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53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云南省蚱科2新种记述(直翅目:蚱总科)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普洱地区直翅目蚱科昆虫2新种,即普洱蚱Tetrix puerensissp. nov.和黑股突眼蚱Ergatettix nigrifemuirasp. 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32.
粗点哑蟋GoniogryllusasperopunctatusWuetWang为 1 992年发表的新种 ,标本采集于广西花坪天平山[1~ 3] 。 2 0 0 0年 7月 ,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在广西猫儿山进行蟋蟀总科调查时 ,采到粗点哑蟋雌性标本。这是粗点哑蟋雌性的首次发现 ,现将形态特征记述如下。雌性 :体中型。体长 1 6.5mm ;前胸背板长 3.4mm ;后足腿节长 9.2mm ;产卵器长 1 0 .2mm。全体黑色闪光 ,体圆柱形 ,细长。体表密布粗刻点 ,光滑少毛。头两侧自侧单眼起沿复眼上缘至头顶后缘各具1条黄褐色纵带 ;额突宽度约为触角柄节…  相似文献   
33.
应用发声器特征鉴别油葫芦属种类的研究(直翅目:蟋蟀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直翅目Orthoptera蟋蟀科Gryllidae油葫芦属Teleogryllus5种油葫芦,即黄脸油葫芦T.emma,黄褐油葫芦T.derelictus。银川油葫芦T.infernalis。黑脸油葫芦T.occipitalis。北京油葫芦鉴定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4.
我国蝽科昆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蝽科昆虫是一类重要的经济昆虫,绝大多数种类都是农林害虫,我国学者已经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本文从蝽科分类与系统学、区系分析、形态学、细胞学、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生态与生物防治等几个方面综述了我国蝽科昆虫当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5.
记述了危害甘草的一害虫新种--甘草枯羽蛾,并对其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草枯羽蛾在宁夏一年发生3代,每年4月下旬出现成虫,9月上旬以老熟幼虫越冬。幼虫取食甘草叶片和种英,大发生时使甘草及其种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36.
中国云南省蚱属1新种记述(直翅目:蚱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采自云南省鲁甸地区蚱科蚱属Tetrix Latreille昆虫1新种,即缺翅蚱Tetrix aelytra sp.nov.该新种以其缺前翅而区别于蚱属内的所有种.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37.
中国云南省玛蚱属1新种记述(直翅目:短翼蚱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记述采自云南丘北地区短翼蚱科玛蚱属Bolivaritettix昆虫1新种,即普者黑玛蚱Mazarredia puzheheiensis sp. nov..该新种近似于Mazarredia huanjiangensis Zheng et Jiang, 1994,主要区别:侧面观背板上缘在肩部前呈波状,其后平直;前胸背板肩角弧形;前胸背板后突到达后足胫节中部;中足股节宽度(??)狭于前翅能见部分宽度;后足股节膝前齿钝角形.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38.
中国云南省戛蝗属1新种记述(蝗总科:剑角蝗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戛蝗属1新种,即温泉戛蝗Gonista wenquan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39.
荒漠草原蝗虫时空生态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宁夏贺兰山东侧 天然草地5类不同植被类型的草场,对9种蝗虫种群生笺量进行调查,以15天为时间步长,构成种群发生珠多维矩阵数据,以多元 统计分析,建立各蝗虫的时间、空间、以及时间×空间的多维生态位;并根据时间维的变化,进行了生态位胀缩和中心转移分析。结果表明(1)共存的蝗虫种类在“资源”利用上着明显的分化;空产是生态位重叠较主同的种类,在时间生态上刚明显分化。(2)各蝗虫的空产是生态位都沿着时间维  相似文献   
40.
[目的]为蝽亚科昆虫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采自秦岭火地塘的蝽亚科斑须蝽、绿蝽、红尾碧蝽和陕西翠华山的斑须蝽为材料,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垂直板法比较分析其酯酶(EST)同工酶。[结果]不同地域的斑须蝽的EST同工酶酶谱存在一定差异,且地理位置相距越远,差异越大,但地域间差异小于种间差异。同一亚科的3种昆虫的酶带数量、活性及分区、特征带的位置均存在较大差异,都有各自的特征酶谱,说明种间差异明显存在。聚类分析表明,绿蝽和斑须蝽的亲缘关系较近,和红尾碧蝽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可以运用于蝽科昆虫的鉴别和各物种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