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4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林业   291篇
农学   195篇
基础科学   168篇
  192篇
综合类   1579篇
农作物   133篇
水产渔业   175篇
畜牧兽医   621篇
园艺   386篇
植物保护   8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91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辣椒地方品种的主成分分析及数量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进一步优化辣椒杂交品种,估算了36个辣椒地方品种的主要病害抗性、果实营养含量和农艺性状等15个性状的主成分值,并将其分为5大类.结果表明:数量分类的结果基本反映了辣椒品种间的遗传差异,符合实际情况.当主成分的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大于75%时,主成分值就能基本反映原来性状的遗传特征.比较不同的系统聚类方法,类平均法较好地适用于辣椒品种的数量分类。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分析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及不同氮、磷肥施用量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成熟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为高效培育大径材杉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7年生立地指数大于22的杉木人工林,采用正交试验设置9块标准地,间伐保留密度设为300、600和825株·hm?2,氮肥施用量设为0、100、200 g·株?1,磷肥施用量设为0、250、500 g·株?1。  结果  间伐保留密度过大会限制杉木成熟林胸径增加,间伐保留密度过小会降低林分蓄积量,间伐和施肥均能有效促进单株材积增长,较高氮肥施用量能够促进杉木胸径、树高和平均单株材积的生长,氮、磷肥混合施用能够更有效地增加林分蓄积量的积累。间伐保留密度及氮、磷肥施用量3个因素均显著影响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量 (P<0.05),间伐保留密度和磷肥施用量对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率具有显著影响 (P<0.05),而氮肥施用量的影响较小。在立地指数为22条件下,能够使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最高的处理为间伐保留密度825株·hm?2、氮肥施用量200 g·株?1、磷肥施用量250 g·株?1。  结论  高立地指数下,杉木成熟林大径材培育过程中,保留适宜的间伐密度,并增施氮肥和磷肥,能有效促进杉木大径材出材率和出材量。图6表4参27  相似文献   
113.
通过接种Pt菌剂及施用3号ABT生根粉,进行马尖相思播种育苗试验。结果表明:Pt菌剂和3号ABT生根粉都对马尖相思苗木生长及生物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用Pt菌剂处理后苗高、地径、侧根数、主根长、地上部分质量、地下部分质量、全质量及一级侧根长分别较对照有提高。用3号ABT生根粉处理后苗高、地径、侧根数、主根长、地上部分质量、地下部分质量、全质量及一级侧根长分别较对照有提高。  相似文献   
114.
生物土壤结皮是由土壤微生物、藻类、地衣和苔藓植物等孢子植物类群与土壤形成的有机复合体,具有极强的生态适应性,广泛分布于陆地生态系统中。对于生物土壤结皮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在干旱荒漠地区的生态修复方面,近年来研究发现,生物土壤结皮可以有效固定CO2等温室气体,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研究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发育过程的特点,合理推广利用生物土壤结皮,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固定CO2效率和降低温室效应。文中综述了生物土壤结皮国内外相关研究最新进展,总结了生物土壤结皮的种类和对生态的积极作用,分析其对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机理,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以加深对生物土壤结皮的认识,促进其在环境修复方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5.
阐述了盐都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3个特点,并提出5点启示:一是必须更新观念,增强市场化农业经营的紧迫感;二是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农产品市场化经营要求;三是大力培育专业市场,充分发挥经纪人作用;四是加快科技进步,推进市场经营水平;五是加强组织工作,拓展市场经营服务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6.
为比较不同树种对光的适应能力和耐荫性,探讨树种在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配置依据,利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仪,于2010年秋季测定了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等15个浙江常见树种的光响应过程和光合日进程,并计算上述树种的光能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①所测15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无“光合午休”现象.②东南石栎Lithocarpus harlandii,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美丽胡枝子Lespedeza formosa分别是阔叶、针叶和灌木树种中光能利用率峰值较高的树种.③光饱和点苦槠最高,浙江楠Phoebe chekiongensis最低;光补偿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最高,红豆杉最低.④对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进行聚类分析,认为马尾松,乌冈Quercus phillyraeoides,属于强阳性树种;苦槠,美丽胡枝子,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东南石栎归属于阳性树种;红花(槛)木Loropetalum chinense,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杜英,乌桕Sapium sebiferum,木荷,石栎Lithocarpus glaber,竹柏Podocarpus nagi,红豆杉和浙江楠归类为耐荫树种,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图5表1参16  相似文献   
117.
 对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及恢复系线粒体DNA进行了RAPD分析,共使用500条随机引物,其中有67个引物在“三系”之间都得到了扩增产物,19条引物扩增结果在“三系”之间表现出了遗传多样性。在不育系与保持系的线粒体DNA之间也发现了明显的差异,在辣椒胞质不育系中获得特异片段9条,这些差异片段与辣椒雄性不育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8.
水利枢纽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枢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与此同时,水利工程中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就水利枢纽对河流生态系统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水生生物的保护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陕西关中地区不同跨度日光温室光温环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针对目前陕西关中地区日光温室跨度结构不规范的现状,开展温室合理跨度筛选研究。【方法】以陕西关中地区普遍使用的跨度分别为8,9和10m的日光温室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的主栽番茄品种"金鹏1号"为观测作物,从环境数据和植株生长2方面分析不同跨度结构温室的光、温性能。【结果】3个不同跨度的温室中,10m和9m跨度温室的平均温度分别比8m跨度温室高2.5和1.5℃,平均光照强度分别比8m跨度温室高2.18和2.01klx,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分别比8m跨度温室低0.7%和3.3%。10m跨度温室的采光性能和温度条件较好,室内番茄的产量较高,而9m跨度温室的空气相对湿度较低,保温性能较好,室内番茄的果实品质较好,产量也较高。【结论】综合评价认为,9m跨度温室更适合在陕西关中地区的番茄种植中优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0.
利用农业固废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炭,并对其进行H2O2/H2SO4改性,研究了改性前后其对甲醛的吸附性能、脱附性能和表面结构与表面化学性质变化以得到对甲醛有较高吸附量的活性炭。结果表明,经H2O2/H2SO4改性处理后可使活性炭平均孔径增大,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提高150.41%,对甲醛饱和吸附时间延长50%,饱和吸附量提高165.94%,脱附峰面积和峰高均明显增大,表明改性后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复合吸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