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7篇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肥水协同管理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我国水资源匮乏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污染问题明显加重,而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过量施肥现象还比较普遍,导致水肥利用率不高。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对节水、节肥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水分和养分是棉花生产中最重要的两大投入要素,不合理的灌水、施肥不仅造成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还造成产量和品质下降,环境污染加剧等不良影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  相似文献   
22.
滨海盐渍土棉花逆境成苗技术李维江,徐惠纯,辛承松,姬书泉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济南250100山东省约有120万hm2滨海盐渍土,今后将开发为山东棉花重要的生产基地。该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春季终霜期迟,少雨干旱,淡水资源缺乏,棉花播种十分困难。1990~1...  相似文献   
23.
正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含盐量高、积盐返盐重、肥力差等障碍因素以及盐碱地植棉出苗成苗难、缺苗断垄严重、生长发育迟缓等突出问题,在对中、重度盐碱地棉花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和保苗增产技术措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集成,制订了规范化技术规程,为盐碱地棉花生产稳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4.
以鲁棉 1 4为试验材料 ,利用盆栽和田间试验分别研究了棉苗生长对 Na Cl胁迫的反应及微量元素、激素浸种处理的效应。结果表明 ,Na Cl胁迫下“土壤 -棉花”系统 Na+、K+消长规律分别符合 y1=0 .1 70 38+ 6.70 32 3x( r=0 .941 6**)、y2 =1 . 0 1 0 72 - 0 . 92 4 0 7x ( r=- 0 . 8685 *)和 y=1 .0 5 0 98- 0 . 1 460 5 xi( r=- 0 . 9771 **) ,棉株体内Na+、K+含量与土壤盐分 ( Na Cl)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盐分胁迫抑制棉花生长 ,但棉花可通过提高保护酶 ( SOD、POD、CAT)活性而表现出一定的耐盐伤害能力 ,土壤中 Na Cl含量 0 .3%~ 0 .4%是棉花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转折点。适宜的微量元素和激素浸种处理 ,具有增强棉花耐盐性的作用 ,浸种效应以 Mo1 0 0 0 mg· L- 1、Mn1 0 0 0 mg·L- 1、GA5 0 mg· L- 1浸种 2 4 h处理较好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5.
以中棉 1 2号和鲁棉 1 4号为试验材料 ,利用发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分别研究了盐胁迫下微量元素和激素对棉苗素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 ,适宜的微量元素和激素浸种具有促进棉花种子萌发、棉苗生长 ,提高种子活力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棉苗素质 ,增强棉花耐盐性。调节效应以Mn1 0 0 0mg/L +CEPA50 μl/L或Mo1 0 0 0mg/L+GA1 0 0mg/L浸种 2 4h最佳  相似文献   
26.
黄河流域棉区机采棉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机采棉是指通过使用机械采棉设备取代人工采摘棉花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现代化植棉的重要内容.虽然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有50%以上的棉田实现了机械化收获,但包括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在内的内地棉区仍完全依靠人工收花,机采棉工作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直到2012年,在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的配合下,滨州市农机局和东营市农机局分别在沾化县、无棣县、东营区等建立了机采棉试验示范基地,并于10-11月利用国产3行自走型摘锭式采棉机(4MZ-3)试采成功,采净率90%以上,达到采棉机的规定标准要求,实现了内地棉区机采棉零的突破.同时,由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机采棉清选加工及附属设备,沾化县供销社负责土建和烘干设备,在沾化县建成了山东首条机采棉清理加工生产线,解决了内地机采棉的后续加工问题.本文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实践,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提出如下技术意见,供内地棉区,特别是黄河流域棉区发展机采棉参考.  相似文献   
27.
