制剂残效期等方面明显优于市售生物制剂和化学制剂,在促进白菜植株生长方面则以市售生物制剂为优,自制生物制剂居中,而市售化学制剂居末。  相似文献   
62.
小麦叶片蛋白质组的2D-LC分离及Nano LC-MS/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二维液相色谱(2D-LC)与双向电泳(2-DE)技术具有互补性,本文旨在探讨利用2D-LC和纳升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Nano LC-MS/MS)技术分离鉴定小麦叶片蛋白质组的新方法。【方法】小麦叶片蛋白经提取、脱盐后,进行第一维阴离子交换分离;收集洗脱组分进行SDS-PAGE分析,并对非高丰度蛋白组分进行第二维反相液相色谱分离;随机选择含较低吸收峰的部分组分经胰蛋白酶水解后进行Nano LC-MS/MS 分析;将串联质谱数据通过MASCOT搜索NCBInr和EST数据库,并对二级质谱获得的蛋白序列进行MS BLAST分析。【结果】经第一维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离,收集得到15个组分,其中第15组分包含小麦叶片丰度最高的蛋白——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其余14个组分经反相液相色谱分离,共收集1 551个组分,获得1 867个色谱峰;随机对其中6个含较低吸收峰的收集组分酶解和Nano LC-MS/MS 检测,9种蛋白得到鉴定。【结论】结果初步表明,利用2D-LC和Nano LC-MS/MS技术可有效地分离和鉴定小麦叶片蛋白质组,为更深入全面地研究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
昆虫热休克蛋白Hsp70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休克蛋白Hsp70诱导性显著,合成量多并具有高度的保守性。Hsp70表达于所有的活体细胞中。Hsp70具有分子伴侣、抗细胞凋亡功能,参与免疫反应、抗氧化功能,可以提高细胞对环境胁迫或伤害的耐受性。文章对Hsp70的特性以及其在昆虫学中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4.
中俄边境绥芬河口岸蛾类种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5月至2005年9月在中俄边境绥芬河口岸区域,采用黑光灯诱集和野外捕捉的方法进行蛾类调查,共整理鉴定出蛾类172种,隶属于12科。其中国内新记录种1种,黑龙江省新记录种12种,基本明确了该地区蛾类区系情况。文中列出了害虫学名。  相似文献   
65.
我国转Bt抗虫基因棉杀虫活性的时间与空间动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利用我国研制的转Bt抗虫基因棉GK-12品系,系统测定了对棉铃虫杀虫活性的时间与空间动态。结果表明,转Bt抗虫基因棉相同部位叶片的杀虫活性随着棉花的生育期呈下降的趋势,并在盛花期之后显著降低;各花器的杀虫活性在田间棉铃虫第三代期明显高于第四代期;在模拟棉铃虫田间自然取食的条件下,第四代期的幼虫世代存活率明显高于二代期,有0.4%的幼虫可以发育至蛹期。转Bt抗虫基因棉不同器官杀虫活性的顺序为:叶〉蕾  相似文献   
66.
捕食行为是生态学相互作用研究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生态学者已经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研究节肢动物的捕食行为。其中对田间收集的捕食者进行中肠分析成为获得关于捕食行为数据最清楚、有效的方法。文章综述了对捕食者进行中肠分析的主要方法,特别介绍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和DNA技术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7.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在未滞育-滞育-滞育解除过程的代谢变化,准确测报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时期,掌握防治时机,进而达到减少使用农药的目的,本试验研究了经4,13,18,23,25℃及室外自然温度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大豆食心虫Leguminirora glycinioorella滞育前及进入滞育后,不同阶段其体内抗冻、滞育主要代谢酶-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丙酮酸激酶、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进入滞育的大豆食心虫体内上述4种代谢酶的活力与未滞育时这4种代谢酶的活力均差异显著,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丙酮酸激酶活力分别下降0.99,2.85和7.86U·mg~(-1),过氧化物酶活力升高1.58 U·mg~(-1);与室外自然条件相比,4℃诱导大豆食心虫进入滞育初期,其体内海藻糖酶和丙酮酸激酶活力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活力显著升高,而山梨醇脱氢酶活力在各诱导温度下保持平稳;不同滞育诱导温度处理大豆食心虫进入滞育后,在滞育初期(11月)、滞育中期(2月)、滞育解除(6月)代谢酶活力变化明显,其中23℃诱导的处理组在这3个滞育阶段的海藻糖酶、山梨醇脱氢酶、丙酮酸激酶活力均达到峰值,2月是大豆食心虫由滞育向滞育解除转折的关键期。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测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新世纪高等农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农业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21世纪,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其中高等农业院校是培养高等农业创新人才的主体和重要基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教育过程中把全面培养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创新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开放的教学模式以及浓厚的学术氛围构成培养创新人才这个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本从培养农业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出发,对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和外部环境条件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69.
在黑龙江省的黑河,安达,密山,汤原等9个市县,对大豆根潜蝇的种群数量与大豆重迎茬年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重迎茬加剧了大豆根潜蝇的危害,重茬1,2,3年的有虫株率分别比茬高14.8%,23.5%和25.5%,在大豆奶潜蝇的防治中,采用呋多福,甲多,大豆种衣剂,叶喷剂,绿肥和大豆硼肥等药剂进行防治,较对照明显降低了危害株率和有虫株率,对大豆根潜蝇防治效果达7.7%~88.5  相似文献   
70.
二条叶甲(Paraluperodes suturalis nigrobilineatus Motschulsky)属鞘翅目叶甲科,又名黑条罗萤叶甲、二黑条萤叶甲、大豆异萤叶甲、二条黄叶甲、二条金花虫,俗称地蹦子。该虫在大豆田上每年都有发生,但仅作为次要性害虫而未被人们重视。近年来,随着大豆的大面积重迎茬、农业产业结构的大力调整及气候不断变化等,二条叶甲在大豆田里逐渐上升为主要发生的害虫。本文对该虫的发生为害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