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稻抽穗期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稻抽穗期是重要的农艺性状。随着水稻基因组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水稻抽穗期的遗传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水稻抽穗期QTLs研究方面,目前已经定位了536个QTLs,抽穗期OTL的发现与材料、群体类型及环境均有关,在抽穗期遗传中上位性及QTL与环境互作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在基因克隆方面,有5个与水稻抽穗期有关的基因已被克隆,其中4个与长日植物拟南芥开花相关基因之间具有保守性;在水稻抽穗期信号传导路径研究方面,拟南芥的相关研究结果为水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研究发现水稻中存在与拟南芥类似的生物钟和光周期调控抽穗期的模式,并且水稻中生物钟调控抽穗期的路径有多条。植物成花分子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光周期及春化作用上,关于感温性的遗传研究很少。  相似文献   
12.
水稻优良恢复系明恢63两个恢复基因恢复力的单独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是选配杂交稻组合广泛应用的主要不育细胞质资源,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能力由两个恢复基因控制。以前的研究表明,明恢63具有2个恢复基因Rf3和Rf(μ),分别位于第1和第10染色体上。为了分别准确估计这两个恢复基因的遗传效应,根据分子标记基因型,从珍汕97/明恢63衍生的241个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择两个自交系R124和R1183,它们分别含有单个恢复基因Rf3和Rf(M),将R124和R1183与珍汕97A杂交,分别得到F1A和F1B,再自交得到F2A和F2B。在武汉和海南分别考察F1的育性,F1A的自然结实率海南和武汉分别为53.4%和60.2%,F1B的自然结实率海南和武汉分别为70.5%和75.7%。而珍汕97A/明恢63的杂种汕优63结实率为81.4%。F2A和F2B群体育性分离均符合1个主基因1:3的孟德尔期望分离比,表明,R124和R1183分别只含有一个恢复基因Rf3和Rf(M)。Rf(M)的效应较大,恢复力强,它单独几乎可以使育性恢复正常。利用标记辅助选择方法,转移两个恢复基因可以快速选育优良恢复系。  相似文献   
13.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两年QTL剖析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利用水稻汕优63(珍汕97 × 明恢63)重组自交系群体241个株系,对株高、生育期、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等9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年度间的QTL定位和比较。结果表明,9个性状的表现型在两年均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两年共检测到64个QTL,分布于水稻除第4染色体外的其余11条染色体,其中1999年检测到45个,2000年检测到35个,两年相同的QTL共16个。2000年检测到的QTL贡献率介于283%~1499%,且大多低于1999年。不同环境可以影响QTL的表达,但表达差异并不全是QTL×环境(QE)互作结果,也可能是由于该性状的遗传力偏低、QTL本身效应偏低或QE互作等原因共同造成的。另外,检测到8个显著的QE互作,但其互作效应明显低于对应的QTL效应。  相似文献   
14.
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形态和生理特性的QTL定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探讨水稻生育后期功能叶尤其是剑叶的形态性状及生理特性对水稻高产的影响,利用来源于籼稻珍汕97/HR5后代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水稻生长后期剑叶形态(长、宽、长宽比)、剑叶代谢产物(鲜质量、干质量、含水量)和剑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进行了考查分析和QTL定位。共检测到26个QTL,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4.77%~31.67%。其中控制剑叶形态的QTL主要位于第1和第4染色体,控制剑叶代谢产物的QTL主要位于第3、7和10染色体,控制剑叶叶绿素含量的QTL主要位于第3、4和9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QTL,在后期功能型超级稻育种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和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强优势籼型杂交稻组合汕优63(珍汕97×明恢63)产生的永久性籼籼交重组自交系(RIL)群体241个株系, 1999年在杭州对株高、生育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等9个重要农艺性状, 进行了评价, 以及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及通径分析等研究. 结果表明, 这些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 分布频率大致  相似文献   
16.
水稻种子衰老相关基因定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ZS97×MH63组合衍生的160份重组自交系进行种子衰老遗传分析。每份自交系3批种子,即在武汉室温条件下存放3年的自然衰老种子,收获3个月后的种子,收获3个月后再经过高温、高湿加快衰老处理的种子,供25℃条件下考查发芽率和发芽势来衡量种子衰老状况。复合区间作图方法进行了2批衰老种子的发芽势与发芽率QTL定位。自然  相似文献   
17.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是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与药用活性成分,可用于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等。对经闭,难产,产后瘀血作痛,痈肿,跌打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随着人们对红花经济价值的重视,红花的应用愈发广泛,与日常生活联系日益密切。如今,迫切需要破解红花全基因组,为红花种质资源筛选、优良性状选育等提供理论依据。基因测序技术是研究红花基因组学的重要手段,在红花种质资源评价、遗传多样性分析、目标基因筛选、基因定位和分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综述了红花测序技术研究进展情况,着重介绍了三代测序技术,同时阐述了组装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分子标记在红花基因组学的应用。这些可为红花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关键基因定位、物种起源机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MAB)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焦点集中在释放的生态安全性、物种的遗传安全性和食物的消费安全性三个方面。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检测目前还没有一套快速、准确、灵敏的方法,通常可用酶分析法和组织化学定位法鉴定标记基因,用PCR扩增法鉴定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珍汕97与明恢63杂交构建的F11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结合其构建的全基因组饱和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分析了7个与水稻精米、米饭和米饭延伸指数等相关性状并定位了与水稻米饭品质相关性状QTL.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2个与水稻米粒、米饭和米饭延伸指数性状等相关QTL分别位于水稻的2、3、4、5、6、7、11染色体上,发现决定米粒性状的主效QTL同时在饭粒性状中检测到,另外饭粒性状还由一些特别的QTL所决定,一些与米粒和米饭相关性状的QTL在米饭延伸指数性状中同时发现.Wx基因对米饭性状以及米饭的延伸指数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水稻近等基因系群体进行Ghd7和Qph1上位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珍汕97/P0kkali的BC<,3> F<,2>群体,在第1染色体sd-1附近定位1个主效株高QTL Qph1,它同时对每穗粒数也有较大效应.构建Ghd7和Qph1两个QTL同时分离的近等基因系群体,发现P0kkali在Ghd7和Qph1位点均携带增效等位基因,Ghd7和Qph1的上位性影响了株高.进一步剖分互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