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9篇
  20篇
综合类   6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结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为推动区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以黄淮海地区5省市为研究对象,对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5省市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秸秆资源密度、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明确了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初步分析了秸秆全量化利用的潜势。结果表明:黄淮海5省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理论数量达到2.4×108 t,可收集量达到2.1×108 t。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6%,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分别占已利用量的49.0%、31.6%、4.4%、8.8%、6.2%。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分析黄淮海各省(市)秸秆潜在利用途径,预测竞争性秸秆利用需求量为1.5×108 t,分别为肥料化6.7×107 t、饲料化5.7×107 t、基料化1.1×107 t、原料化1.8×107 t,秸秆资源可能源化利用量则为8.80×107 t。在已有利用结构基础上,黄淮海地区秸秆实现全量化利用的总体趋势表现为"两个增加"、"一个减少"、"两个调节",即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分别增加2.5×106和6.3×106 t,饲料化利用减少4.8×105 t,肥料化利用调节范围为-2.2×107~7.2×107 t,能源化利用调节范围为0~7.2×107 t。并提出"区域统筹,整体推进",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02.
乡镇企业节能项目的计算机模糊层次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目标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乡镇企业节能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判模型,研究了评判指标的隶属函数、隶属度确定的数值算法及合成算法,用Visual Basic6.0设计了计算机评判软件系统,并通过典型案例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指标体系从技术、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三方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节能项目的综合效果;所建评判模型反映了节能项目综合评判的模糊性、综合性和多层次性,为评判项目的整体优劣和投资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3.
1.池底施工。施工方法同混凝土整体现浇建池工艺。 2.池墙施工。在用150号混凝土现浇的池底上,划出池体净空内圆灰线,用1:3的水泥砂浆,沿池墙内外圆灰……  相似文献   
104.
两步发酵多功能沼气池及其发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凌 《中国沼气》1993,11(1):31-33
现阶段我国普遍推广的常规水压式沼气池存在着表面结壳,底部沉淀,料液和菌种在池内呈静止状态,分布不均且存在死角,因而原料消化率低,并由此而带来出料难,管理难等缺点。如用秸秆作为发酵原料,往往产生秸秆漂浮结壳,阻止产气和用气,发挥不了秸秆原料应有的作用。因此,急需研  相似文献   
105.
庭园生态农、世,是指农民在自己住宅院内及与宅基地相连的房前屋后、承包地、水面上,将住宅、畜禽、沼气池、鱼塘、果园、菜地综合安排、合理利用,充分利用庭园设施、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因地制宜地从事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各种庭园生产经营,从规划到布局,从物质、能量的输入到输出,更趋向于科学、合理、高效、低耗、优质、高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经营模式。它具有巧用食物链(网)和共生生态关系,把绿色植物的生产,草食、肉食动物的饲养和微生物的繁殖有机地串联起来,使物质多次循环利用,能量高效率利用,形成一个布局合珲.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两用基地,并能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6.
蔬菜废弃物厌氧发酵产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效果,以菜花、甘蓝、白菜、西红柿废弃叶与牛粪为原料,在(35±1) ℃条件下,利用自行设计的沼气发酵装置,进行单因素厌氧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发酵过程中的产气量、甲烷体积分数、pH等各项指标,对蔬菜废弃物及其与牛粪混合原料厌氧发酵产气规律和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菜花叶(A组)、甘蓝叶(B组)、白菜叶(C组)、西红柿叶(D组)单独厌氧发酵会出现两个产气高峰,平均日产气量分别为503.8、584.7、538.3、615.7 mL/d,32 d的累计产气量分别为16 121、18 709、17 226、19 701 mL,其中甘蓝的平均甲烷体积分数最高为50.8%;菜花叶+牛粪(E组)、甘蓝叶+牛粪(F组)、白菜叶+牛粪(G组)、西红柿叶+牛粪(H组)厌氧发酵的平均日产气量分别为1 036.8、699.8、775.2、910.9 mL/d,47 d的累积产气量分别为48 729、32 891、36 434、42 812 mL,其中西红柿废弃茎叶与牛粪混合厌氧发酵的平均甲烷体积分数最高为54.0%。蔬菜废弃茎叶与牛粪混合厌氧发酵呈现发酵周期延长、产气量升高、甲烷体积分数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7.
