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杨杰  邵昌余 《植物医生》2001,14(2):35-36
3%广枯灵是一种集杀菌防病,促长壮秧为一体的新型农药。为验证其对水稻立葳病等苗期病害的防治效果,2000年在各县都濡镇高桥村进行了大田药效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2.
为了给枇杷灰斑病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通过对来源于贵州省部分地区枇杷种植园的灰斑病病原菌分离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并选用6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贵州地区枇把灰斑病致病菌为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Guba)];6种杀菌剂对批把灰斑病菌的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其中80%戊唑醇WDG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5.69μg/ml(r=0.9937),其次分别为80%丙森锌WP、40%腈菌唑SC、325 g/L苯甲嘧菌酯SC、400 g/L氟硅唑EC和500 g/L苯甲丙环唑EC。  相似文献   
53.
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危害及国内外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现状,并提出了治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4.
植保素(PA)对稻瘟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培养基混药法和孔洞加药法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grisea)菌丝生长速率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植保素(PAⅠ、Ⅲ、Ⅴ)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同型号植保素(PA)抑菌效果差异不明显,而不同浓度植保素对稻瘟菌抑制作用差异显著,抑制菌丝生长的起始浓度为10×10-6,浓度愈高,抑菌作用愈强,但浓度达150~200×10-6时,抑菌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因此,植保素抑制稻瘟病菌室内最佳浓度为150~200×10-6。  相似文献   
55.
为探索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监测和防控效果,2013—2014年在贵州省都匀市进行了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性诱、灯诱及田间人工赶蛾的比对试验;性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性诱法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强和不伤害天敌昆虫等特点,且诱集虫体完整,易识别和精确计数,优于灯诱和田间人工赶蛾法;不同放置密度诱集结果表明,以667 m2放置4个诱捕器防控效果好,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控制率为51.40%,保叶效果为80.07%,且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56.
马铃薯是务川县除水稻、玉米以外的重要粮食及饲料植物,近年种植面积发展到1.43万hm2,春播为1.2万hm2,秋播0.23万hm2.马铃薯晚疫病是该县发生普遍而严重的流行性病害,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50%,重的在30%以上,常年发生面积4 667 hm2,产量损失l 750t左右.晚疫病菌不但危害马铃薯,还可对番茄、青椒、茄子等造成危害.多雨、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57.
2012—2013年通过对贵州省余庆县枇杷有害生物调查,结果表明:余庆县枇杷园发生病虫种类有30种,其中,侵染性病害7种,非侵染性病害3种;虫害5目14科19种;螨类1目1科1种。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病虫有枇杷炭疽病、枇杷轮斑病、枇杷灰斑病、枇杷圆斑病、枇杷花腐病、枇杷日灼病、枇杷裂果病、果实栓皮病、星天牛、桑天牛、枇杷瘤蛾、中国梨木虱、红蜘蛛等。针对枇杷主要病虫发生特点,提出以农业控害为基础,抓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重点,抓住关键时期,对症使用高效、低毒、低残毒农药和生物源农药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8.
杨再学  雷强  邵昌余  谈孝凤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5):129-131,184
该文系统总结了贵州省"十三五"期间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工作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规划,旨在为今后开展农区鼠害监测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9.
为明确花椒地不同绿肥套作模式对杂草的抑制效果,于2020—2021年在贵州省遵义市选取野豌豆(T1)、箭筈豌豆(T2)、绛三叶(T3)、紫云英(T4)、紫花苜蓿(T5)、鼠茅草(T6)等6种绿肥套作模式进行生态控草试验。结果表明,6种绿肥均有抑制杂草生长的效果,在夏季,鼠茅草处理的控草效果最明显,相对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82.9%和99.1%;野豌豆和紫花苜蓿处理的控草效果次之,相对株防效分别为54.3%、67.2%,相对鲜重防效分别为51.7%、56.1%;第2年种植鼠茅草和野豌豆验证试验也表明花椒地种植鼠茅草、野豌豆有利于杂草防控和土壤肥力的提升,对产量无不良影响。鼠茅草、野豌豆可作为遵义地区种植3年以上花椒地的控草绿肥进行推广应用,播种时间以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最佳,播种量分别为0.25 kg/667 m2和4 kg/667 m2,用5 kg/667 m2细沙拌匀撒播,其中野豌豆类绿肥长势高,会顺着花椒树攀援,对花椒生产有一定的影响,生长旺期可通过弋割调整。  相似文献   
60.
为切实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鼠害防控工作,减少粮食损失,本文结合贵州省鼠害防治研究成果,总结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鼠害防控技术,提出了下步鼠害防控工作建议,旨在进一步普及鼠害防控技术,有效控制鼠类危害,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