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黑龙江省水稻稻瘟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省是北方粳稻主产区,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稻瘟病的威胁。为此,对黑龙江省稻瘟病研究情况进行了回顾,对黑龙江省存在的稻瘟病生理小种普查不全面、品种(系)遗传背景不清晰及抗稻瘟病资源匮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明确稻瘟病致病性本质、明确抗稻瘟病基因利用价值、对水稻品种进行抗瘟基因型推断及加强种质资源鉴定等具体解决黑龙江省稻瘟病长期危害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环境因子对黑龙江省水稻品种抗纹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氮肥施用量、不同地区病菌致病力、同一地区品种发病率等角度明确了环境因子对水稻品种抗纹枯病的影响,明确了氮肥施用量与纹枯病发生程度的关系、不同地区间病菌致病力的差异以及同一地区品种间发病率的差异,为解决生产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地区抗瘟基因抗性分析及水稻品种抗性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哈尔滨地区24个抗瘟基因的抗性和20个水稻品种含有抗瘟基因型的情况,选取20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和22个已知无毒基因的鉴别菌株作为鉴定系统,通过喷雾法和离体划伤法接种,应用PCR技术对部分试验结果进行了重复性检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抗性布局分析。结果表明:24个抗瘟基因抗性差异较大,抗谱在11.00%~93.00%之间,平均抗谱38.29%;抗谱超过80.00%的基因有3个,由高到低为Pi-9、Pi-ta2和Pi-z5;抗谱低于20.00%的基因有9个,分别为Pi-a、Pi-ks、Pi-i、Pi-t、Pi-kp、Pi-ta、Pi-3、Pi-km和Pi-sh,Pi-a抗性最差。20个水稻品种中检测到抗瘟基因13个,共出现40次,其中Pi-a和Pi-19各出现6次,频率最高;龙稻5含抗瘟基因最多,4个,分别为Pi-ks、Pi-1、Pi-19和Pi-sh。在哈尔滨晚熟稻区建议布局绥粳8、中龙香粳1或者绥粳8+中龙香粳1搭配;在早熟稻区建议布局龙粳18、哈香07-321或者龙粳18+哈香07-321搭配。  相似文献   
14.
罐底声发射在线检测及其可靠性验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储罐底板声发射在线检测和定位原理,提出了检测技术方案和实施步骤,将参数分析方法和波形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发射检测信号进行处理分析,经滤波、聚类,再基于参数相关图分析去除干扰数据,根据各通道有效数据在单位时间内的事件数,以及事件的平均能量进行分级评价,最终获得储罐底板的腐蚀严重程度,可据此给出不同的维护建议。对某公司5000m3原油储罐底板,分别采用声发射在线检测技术和常规开罐漏磁检测技术实施腐蚀情况的检测,2种方法对腐蚀部位的定位具有一致性,验证了声发射检测技术应用于储罐底板在线检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2007年水稻稻瘟病生产调研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7年黑龙江省水稻生产进行调研分析,指出黑龙江省的稻瘟病发生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发展的趋势;发生较重的品种有龙粳17、吉特639等10个品种(系);黑龙江省发生稻瘟病的面积为174 000.00万hm2,绝产面积为15 565.86 hm2,分别占黑龙江省推广总面积的7.4%和0.67%。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因稻瘟病而造成的减产幅度为2.06%,损失稻谷3.29亿kg。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苗期抗谱鉴定的方法,选取178个稻瘟病菌株对黑龙江省13个主栽品种的抗稻瘟病进行了鉴定。从品种对整个黑龙江省稻瘟病菌株的抗性来看,龙粳14和龙盾104抗性最好,抗谱分别为93.82%和93.26%。从品种对适宜积温带稻瘟病菌株的抗性来看,绥粳7和龙盾104分别是第2和第3积温带抗瘟性最好的品种,抗谱分别为73.08%和95.40%。此外,还利用生物间遗传学关于联合抗病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品种搭配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联合抗病性系数最高的组合是龙稻7和绥粳7,联合毒性系数最低的组合是绥粳4和垦稻10。  相似文献   
17.
不同遗传背景下稻瘟病菌致病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是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造成重大产量损失。本文为明确不同遗传背景下4个稻瘟病菌株群致病性及其寄主品种的抗性改良情况,以中国鉴别品种、日本清泽鉴别品种、水稻单基因系品种和当地水稻品种为鉴定体系,以各群菌株为研究靶标,通过喷雾接种方式,结合联合抗病性和基因聚合方式完成改良分析得出下列结论:(1)在中国鉴别品种体系下,源自空育131、垦稻12、上育397和哈9811的菌株分别被划分为10个、6个、6个和9个生理小种,源自哈9811的菌株的优势小种为ZF1,其他3个类群菌株的优势小种均为ZG1。(2)在日本清泽鉴别品种体系下,源自空育131、垦稻12、上育397和哈9811的菌株分别被划分为19个、11个、13个和14个生理小种,其致病率平均值分别为54.17%、46.21%、41.67%和59.90%。(3)在水稻单基因系品种体系下,源自空育131、垦稻12、上育397和哈9811的菌株分别被划分为20个、11个、12个和16个致病型,其致病性相似系数分别介于0.20~0.87、0.25~0.90、0.25~1.00和0.31~0.88。(4)在当地水稻品种体系下,源自空育131、垦稻12、上育397和哈9811的菌株分别被划分为12个、7个、9个和13个致病型,其最佳抗性品种分别为龙盾104、松粳6号、松粳9号和龙稻7号。(5)从抗性改良角度分析,应用联合抗病性方式,其联合抗病性系数和联合致病性系数平均值分别介于0.71~0.92和0~0.08,效果较好;应用基因聚合方式,对源自空育131、垦稻12、上育397和哈9811的菌株表现免疫的基因组合分别有2个、2个、5个和7个。综合分析,以水稻单基因系品种为体系进行稻瘟病菌株致病性分析效果较好;2种抗性改良方式效果都较好,但也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18.
寒地水稻优良种质资源合江19号等的鉴定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1~2006年,广泛监测黑龙江省各主要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种类、分布及消长动态,鉴定了189个单孢分离菌株,共监测出7群28个中国小种.ZA、ZD、ZB菌群检出频率分别为42.3%、28.6%、17.5%,为黑龙江省目前主要菌群;ZA49、ZD1出现频率为21.7%、21.2%,为优势小种.ZA、ZD、ZB菌群呈明显上升趋势,ZE、ZF菌群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0.
INGER在黑龙江省稻区的引进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参加了国际水稻基因遗传评价网(INGER)的项目,在高纬度(43°32′~53°34′N)粳稻区先后参加了国际水稻稻瘟病圃(IRBN)、粳稻品种观察试验圃(IRTON)和水稻抗冷试验圃(IRCTN)的协作研究,共引入INGER材料594份,其中IRBN 343份、IRTON 143份、IRCTN 108份.鉴定出高抗稻瘟病材料116份,丰产材料4份,综合抗冷性强材料11份.为INGER提供了寒地稻区的试验数据,为育种者提供优质、抗病、抗冷的亲本材料,引入了新的有益基因,进一步充实了寒地水稻种质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