京津冀秸秆养分资源及秸秆焚烧气体污染物排放定量估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推动区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减少秸秆露天焚烧气体对环境的影响,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评估分析了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产生、利用状况及其应用潜力,并定量估算了该地区主要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气体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2012年京津冀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总产量为5 406.9万t,秸秆中氮、磷、钾养分资源总量分别达到3.7×10~4、7.4×10~4、1.0×10~6 t。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主要以还田为主,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还田量分别占秸秆量的67.7%、27.3%和61.2%。秸秆露天焚烧主要以小麦和玉米秸秆为主,占田间秸秆焚烧总量的93.03%,焚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分别达到1.0×10~6和4.8×10~5 t。基于京津冀地区秸秆利用现状,建议因地制宜地推动秸秆全量化利用,并在秸秆还田机制、离田利用机制、组织管理机制、技术研发机制等方面出台系统配套的政策措施,以期为中国不同区域秸秆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基于能值方法的“五配套”生态果园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以"猪-沼-粮"、沼气生态村及单一苹果种植模式为参照,应用能值方法对研究区内"五配套"生态果园系统进行能值评价和温室效应减排分析。结果表明:"五配套"生态果园整体上符合其他各类沼气循环农业系统的典型特征,即自我更新能力强、环境负载小、生产效率及投资收益率高、系统可持续性强。"五配套"系统的环境负荷率(0.16)明显低于单一苹果种植系统的环境负荷率(2.77),而能值产出率与"猪-沼-粮"系统类似,分别是11.10与11.89,均显著高于单一苹果种植系统的2.69,这表明该模式的建设对环境的破坏力较小,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然而,该系统的能值废弃率为1.03×10-3,显著高于其他沼气系统,且能值投资率偏低(4.76),可见该模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系统内能值流动性不强。系统的ESI指数为69.10,相比沼气生态村系统和单一苹果种植系统具有更强的环境可持续性,充分体现了"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良好的系统活力和发展潜能。此外,通过对系统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分析,发现其具有整体上的GHG减排效益,且潜力高达1 251.99 kg CO_2-eq·a-1,减排效益来源主要是猪粪发酵、沼肥农用以及燃煤替代。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综合评估黄土高原沼气生态果园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基于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实际工程案例,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计算出黄土高原沼气生态果园系统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潜值,并分析了系统在不同功能阶段的环境和经济表现。结果表明:在系统完整生命周期中,环境排放发生在建设阶段和果园生产阶段,沼气利用阶段则创造了显著的生态减排效益,基础设施、田间管理、果园建设及生产是带来环境负荷的主要因素,其中田间管理过程对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富营养化及能源耗竭潜势分别造成高达83%、55%、43%及59%的排放量,果园生产过程也导致了较高比率的富营养化(40%)、人体毒性(41%)、光化学氧化(66%)及能源耗竭(26%)问题;沼肥还田、沼气发酵及由沼气利用引起的燃煤替代是节能减排的贡献因素,系统的温室效应、环境酸化及富营养化等环境潜值均为负值,相比单一的苹果种植模式具有更强的环境可持续性。此外,利用开发的综合经济效益指标进行核算得到系统的集合经济效益(IBE)为$2 544.25,在建设期、生产期和利用期分别为$-255.11、$2 447.67及$351.47,表明系统前期处于亏损状态,但后期经济效益可观,具有整体上的生命周期经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0.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要发展畜禽业,就要有丰富的饲料及其添加剂来源做保证。松针粉是国内近年来开发出的新型畜禽饲料添加剂,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用途广阔,是国内外十分畅销的产品。我国松针资源非常丰富,松林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长江流域尤为丰富。在全国18.3亿亩森林面积中,针叶树占50%以上,仅马尾松就有3亿多亩,为松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一、松针粉的营养价值和用途松针是松树的针叶,俗称“松毛”,是森林培育和管理中修枝、间伐、采伐后的废弃物。据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