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56篇
农学   47篇
基础科学   42篇
  34篇
综合类   403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74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为建立人参的快速鉴定体系,确定常用的植物DNA条形码是否适用于人参鉴定,并探讨ITS序列与FTIR技术联用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吉林产20种植物的ITS序列,对人参、西洋参等植物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并进行双向测序,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FTIR技术,基于峰形、峰高、峰强等不同年限人参进行分析。ITS序列不仅能够将同种人参分类成簇,同时也可形成不同分支且支持率均在70%以上。人参皂苷的特征吸收峰为1740 cm^(-1)、1518 cm^(-1)、1450 cm^(-1),人参及其近缘种红外光谱的“指纹区”能够反映该药材化学成分的专有特征。因此基于ITS序列与FTIR技术联用可以对人参进行快速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872.
【目的】探究喀什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为区域生态安全保护和绿洲区永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方法】以我国典型的干旱绿洲区——喀什地区为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模型和景观连接度对生态源地进行分析与确定,应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和重力模型对连接各生态源地的生态廊道进行识别与分析,结合生态断裂点识别和生态网络分析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进行提升。【结果】(1)喀什地区生态斑块面积占比较高,有较好的生态安全基础,但斑块数量多、面积差异大,导致生态斑块破碎度大,有较大的生态安全隐患;(2)生态斑块、生态源地及核心生态源地的分布形成明显的差异性分区,最终确定出16块核心生态源地;(3)识别出66条总长为5693.356 km的生态廊道,其连通生态源地的作用较好,能满足连通层次的安全;(4)提出“一源、一廊、两区、两带、三核、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为生态安全保护提供选择的优先级。【结论】喀什地区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修复对区域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73.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评价农田灌溉用水效益的重要指标,农作物净灌溉定额的精准确定对于科学合理测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尤为重要,净灌溉定额的确定有直接量测法与观测分析法两种。以托山水库灌区单季晚稻净灌溉定额确定为例,直接测量法和观测分析法确定的水稻净灌溉定额分别为409.74mm和428.15mm,两者相差18.41mm,说明直接量测法确定的净灌溉定额科学合理,为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提供了关键基础。  相似文献   
874.
在小兴安岭地区采集大型真菌标本645份,经分类鉴定出437种,由399种担子菌和38种子囊菌组成。其中,优势科有14科,占小兴安岭地区总科数的20.59%;优势科共含284种,占总种数的64.99%。优势属有22属,占小兴安岭地区总属数的13.84%;优势属共含214种,占总种数的48.97%。小兴安岭地区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分为5个分布类型,以世界广布成分(55.35%)为主,其次为北温带成分(32.70%)。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共8个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成分(51.26%)为主,其次为世界广布成分(32.27%)。小兴安岭地区属级、种级成分主要以世界广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说明该区的大型真菌具有明显的世界广布和北温带性质,且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75.
为明确葡萄园区干旱评价标准,制定了一种具有区域适用性的干旱指数,通过在渭南市临渭区葡萄研究所葡萄试验田进行干旱胁迫对比试验,得出一种结合植物生长图像与环境要素的干旱监测模型;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计算出土壤湿度与众多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得到干旱监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确定系数(R-square)可达0.91,模型精确,拟合效果较好。搭建了一个干旱监测与预警平台,可以实时监控作物的生长状况,为精准灌溉提供决策。  相似文献   
876.
于2021年在浙江省桐庐县施用不同药剂组合在单季稻五(3)代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主害代若虫(幼虫)高峰期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喷施1次10%三氟苯嘧啶SC 16 mL/667m2 +6%阿维·氯苯酰SC 50 mL/667m2和喷施1次60%吡蚜·呋虫胺WG 18 g/667m2 +30%茚虫威WG 10 g/667m2,对五(3)代稻飞虱的速效、控效均较好,药后3 d校正防效分别达90%和88%,药后7 d~14 d校正防效均达97%以上;对五(3)代稻纵卷叶螟幼虫、保叶效果也均较好,药后6 d对幼虫校正防效分别达75%和83%,对虫苞校正防效分别达82%和73%,药后13 d对虫苞校正防效仍分别达80%和81%;且均对稻飞虱主要天敌蜘蛛较安全。以上说明杀虫剂混施对单季稻五(3)代稻飞虱和稻纵稻纵卷叶螟主害代适期防治一次,具有较好的综合防控效果,可因地制宜在单季稻区轮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77.