棉花对初蕾期物理伤害的调节补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在蕾期常遭遇冰雹所致的物理伤害,但棉花具有一定的调节补偿能力。明确棉花对不同程度物理伤害的补偿效应,对灾后棉田管理具有指导意义。以山东主栽棉花品种K836为材料,于2014—2015年棉花现蕾后第5天在山东省临清市设置去顶去叶(RTL)、去顶留1叶(RT+1LM)、去顶留叶(RT+ALM)、留顶去叶(TM+RL)、留顶留1叶(TM+1LM)以及未损伤的正常植株(CK) 6个处理,研究不同程度损伤对棉花生长发育、叶面积动态、净光合速率、生物量、棉柴比、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棉花单株干物质量, TM+1LM处理在15 DAT和30DAT(物理伤害后天数)分别比CK降低59.0%和12.1%,但在45DAT和60DAT与CK无差异;其余伤害处理在15~60 DAT均不同程度降低。叶面积指数变化动态与干物质积累趋势一致。处理45 DAT内, RTL、RT+1LM、RT+ALM和TM+RL的净光合速率均低于对照,且高峰值出现时间推迟, TM+1LM的净光合速率变化趋势及高峰值出现时间与对照一致。TM+RL生物产量较CK降低18.2%,而RTL、RT+1LM、RT+ALM和TM+1LM的生物产量与CK相当; RTL、RT+1LM、RT+ALM和TM+RL的棉柴比分别比CK降低52.6%、47.3%、36.8%和23.7%,而TM+1LM的棉柴比与CK无明显差异。RTL、RT+1LM、RT+ALM和TM+RL单位面积铃数分别减少19.0%、7.2%、9.9%和15.6%,单铃重分别降低23.2%、8.9%、8.9%和19.6%,籽棉产量分别降低36.3%、17.5%、15.5%和31.9%,而TM+1LM的铃数和单铃重没有显著降低,籽棉产量与CK相当。据此,把蕾期物理损伤分为轻度损伤(TM+1LM)、中度损伤(RT+1LM、RT+ALM)和重度损伤(RTL、TM+RL),其减产幅度分别在5%以内、15%左右和30%以上。对于轻度和中度损伤棉田,宜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棉花补偿性生长,减少产量损失;对于重度损伤棉田,可以考虑改种其他短季作物。  相似文献   
28.
一、抓好播种质量1.播种期。山东棉区大田条件下,春棉可于4月15~25日播种;盐碱地棉田因地温回升慢,棉种吸水困难,可适当晚播,于4月25~30日播种;短季棉晚春播的播期一般应在5月20日前后播种。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的可于3月底  相似文献   
29.
为探索防治棉花烂铃的技术措施,以棉花品种K836为材料,设去下部4个果枝、行间盖膜、覆盖秸秆、喷杀菌剂、喷落叶剂及常规管理(对照)6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于 2013-2014 年在山东临清比较研究了不同措施对棉花烂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去下部4个果枝、覆盖秸秆和喷杀菌剂3个处理的烂铃数2013年减少了28.1%、36.4%和8.0%,2014年减少了14.9%、30.6%和12.4%。喷落叶剂2013年表现为增加烂铃数和烂铃率,2014年则减少烂铃数和烂铃率,2年的效果不一致。行间盖膜增加了烂铃数,提高了烂铃率。不同处理的2013年籽棉产量基本相当,2014年去下部4个果枝的籽棉产量略有增加,其余几个处理间产量无明显差异。表明,去下部4个果枝、覆盖秸秆和喷杀菌剂皆具有较好的防烂铃效果;喷落叶剂防烂铃效果不稳定,行间盖膜没有防烂铃作用。  相似文献   
30.
棉花盐害与耐盐性的生理和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20,他引:30  
盐胁迫通过离子毒害、营养失衡和渗透胁迫,引起棉株体生理生化代谢失调,进而影响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但棉株体可以通过膜脂过氧化清除系统活性的提高维持质膜的相对稳定,通过合成和积累脯氨酸、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质缓解渗透胁迫,通过调节盐离子在不同器官、组织或细胞内的区域(隔)化分布减轻离子毒害,而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Na /H 反向转运蛋白和LEA蛋白(晚期胚胎发生富集蛋白)等的合成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参与甚至调控了棉株体防御或忍耐盐胁迫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