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72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833篇
林业   2022篇
农学   1440篇
基础科学   1565篇
  1106篇
综合类   7873篇
农作物   951篇
水产渔业   753篇
畜牧兽医   4347篇
园艺   1542篇
植物保护   533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505篇
  2022年   585篇
  2021年   485篇
  2020年   507篇
  2019年   799篇
  2018年   749篇
  2017年   404篇
  2016年   481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1106篇
  2013年   1011篇
  2012年   1062篇
  2011年   1114篇
  2010年   985篇
  2009年   1049篇
  2008年   1030篇
  2007年   959篇
  2006年   851篇
  2005年   841篇
  2004年   725篇
  2003年   672篇
  2002年   581篇
  2001年   597篇
  2000年   512篇
  1999年   406篇
  1998年   338篇
  1997年   354篇
  1996年   331篇
  1995年   353篇
  1994年   295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128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69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49篇
  1979年   16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11篇
  1959年   12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修枝高度对西南桦拟木蠹蛾为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广西百色5年生西南桦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设置系列修枝高度开展西南桦修枝试验,调查修枝前以及修枝后3年内西南桦林分的拟木蠹蛾(Arbela spp.)为害状况,揭示修枝高度对拟木蠹蛾为害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前以及修枝后3年内不同处理间西南桦林分总体感虫株率和受害单株虫口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修枝后修枝段的感虫率和虫口数均低于对照(未修枝)相应区段,其中6m和7m修枝高度处理中修枝段感虫率与对照组相应区段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而且使拟木蠹蛾在树干上的集中分布段提升1.5m以上;说明合理修枝能够显著减轻修枝段的拟木蠹蛾危害,从而提高修枝段的木材质量,为西南桦优质大径材培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2.
为了解宠物豚鼠隐孢子虫感染情况,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对郑州某宠物市场55份豚鼠粪便和免疫抑制后的30只豚鼠新鲜粪便样本进行检查。结果发现,隐孢子虫总感染率分别为12.7%和80%,卵囊呈近圆形,卵囊大小为5.3μm×4.7μm〔(5.0~5.5)μm×(4.4~4.9)μm〕,卵囊指数为1.11。基于18SrRNA基因位点,对调查中发现的7个隐孢子虫分离株进行PCR扩增,PCR-RFLP和测序结果显示,7个分离株均为维瑞隐孢子虫。宠物豚鼠隐孢子虫感染较为普遍,感染虫种是维瑞隐孢子虫,且豚鼠在免疫抑制后,其隐孢子虫感染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963.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灾难性天气发生频率增高,高温和干旱同时发生的几率逐年增加,针对高温和干旱给植物带来的影响,本文从植物叶片光合系统、气孔运动、逆境胁迫信号传导和叶片气孔开闭调控4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从植物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角度,讨论了植物叶片气孔运动规律及应用脱落酸对气孔开闭进行调控的研究进展,为抗旱耐高温型植物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为科学、经济、高效调控植物叶片气孔运动,防御短暂和长期性逆境胁迫,保证粮食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4.
【目的】了解广西猪群中猪流感(SI)的流行情况,为科学防控广西S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猪流感病毒(SIV)H1N2亚型毒株为抗原,采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方法,对2009年7月~2011年3月在广西12个市采集的997份猪血清进行SIV的血清学调查。【结果】2009年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为33.4%,比2010年和2011年1~3月的高;广西各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为0~83.1%,其中河池和百色两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83.1%和51.1%,崇左市为零,其他市的H1N2亚型抗体阳性为4.0%~32.1%。【结论】广西地区猪群在2009~2011年均受到猪源H1N2亚型不同程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965.
总结了贵州北片区粮食高产科技"双百"示范工程威宁县玉米示范的措施和主要种植管理技术以及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轻简栽培技术研究;采取选用优良玉米杂交种,及时播种,科学施肥和提高播种质量,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以期促进玉米大面积增产。  相似文献   
966.
阐述了生态绿化的内涵,大学校园建设要突出本校的特色.在创建生态文明校园过程中,加强校园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的植物群落,提高植物配置水平;打造绿色校园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用景观生态设计理念规划校园绿化等方面探讨了校园生态绿化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67.
小陇山林区29年生油松人工林抚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状态评价和功能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中幼林龄抚育间伐前后林分状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抚育后林木的分布格局由均匀分布靠近随机分布.平均混交度略有上升,幅度不大.但优势树种油松的混交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油松人工林直径大小比数变化不大,保持了油松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开敞度则由于抚育间伐后林木间距的增大而得以提高,达到了优化目的,林分的胸径平均生长率提高了47.8%,蓄积生长率提高了51.7%,充分说明适宜的抚育间伐可提高林分各树种生长率,从而使林分逐步达到健康稳定的林分结构.抚育间伐样地天然更新增加了11.1%.对照样地天然更新减少了9.8%.  相似文献   
968.
近几年,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种群——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严重衰退,瘿瘤病就是其衰退的原因之一。为了防止瘿瘤病的蔓延对天目山柳杉的进一步破坏,采用了多种防治措施和手段。运用物理去瘤法,即运用高压水枪喷射病瘤,以达到除瘤的目的。选取天日山景区的柳杉样本,通过测定分析5月、7月和12月供试柳杉的新梢长、瘤大小、瘤密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数据,并运用统计学显著性检验原理、SPSS统计软件中的独立性样本r检验和相对生长量的比较,研究物理去瘤法对瘿瘤病防治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物理去瘤,处理组柳杉瘿瘤平均密度为1.76个·m^-1,平均直径为3cm。处理组的柳杉瘿瘤直径大小和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物理去瘤法能有效的抑制瘿瘤的蔓延,但从对柳杉生长量和叶绿体荧光参数的分析中发现,处理组的光合量子产量仅为0.406,低于对照组的0.682。初步认为,物理去瘤法有效地减少瘿瘤的数量和密度,能够防治瘿瘤病在柳杉群落中的蔓延,但却不能促进反而还抑制了柳杉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进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物理去瘤法对柳杉的影响利大于弊,即很好地抑制了瘿瘤的传播,保护了柳杉种群免受瘿瘤病的侵害,但它对柳杉的生理活性方面的作用却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69.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我国特有广布树种。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的重要分界线,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旨在以分布于秦岭、贺兰山和晋陕两省的10个天然油松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线粒体DNA(nad1和matR内含子)的序列,探讨地理阻隔对油松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个天然油松种群的10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7个单倍型,多态位点172个,简约信息位点35个,单一多态性位点137个。其中1个单倍型为全部种群共有,4个单倍型为2-5个种群共有,其余22个单倍型为各个种群所独有。在这10个种群中,有8个种群分别具有1-4个独有单倍型。尽管秦岭南侧种群和北侧种群分别具有两个和一个独有单倍型; 贺兰山东侧种群和西侧种群均具有3个独有单倍型;但是与晋陕种群(即油松分布区中心种群)相比,其种群独有单倍型平均数目则明显较少。与此同时,不仅秦岭南北两侧或贺兰山东西两侧种群的独有单倍型的进化关系往往较近,而且秦岭北侧或贺兰山东侧种群的独有单倍型与油松分布区中心种群的某些独有单倍型的关系亦较近。从而导致秦岭南北两侧或贺兰山东西两侧种群与油松分布区中心种群之间表现出比较复杂的聚类关系。由此可见,油松的遗传结构与山脉屏障的存在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70.
新疆土壤盐渍化的综合治理与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新疆盐渍化土壤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状、危害及成因。在总结国内外治理盐渍化土壤和防控盐渍化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新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个农业生物化学综合治理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建设优良生态、适度开发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治本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