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5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化控技术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技术,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豆鼓粒期至成熟期叶片生理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旨在探讨调节剂提高大豆产量的作用机理,为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 ~ 2014年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林甸试验基地,进行叶面喷施烯效唑(S3307)和2-N, N-二乙氨基乙醇酯(DTA-6)田间试验。试验于初花期(R1期)叶面喷施1次,设3个处理: 1)CK,喷施清水; 2)喷施DTA-6,浓度60 mg/L; 3)喷施S3307,浓度50 mg/L。大豆盛荚期(R4期),用叶绿素仪测定大豆倒3叶和倒9叶的叶绿素值;大豆鼓粒始期(R5期)开始第一次取样,以后每隔5 d 取样一次,共取样7次,测定叶片中的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和淀粉酶总活性。大豆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果】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22 d,调节剂极显著增加了大豆植株不同部位,尤其是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3307和DTA-6处理的倒3叶叶绿素含量比CK增加9.32%、 7.02%,倒9叶叶绿素含量比CK增加11.12%、 10.38%,各处理倒3叶和倒9叶的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达到正相关。DTA-6和S3307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40、 45和50 d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CK;DTA-6和S3307处理的蔗糖含量分别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40~50 d和35~50 d达到了最大增加量,S3307对蔗糖积累的作用效果较好;DTA-6和S3307处理在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50、55和60 d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均高于CK;不同调节剂处理对淀粉酶总活性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喷植物生长调节剂后第45 d时,调节剂作用的淀粉酶总活性达到最大值,各处理淀粉酶活性的高低顺序为S3307、 DTA-6>CK均与CK处理差异显著。不同调节剂处理均增加了单株荚数、粒数、粒重,S3307处理的单株荚数和粒数与CK相比,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DTA-6处理的各产量因素与CK相比,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2013年S3307和DTA-6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增加20.74%和14.96%;2014年S3307和DTA-6处理的产量分别比CK显著增加19.33%和14.13%。【结论】初花期(R1期)叶面喷施S3307和DTA-6均显著增强了大豆叶片的生理代谢。尤其在喷施调节剂后50 d,此时恰处于籽粒灌浆期,S3307和DTA-6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蔗糖和淀粉含量均高于CK。两调节剂均显著促进了生育后期大豆叶片的生理活性,延缓了叶片衰老,进而提高了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春玉米子粒建成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于7展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动素和烯效唑,以清水为对照,研究调节剂对玉米子粒建成及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喷施调节剂后第30~39 d,两个处理均显著增加子粒的鲜重、干重、体积和可溶性糖含量。喷药后第48 d,不同品种子粒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量呈不同的变化规律,德美亚1号激动素处理和德美亚2号烯效唑处理的调控效果较好。喷药后第30~48 d,德美亚1号和德美亚2号两个品种子粒转化酶活性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间呈相同的变化趋势。植物生长调节剂均显著改善子粒的形态,加快子粒的新陈代谢,扩充子粒库容量,进而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3.
网络作为当代迅速发展的高新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也深受其影响。主要是研究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所引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里的变革。  相似文献   
34.
增产胺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浓度的DCPTA浸种处理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了增产胺(DCPTA)对玉米种子发芽成苗及其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CPTA浸种处理能显著增加玉米幼苗的高度,使2叶期幼苗的株高增加了7.41%~40.10%,使根冠比、地下部分干重增加,增长率分别达到13.36%~29.77%和2.47%~113.58%。玉米幼苗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在0.67 mL/L,0.4 mL/L,0.29 mL/L浓度下低于对照,2 mL/L浓度下高于对照;发芽种子呼吸速率在0.67 mL/L,0.4 mL/L,0.29 mL/L浓度下高于对照,2 mL/L浓度下低于对照;玉米幼苗丙二醛含量在0.67 mL/L,0.4 mL/L,0.29 mL/L浓度下高于对照,2 mL/L浓度下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35.
赵晶晶 《南方农机》2023,(3):178-180
PLC技术的使用使得工业发展迎来了新进程,合理应用PLC技术,将有效提升工业设计水平。通过PLC技术的加持,实现立体仓库自动化的设计。基于此,笔者介绍了PLC技术的优势,详细阐述了立体仓库设计、PLC的选择及I/O配置等。结果表明,PLC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手动控制的弊端,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了立体仓库空间的利用率及企业效益,提高了立体仓库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36.
赵晶晶 《林产工业》2005,32(2):32-33
粉尘污染是大多数中密度纤维板厂存在的问题。广东威华梅州中纤板厂是一家年产6万m3的中密度纤维板厂,全套设备为国产设备,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该厂纤维回收利用和通风除尘系统运行效果极不理想,大量散失纤维,严重污染环境,不仅有害员工健康,而且浪费原材料。经研究设计,对该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本文所述只针对铺装工段的纤维回收系统,砂光粉尘另外配有一套独立设备)。  相似文献   
37.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马铃薯克新1号为试验材料,在苗期叶面喷施调节剂烯效唑(S3307)和胺鲜酯(DTA-6)进行处理,以清水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叶和块茎间光合产物变化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3307和DTA-6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增加前期叶片内蔗糖和淀粉含量;喷施调节剂第34天(块茎膨大期),S3307和DTA-6处理促进叶片中淀粉含量向块茎中转运降低叶片内淀粉含量,利于源器官的物质输出;S3307和DTA-6显著增加各取样时期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含量;S3307和DTA-6在喷施后第18和34天显著增加块茎可溶性糖含量;马铃薯块茎内淀粉含量的变化与叶片内蔗糖和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S3307和DTA-6处理均显著促进单薯重,同时DTA-6处理的单株薯数也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以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为研究材料,检测了火龙果果实成熟过程中果肉和果皮中叶绿素、甜菜红、总酚、总黄酮和总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通过烘干称重法检测果实水分含量和干物质重;通过手持式折光仪测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结果表明,两个火龙果品种的果皮中叶绿素含量在成熟过程中均持续下降。在成熟过程中,两个品种的甜菜红、总酚、总黄酮和总抗氧化活性均逐渐升高;在成熟阶段(开花后第30天),白肉火龙果果皮中总酚和总黄酮浓度及抗氧化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红肉火龙果,而甜菜红浓度显著低于红肉火龙果。在成熟过程中,红肉火龙果的果肉中甜菜红浓度逐渐升高,而白肉火龙果略有下降。两个火龙果品种果肉中的总酚、总黄酮和总抗氧化活性均在开花后第23天达到最高,并在随后逐渐降低。在成熟阶段,两个火龙果品种果皮中的甜菜红、总酚、总黄酮和总抗氧化活性均高于果肉。开花后第18天开始,两种火龙果果肉干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含水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本研究表明火龙果果皮是提取甜菜红、总酚和总黄...  相似文献   
39.
赵晶晶 《福建茶叶》2016,(7):241-242
采茶戏是第一批被国家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地方音乐。从历史上看,采茶戏起源于江西、广西、湖南等地,其中又分别以不同地区的地名加以区分,特别是在我国南方的客家地区更是受到百姓的欢迎。然而,由于自身及社会上多方面的因素,这样一种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的地方戏剧音乐,却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障碍。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采茶戏,有必要从高校音乐教育的这块阵地上探索一条创新发展采茶戏的道路。本文认为,将采茶戏音乐纳入高校音乐教育,无论是传承采茶戏文化,还是改革探索高校音乐教育的方式,都具有积极而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