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1篇
  3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在较高的密度下,将鲜食玉米浙甜糯615与鲜食大豆间作,比较浙甜糯615在4种间作模式下的产量情况。结果表明,在田间667 m2 间作玉米密度3 400株水平下, 3行大豆间作2行玉米产量最高,该配置模式的行距、株距搭配较合理。  相似文献   
22.
通过研究诱捕器-性诱芯组合的诱集效果,及诱捕器悬挂高度、排列间距等空间分布因素对鲜食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诱捕效果的影响,明确草地贪夜蛾性诱装置最佳使用方案,为使用性信息素进行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持。选用3种性诱芯和3种诱捕器进行配对组合,进行田间诱捕效果比较试验;使用BLB性诱芯和专用诱捕器组合进行4个诱捕器悬挂高度和3个排列间距诱捕试验,并进行草地贪夜蛾成虫种群本地周年发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9个组合中BLB性诱芯和专用诱捕器组合诱捕效果最好;3种诱芯平均诱蛾量无显著差异;3种诱捕器中专用诱捕器诱捕效果最佳,飞蛾通用诱捕器诱捕效果最差。4个诱捕器悬挂高度在玉米拔节期时诱蛾量无显著差异,抽雄后2.2 m处理诱蛾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诱捕器排列间距30 m处理的诱蛾量显著高于20 m和25 m的,但3个间距处理间田间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害株率无显著差异。性诱监测发现,2020年5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和10月中旬为成虫高峰期。草地贪夜蛾专用诱捕器搭配BLB性诱芯具有最佳诱捕效果,田间最优悬挂高度应高于玉米植株,诱捕器田间设置间距以30 m为宜。性诱适用于草地贪夜蛾的种群监测,并可作为害虫防治时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3.
为明确高温对甜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甜玉米厦甜1号和粤甜16为材料, 人工授粉3 d后, 利用人工气候室分别进行昼间高温(HT)35℃和正常气温(CK)处理, 研究了甜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粒重、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与正常气温相比, 高温缩短甜玉米灌浆进程, 显著降低粒重、含水量, 提高皮渣率。在最佳采收期(水分含量为68%~74%)甜玉米鲜百粒重分别下降了20.8% (厦甜1号)和16.4% (粤甜16)。在甜玉米籽粒灌浆过程中可溶性糖和蔗糖的含量随授粉后时间先升高后降低, 高温处理不利于可溶性糖和蔗糖积累, 籽粒中糖分含量降低, 淀粉含量升高。籽粒中蔗糖的合成与分解主要由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催化, SS催化反应是可逆的。高温明显降低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 提高SS分解方向活性, 导致糖分含量降低, 品质变劣。高温缩短两品种SS(合成方向)活性峰值出现的时间, 而对于SPS活性峰值出现时间厦甜1号被缩短, 粤甜16 为不变。  相似文献   
24.
25.
四川畜牧业发展概况及在全国的地位*赵福成1995年四川畜牧业又获得全面增产,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连续第十七个增产年,1995年生猪、牛、羊和家禽的出栏比1994年分别增长8.64%、22.63%、27.1%和15.85%,肉类总产量增10.29%,已显...  相似文献   
26.
<正> 近10年来,世界的养猪业、养牛业、养羊业和家禽都有一定的发展,肉类、蛋类和鲜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1989年肉类总产量16690.7万吨,蛋类总产3495.4万吨,鲜奶产量47341万吨,分别比1979年增长24.69、32.15和12.49%。1988年人均产量,猪肉12.58公斤,牛肉98.1公斤,禽肉7.21公斤,牛奶91.57公斤,蛋6.82公斤。  相似文献   
27.
播期对高产春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个春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早、中、晚3个播期以及直播、移栽2种播种方式的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播期对高产(≥13 500kg·hm-2)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可避开苗期飞虱、开花期高温高湿等不利环境,保证灌浆期较理想的光合条件,稳定总穗数,并促进大穗的形成;在相同密植条件(82 500株·hm-2)下,播期和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主要在于增加千粒重,同时增加或稳定总穗数;早播和乳苗移栽促使春玉米开花期叶片有着较大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较小的灌浆期下降幅度,并保持灌浆期有着较大的光合速率,而胞间CO2浓度变化规律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28.
为进一步挖掘秋季糯玉米种植潜力,筛选出适合我国南方种植的糯玉米品种,本研究进行了19个糯玉米品种的比较试验,对产量、品质、植株性状等6方面进行考察,最终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秋季优质糯玉米品种,为新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19个糯玉米品种中,中鲜糯818、万农甜糯158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穗部性状等方面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秋季种植的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29.
甜、糯玉米鲜穗采摘预冷后,采用0.03 mm PVC塑料袋包装并放入液体保鲜剂一份,同对照组一道贮藏于0℃条件下,贮藏过程中运用感官分值和失重率对甜、糯玉米贮藏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感官品质和失重情况甜、糯玉米的处理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自在20天和30天后仍具有良好的适口性,但处理组甜玉米有轻微异味。  相似文献   
30.
玉米超高产栽培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玉米超高产栽培,回顾玉米超高产栽培生理研究的发展,阐述超高产群体形成的产量构成特征、营养特征、株型特征、光合特征等。增大群体密度、提高穗粒数、增加总穗数是目前提高玉米总产的重要途径;相对于地力条件,肥水运筹对玉米超高产的实现更关键;耐密、高抗、株高在240~280 cm株型的品种光能转化率较高,易取得玉米群体的超高产。分析超高产玉米群体形成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入开展玉米超高产群体栽培生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