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5篇
  30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带状留茬间作减轻旱作农田土壤风蚀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干旱少雨,风大风多,风蚀沙化严重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影响农田风蚀沙化的各种因素,研究提出了防沙型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带状留茬间作轮作技术,冬春风蚀季节可以降低留茬带风蚀量幅度基本为68.5%~88.7%,由于留茬带的保护作用,降低间作裸露带风蚀量幅度为42.4%~68.3%。在减轻风蚀的同时,带状留茬间作轮作保持了由于秋季耕翻松土的多蓄降水作用,降低了冬春季节近地面风速和水分蒸发,同时还拦截了冬雪,播种时有留茬带保护的间作裸露带0~1m土层贮水量提高15~41.5mm。由于带状留茬间作轮作的集水、保墒和边际效应,增产作用明显,增产幅度为12%~75%。  相似文献   
62.
接种根瘤菌和腐殖酸肥处理下的土壤风蚀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风蚀是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微生物和腐殖酸都能够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可作为抗风蚀的材料有效利用,其抗风蚀效果和经济效果与其他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在此基础上通过风洞实验探讨微生物(接种根留菌)处理下和施用腐殖酸肥处理下抗风蚀效应,以及不同处理下的风蚀量对比。从结果分析得出,一方面,通过接种根瘤菌和施用腐殖酸肥料,改良土壤结构来抗风蚀,效果明显。技术易于推广.且成本较低(相对于PAM),另一方面它们能增加土壤肥力.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3.
该文介绍了两种田间集雨措施(渐进式等高梯田和坡地等高沟垄种植)的集雨增墒效应和增产作用。试验表明:在小雨、中雨、大雨和长期少雨的条件下,两种措施下的土壤水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但如果一场大雨之后接着又来一场大雨,则两种措施的集雨增墒效果就不太明显了。这两种措施的增产作用也很大:渐进式等高梯田可增产19.4%~25.5%,坡地等高沟垄种植可增产34.1%~51.7%。  相似文献   
64.
基于小网格的北京山区植物气候生产力及其限制因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利用北京山区1km^2网格的气候资料,应用桑斯维特纪念模型与迈阿密模型对各网格点的植物气候生产力进行了估算,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eGis与ArcView对估算结果进行了可视化处理。结果显示,北京山区植物气候生产力总体分布趋势由东向西递减,高值区集中在东北部山区的平谷中部及密云南部;低值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区包括门头沟西部、延庆、怀柔北部地区。除部分海拔较高的中山区以外。水分条件是北京山区植物气候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大部地区水分亏缺量在130~260mm。用遥感方法对2种模型的估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模型估算结果与北京山区植被指数(NDVI)的相关性均达到了0.01的显著性水平,且桑斯维特纪念模型的估算结果好于迈阿密模型。  相似文献   
65.
 近一、二十年来 ,中国北方加剧的风蚀 ,气候恶化 ,西北和北京地区出现日益频繁的沙尘天气 ,也在迅速降低这些地区的土壤乃至农牧业的生产力。本研究首次引用美国农业部研究局系统开发的EPIC(environmentalpolicyintegrateclimate,考虑气候的环境决策 )模型 ,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的内蒙古武川县 ,评估其改进轮作和残留秸茬处理方式对风蚀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 ,收获后在田间保留作物秸茬、或推迟田间秸茬的处理 (移出 )时间 ,以及改进当前的轮作系统 ,即扩大玉米、油菜和莜麦的比例 ,相应减少杂豆等越冬和生长期地表裸露面积较大的作物 ,能有效地减少风蚀 ,从而逐步减轻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严重危害。长期保持表土有利于维持土地生产力 ,对改善此地区内农村贫困将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6.
在丘陵连绵起伏的内蒙古后山地区,风蚀观测试验表明,在丘陵上存在风蚀强度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进一步造成土壤质地、土壤肥力、生物量的空间差异。丘陵顶部和北坡上部是强烈风蚀部位,南坡相对较轻,风蚀量从丘陵顶部到坡面下部递减。在丘陵的顶部,风蚀强度大,土壤容重大,土壤肥力低,农业生产力也低。在丘陵的南坡,风蚀相对较轻,土壤容重较小,土壤肥力相对较高,农业生产力也高。在丘陵的北坡,风蚀比较严重,肥力比较低。了解这种差异为风蚀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