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9篇
  4篇
综合类   72篇
农作物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所于1997年实施水稻超高产栽培,种植杂交粳稻泗优523和中籼稻扬稻6号各2.0亩,经实收亩产量分别为760.3kg和722.0kg,取得了预期进展。根据进展实绩,对实施水稻超高产栽培有如下几点思考。1水稻超高产栽培经济产量结构走向当前稻作界研究结...  相似文献   
22.
前人对有关超级稻的高产生理与理想株型以及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做了大量研究。超级稻弱势籽粒结实不稳定、籽粒充实差、粒质量低是影响超级稻发挥高产潜力、改善品质的重要因素。从超级稻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影响超级稻增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原因、水氮管理对超级稻弱势籽粒的调控作用进行分析,提出水氮互作提高超级稻弱势籽粒充实机理、调控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23.
为了深入研究水稻幼穗分化发育及颖花形成过程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作用机理,本文综合分析了水稻颖花形成的特点,总结了幼穗分化发育与同化物代谢的关系和幼穗发育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关系,并探讨糖信号与激素信号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幼穗发育的调节作用及机理。认为大穗型水稻二次颖花易退化、穗粒数不稳定与NSC关系密切,可溶性糖与植物激素调节及其相互作用对幼穗的分化发育有重要调控作用,提出通过深入研究NSC代谢特征及穗分化发育阶段各可溶性糖组分的积累与分解规律,以及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水平、蛋白表达及代谢关键酶活性,探寻NSC糖信号-激素及激素间的平衡-相关蛋白表达和代谢酶活性-颖花数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通过调节NSC代谢,构建促进颖花分化、减少退化为目标的栽培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24.
两系杂交稻穗颈节间维管束与籽粒充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系杂交稻穗颈节维管束特征及其籽粒充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维管束数目与一、二次枝梗数及颖花数有密切关系。籽粒充实好的品种维管束和韧皮部的总面积显著高于籽粒充实差的品种,维管束的颖花负荷量与总库容负荷量明显低于充实率差的品种。扬两优6号不仅库容量大,而且籽粒充实率、充实程度良好,结实率正常。发达的维管束是其籽粒充实的前提。还讨论了育种、栽培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不同播栽期、密度、施肥量、肥料运筹等栽培因子的产量比较,研究丰优香占在早播早栽、密度22.5×104穴.hm-2、施氮量225.0 kg.hm-2(基肥、分蘖穗肥、保花肥比为6∶3∶1)最佳栽培条件下的物质生产、物质运转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丰优香占库容较大,填库能力强;抽穗期至成熟期,其光合作用能力强,粒叶比高,光合产物多;花后其光合产物对籽粒充实的贡献大,源库间流的通畅性好,库、源、流较为协调。  相似文献   
26.
在常规大田条件下,以早熟晚粳扬粳4038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磷、银肥比例对直播水稻品质的影响,探索直播水稻高产、高效、品质调优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降低,增施磷、钾肥,可显著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率.在施纯氮0~450 kg· hm 2范围内,随施氮量以及穗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直播水稻...  相似文献   
27.
以2个早熟晚粳超级稻品种扬粳4227和南粳44为材料,设置了不施穗肥(T0),不施促花肥、单施保花肥(T1),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3(T2),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1∶1(T3)、促花肥∶保花肥施用比例为3∶1(T4)和单施促花肥(T5)5种穗肥处理,观察了穗肥施用方法对机插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穗肥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花后干物质积累,增加了穗分化至抽穗期的氮素积累及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促花肥∶保花肥比例为1∶1处理(T3)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其他各处理。表明适宜的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有利于促进机插水稻植株生长,并获得较高产量与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8.
一、选育经过 1997年利用粳质籼型不育系K17A为母本,与本所育成的恢复系R507测配;1998年K17A×R507组合进入测交优势鉴定和组合比较试验,综合性状具有明显优势;同年正季在江苏扬州进行K17A×R507小面积制种.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2001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2002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29.
优质不育系粤丰A的引进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粤丰A是国内育成的第一个无垩白米的优质型野败不育系,引进后采用双亲品质等性状互补原理,与优质恢复系R6547配组,实现了双亲品质等性状基因的等位性,育成优质杂交灿稻组合丰优香占,其稻米品质9项指这到颁优质米一级标准,2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产量水平达600kg/亩,抗生强,对抗进国内稻米优质和优质稻种子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的叶片光合性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旨在探明中熟籼稻在品种改良过程中籽粒产量和叶片光合性能的变化特点。以江苏省近70年来不同年代在生产上应用的12个代表性中籼水稻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据应用年代将其分为20世纪50-60年代、60-70年代、80-90年代和21世纪00-10年代(超级稻) 4种类型,研究其产量、冠层结构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品种的改良,中籼水稻品种的产量不断提高。群体总颖花量、面积指数和粒叶比显著增加,叶基角减小,群体透光率、光合势(绿叶面积持续期)、抽穗期剑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PSII最大和实际光化学效率以及荧光与非荧光淬灭系数增加。最大叶面积指数和全生育期总光合势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PSII最大和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以及荧光和非荧光淬灭系数与结实率或粒重呈显著相关。表明在品种改良过程中,株型和叶片光合性能的改善是中籼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