【目的】评价海南地质高背景区树仔菜的质量安全性,并考察碱性液体肥对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性,以及降低树仔菜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的效果,为改善土壤环境和促进树仔菜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分别施用碱性液体肥和复合肥,研究重金属铅(Pb)、铬(Cr)和砷(As)在树仔菜—土壤中的形态特征及迁移积累规律,考察碱性液体肥对树仔菜吸收积累迁移重金属的影响,并对土壤属性与重金属形态及树仔菜各部位重金属含量进行相关分析,明确影响重金属Pb、Cr、As在树仔菜—土壤系统中迁移积累的环境因子。【结果】与复合肥对照区相比,施用碱性液体肥提升土壤pH 1.25,其土壤有机质(OM)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提高9.1%和8.4%。Pb、Cr、As在树仔菜土壤中主要以残渣态存在,碱性液体肥分别降低Pb、Cr和As交换态75.5%、25.9%和0.8%,而复合肥提升Pb和Cr交换态36.8%和26.5%。施用碱性液体肥施用后树仔菜嫩梢中的Pb、Cr和As含量分别降低73.0%、59.4%和34.0%,而复合肥施用后树仔菜嫩梢的Pb含量显著增加39.3%(P<0.05,下同),Cr和As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树仔菜Pb和Cr在各部位积累规律为根>茎>叶>侧枝>嫩梢,迁移规律为TF2(茎→叶) ≥TF1(根→茎) >TF3(叶→侧枝) >TF4(根→嫩梢),Pb、Cr和As主要积累在树仔菜根部,向叶部位运输的能力较强,向嫩梢运输的能力较弱。碱性液体肥施用后嫩梢的Pb富集系数下降50.0%,而施用复合肥的树仔菜所有部位Pb和Cr富集系数均显著升高。碱性液体肥试验区Pb、Cr和As的TF4分别显著下降73.3%、43.6%和46.9%,而复合肥对照区Pb的TF4显著升高30.0%,As的TF1显著升高11.0%。土壤pH、CEC和OM与树仔菜侧枝和嫩梢中重金属Cr、Pb、As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负相关。【结论】施用碱性液体肥是一种既能提供植株养分,又能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减少重金属在树仔菜积累迁移的农艺措施,可为树仔菜安全生产提供行之有效的绿色可持续方法。  相似文献   
878.
为筛选适用于桔梗的芽前除草剂,本试验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33%二甲戊灵乳油和720 g/L异丙甲草胺乳油2种除草剂对桔梗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720 g/L异丙甲草胺乳油可显著降低桔梗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3%二甲戊灵乳油可提高桔梗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降低桔梗种子发芽率。当33%二甲戊灵乳油浓度为0.32 mL/L时,桔梗种子发芽率降低幅度最小。在幼苗生长阶段,33%二甲戊灵乳油和720 g/L异丙甲草胺乳油均可显著降低幼苗根长和苗高,增加根粗和茎粗,其中0.32 mL/L的33%二甲戊灵乳油处理桔梗幼苗苗高和根长的降幅以及幼苗根粗和茎粗的增幅低于其他处理。可见,33%二甲戊灵乳油浓度为0.32 mL/L时对桔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79.
侵蚀沟沟头前进,沟岸扩张,沟床下切严重影响区域粮食生产和环境质量。以宁夏彭阳县玉洼流域3个稳定侵蚀沟的沟头、沟床、沟岸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侵蚀沟不同部位(沟头、沟床、沟岸)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K值,采集0—10,10—25,25—40,40—55,55—70 cm土壤,测定并计算土壤质量含水量(θ)、土壤容重(ρ)、土壤总孔隙度(φ)、土壤黏粒(CLA)、粉粒(SIL)、砂粒(SAN)含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土壤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几何平均直径(GMD)及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利用EPIC模型计算土壤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1)侵蚀沟各部位平均质量含水量、总孔隙度、有机质、粉粒含量、>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的大小顺序均为沟床>沟岸>沟头,各部位平均土壤容重、砂粒含量为沟头>沟岸>沟床,平均土壤黏粒含量为沟岸>沟头>沟床,各部位土壤机械组成均为粉粒含量>砂粒含量>黏粒含量;(2)侵蚀沟各部位土壤...  相似文献   
880.
明确黄土丘陵区降雨对土壤水分影响,对准确评估降雨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陕北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栽植后自然撂荒23年的柠条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监测不同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探讨不同土层土壤水分补充增量对降雨特征(降雨量、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消耗和补充主要集中于0-500 cm土层,其月变化在垂直剖面呈“双峰”(4—5月)、“单峰”(6月)和“双峰”(7—10月),随土层深度增加变化率减弱;(2)当降雨量>4 mm时表层土壤水分得到有效补充,当其超过142.8 mm时补充深度可到达200 cm土层,其中长历时强降雨较短历时强降雨对土壤水分补充增量小,但其补充深度较深,达到峰值时间长,但小降雨长历时则土壤水分补充增量较小;(3)降雨特征对土壤水分影响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其中降雨量和降雨历时对土壤水分影响主要在0—50 cm土层,而降雨强度对其影响主要在0—30 cm土层。降雨量(降雨历时)和土壤水分补充增量对数拟合最优,而降雨强度与其则表现为幂函数拟合最优,其可分别解释土壤水分补充增量的39%~76%(降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